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東壽光113個番茄品種背後的科技含量

發布時間:2024-04-10 11:21: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山東(dong) 壽光積極創建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化示範基地,不斷完善番茄全產(chan) 業(ye) 鏈條,推動番茄產(chan) 業(ye) 智能化、標準化發展。通過打通研發、生產(chan) 、加工、消費等環節,建設數字平台,挖掘品牌價(jia) 值,當地番茄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

  清明過後,山東(dong) 濰坊壽光市稻田鎮閣上村亮澤農(nong) 業(ye) 合作社的番茄種植大棚內(nei) ,紅、橙、黃、綠不同顏色的番茄長勢喜人。

  “今年的番茄,不僅(jin) 果實周正,口感也細膩。”種植戶韓友功告訴記者,這種番茄收購價(jia) 普遍超過5元一斤,一畝(mu) 大棚的收成大概有10萬(wan) 元。

  近年來,壽光市以創建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化示範基地為(wei) 契機,運用先進育種技術、智能化技術等,大力推動番茄產(chan) 業(ye) 現代化、標準化發展,培育從(cong) 番茄育種育苗、種植到銷售的經營模式,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2023年,壽光市番茄產(chan) 量超過50萬(wan) 噸,供應國內(nei) 外市場。目前,全市有205個(ge) 自主研發蔬菜品種,番茄品種達113個(ge) 。

  發展先進育種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

  “這款番茄口感豐(feng) 富有層次。”在大棚裏,韓友功摘下一顆番茄遞給記者,“果實小巧飽滿,酸甜脆爽。”

  “番茄好吃可口,有啥訣竅?”記者問。

  “種子有保障,還愁果子不好吃?”韓友功說。

  好種才能育好果。壽光市蔬菜產(chan) 業(ye) 集團研發中心分子育種實驗室內(nei) ,番茄育種項目負責人於(yu) 彩雲(yun) 盯著試管,正進行番茄DNA分離實驗,“我們(men) 在選育口感番茄的新品種,爭(zheng) 取在確保果實口感的同時提升其抗病性。”

  近年來,壽光市蔬菜產(chan) 業(ye) 集團建設研發中心,配備高標準的種質資源庫、分子育種實驗室,設立番茄育種課題組,持續攻堅番茄種子研發,不斷培育新品種,幫助合作社的種植戶選種、育苗。於(yu) 彩雲(yun) 帶領團隊培育出的“青口蜜”“紫千禧”等黃綠色、巧克力色新型口感番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

  韓友功忙著采摘的工夫,壽光市蔬菜產(chan) 業(ye) 集團的銷售經理王誌剛驅車趕來,收購剛剛采摘的番茄。

  “我們(men) 收購後,一部分運往蔬菜批發市場進行分銷,另一部分運到食品加工基地進行深加工。”王誌剛說。

  良種是番茄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礎,推動產(chan) 業(ye) 規模進一步壯大,則離不開上下遊的完善。近年來,壽光市蔬菜企業(ye) 持續打通番茄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提升產(chan) 品價(jia) 值。

  2021年,壽光市蔬菜產(chan) 業(ye) 集團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產(chan) ,基地內(nei) 設有6萬(wan) 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車間。從(cong) 大棚采摘下的番茄,當日就被運送到車間,經過深加工製成烘幹蔬菜片等產(chan) 品,銷往下遊市場。2023年,集團番茄類食品加工產(chan) 值超過500萬(wan) 元。

  構建智能場景

  實現智慧監管

  風機高速運轉,溫室內(nei) 空氣循環通暢;天窗緩緩開啟,陽光均勻灑在番茄上;中控麵板上,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實時顯示……

  “手機成了新農(nong) 具,田間管理不發愁。”在壽光市洛城街道壽光農(nong) 業(ye) 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智能玻璃溫室內(nei) ,工作人員肖愛榮正通過手機進行實時管理,“通風、遮陽、澆水……動動手指,就能一鍵操作。”

  2020年,壽光農(nong) 業(ye) 控股集團流轉120畝(mu) 土地建設智能玻璃溫室,土地利用率相比傳(chuan) 統種植大棚提高30%以上,生產(chan) 效率提高50%。截至目前,壽光市80%以上的番茄種植大棚安裝了智能化設備,種植大棚變身“綠色車間”。

  智能化技術除了讓種植便捷高效,還在助力銷售檢測等環節大幅提升效率。

  溫室外,一輛輛自動導向車載著一筐筐成熟的番茄,有序停靠在果實分揀線起點。篩選機裏,不同克重的番茄經過分級輸送至多個(ge) 平台,打包後被運往批發市場。

  與(yu) 此同時,壽光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科員陳海建正在進行抽樣。樣品將被送往市檢驗檢測中心,最終檢測結果將上傳(chuan) 至市蔬菜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平台。陳海建在手機上打開檢測係統展示:“現在可以實現對每批番茄追根溯源。”

  2022年,壽光市搭建蔬菜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平台內(nei) 共有蔬菜種業(ye) 、果菜品種權交易等14個(ge) 應用模塊,市內(nei) 番茄種植地塊的信息可以一鍵查詢。此外,平台接入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測係統,番茄果實檢測結果實時錄入平台後,可實現對產(chan) 品的追蹤。

  “依托蔬菜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全市共計5000多個(ge) 番茄種植大棚實現智慧監管。”壽光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王立新介紹。

  突出標準引領

  挖掘品牌價(jia) 值

  “可別小瞧咱這日光溫室,都是按照番茄種植國家標準興(xing) 建的。”來到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眾(zhong) 旺農(nong)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崔玉祿說。

  搭建溫室種番茄還有標準?

  “咱這兒(er) 的番茄種植從(cong) 土壤質量、土壤管理到茬口安排、種苗要求,都按照全鏈條標準統一執行,以確保番茄果實的整體(ti) 質量。”崔玉祿說。

  2018年,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在壽光成立。2021年,中心牽頭編製的《日光溫室全產(chan) 業(ye) 鏈管理技術規範 番茄》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批準發布後正式實施。

  種植有標準引領,農(nong) 戶幹勁更足。標準實施後,崔玉祿組織農(nong) 戶們(men) 一起將傳(chuan) 統的種植大棚改造為(wei) 日光溫室,田間管理也按照標準進行。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工作人員定期回訪,對種植標準應用進行現場指導,以往單憑經驗、無序種植的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原來我們(men) 種植的番茄賣不上價(jia) ,現在按照標準種植的高品質番茄售價(jia) 提高了不少。”眾(zhong) 旺農(nong) 業(ye) 合作社社員崔新中說。

  2019年,壽光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開始推廣“統一農(nong) 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檢測、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標準化管理模式,促進番茄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推廣應用。

  在標準化管理下,前疃村整合7家蔬菜合作社成立旺民蔬菜合作社。合作社注冊(ce) 了商標,不斷挖掘品牌價(jia) 值,實現銷量大幅提升,番茄種植戶平均年收入增長超10萬(wan) 元。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促進蔬菜合作社逐步提升番茄規範化種植能力,完善產(chan) 業(ye) 鏈,打出好品牌,持續推動番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壽光市委書(shu) 記李鵬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