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偽劣獸藥做成“大買賣”,電商平台不可失察
作者:趙誌疆
近期,湖北公安機關(guan) 破獲一起特大生產(chan) 、銷售偽(wei) 劣獸(shou) 藥案,目前已抓獲涉案人員29人,在9個(ge) 省份搗毀製藥廠19家,查獲偽(wei) 劣獸(shou) 藥3000餘(yu) 箱,涉案價(jia) 值3000餘(yu) 萬(wan) 元。抽樣檢驗發現,查獲的偽(wei) 劣獸(shou) 藥中,約98.5%的“藥品”無任何療效;還有部分養(yang) 殖戶反映,動物吃了藥後病情加重乃至死亡。
偽(wei) 劣獸(shou) 藥不僅(jin) 損害養(yang) 殖戶利益,而且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堪稱“行業(ye) 毒瘤”。問題是,這樣的黑心生意何以跨越多省,做成了瘋狂吸金的“大買(mai) 賣”?
據犯罪嫌疑人譚某交代,他從(cong) 上遊生產(chan) 廠家采購“三無”偽(wei) 劣獸(shou) 藥後,集中存放在租賃的倉(cang) 庫中,通過網店銷往各地。從(cong) 作案手法來看,譚某扮演的是一個(ge) “中間商”角色,而網絡平台對此難辭其咎。譚某供述:“我找人辦了張假經營許可證,上傳(chuan) 電商平台後,很快就通過了審核,後來在很多平台都開了店。”由此不難看出,網絡平台對網店的失察,為(wei) 偽(wei) 劣獸(shou) 藥的廣泛銷售敞開了方便之門。
獸(shou) 藥產(chan) 品質量與(yu) 畜牧業(ye) 安全息息相關(guan) ,根據《獸(shou) 藥管理條例》,無獸(shou) 藥生產(chan) 許可證、獸(shou) 藥經營許可證生產(chan) 、經營獸(shou) 藥的,責令其停止生產(chan) 、經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規定,生產(chan) 、銷售偽(wei) 劣獸(shou) 藥,使生產(chan) 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生產(chan) 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盡管生產(chan) 、銷售偽(wei) 劣獸(shou) 藥的法律代價(jia) 並不低,但由於(yu) 調查取證環節存在一定難度,無形中提高了入罪門檻。如果網絡平台“門戶洞開”,更會(hui) 給偽(wei) 劣獸(shou) 藥橫行提供便利條件。憑借一張假經營許可證,犯罪嫌疑人就能在多個(ge) 網絡平台開設網店大肆販賣偽(wei) 劣獸(shou) 藥,賺取不義(yi) 之財,這讓人不禁疑問,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類似的黑獸(shou) 藥網店到底還有多少?
現實生活中,獸(shou) 藥經營者必須獲取獸(shou) 藥經營許可證才能合法開展獸(shou) 藥經營活動。獸(shou) 藥經營許可證的經營範圍和規定非常嚴(yan) 格,不僅(jin) 禁止經營假冒偽(wei) 劣獸(shou) 藥,沒有批準或未登記的獸(shou) 藥,同樣在禁止經營之列。因此,當獸(shou) 藥銷售轉向電商平台,平台也應切實擔起主體(ti) 責任。其不僅(jin) 需要對獸(shou) 藥生產(chan) 資質、生產(chan) 批文、銷售資質、用藥指導資質等加強審核,而且應該大力治理違法掛證、假證開店、人證不符等亂(luan) 象,這不僅(jin) 是為(wei) 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是為(wei) 了維護電商平台自身的信譽——無論如何,電商平台不能淪為(wei) 偽(wei) 劣獸(shou) 藥的集散地。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商市場容量不斷擴大,行業(ye) 監管也日趨完善。此次特大生產(chan) 、銷售偽(wei) 劣獸(shou) 藥案的曝光,不失為(wei) 一種提醒:獸(shou) 藥網絡銷售方興(xing) 未艾,隻有凝聚起監管部門和平台企業(ye) 的管理合力,才能確保行業(ye) 健康發展,切實維護公共利益。(趙誌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