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財政部有關負責同誌就惠譽下調我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2024-04-10 14:29:00來源: 財政部網站

  近日,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就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下調我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有關(guan) 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問:4月10日,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wei) “負麵”,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何看法?

  答:很遺憾看到惠譽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前期我們(men) 與(yu) 惠譽評級團隊進行了大量深入溝通,報告也部分反映了中方的看法。但從(cong) 結果看,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ti) 係,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對推動經濟增長、進而穩定宏觀杠杆率的正麵作用。

  長期看,保持適度的赤字規模,用好寶貴的債(zhai) 務資金,有利於(yu) 擴大內(nei) 需,支持經濟增長,最終有利於(yu) 維護良好的主權信用。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統籌兼顧支持經濟發展、防範財政風險和實現財政可持續等多重目標,根據形勢變化,統籌需要與(yu) 可能,科學合理安排赤字規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整體(ti) 看是適度、合理的,有利於(yu) 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製政府負債(zhai) 率,為(wei) 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回顧2023年,中國GDP增長5.2%,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令人振奮。今年設定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現實條件和發展需要,傳(chuan) 遞出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和信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政府維護良好主權信用的能力和決(jue) 心也沒有改變。

  記者問:惠譽高度關(guan) 注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從(cong) 財政赤字、地方政府債(zhai) 務、融資平台債(zhai) 務等角度提出了風險上升的擔憂,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麵的工作和考慮。

  答:剛剛我談到,適當的財政赤字有利於(yu) 發揮政府舉(ju) 債(zhai) 融資積極作用,保持對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支撐。2024年安排全國財政赤字4.0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yi) 元,預計赤字率3%,與(yu) 上年年初預算持平。這樣安排有利於(yu) 保持必要支出強度,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也有利於(yu) 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政府債(zhai) 務風險,為(wei) 以後應對複雜困難局麵留出空間。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方麵,近年來,財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把防風險、推動財政可持續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債(zhai) 務管理,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zhai) 務風險,各有關(guan) 部門、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實舉(ju) 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債(zhai) 務限額空間內(nei) 安排一定規模的再融資政府債(zhai) 券,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融資平台隱性債(zhai) 務和清理政府拖欠企業(ye) 賬款等,緩釋到期債(zhai) 務集中償(chang) 還壓力,降低利息支出負擔。按照“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zhai) ”的原則,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統籌各類資源,製定化債(zhai) 方案,逐項明確具體(ti) 措施。經過各方麵協同努力,地方債(zhai) 務風險得到整體(ti) 緩解。地方政府法定債(zhai) 務本息兌(dui) 付有效保障,隱性債(zhai) 務規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業(ye) 賬款清償(chang) 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地方融資平台數量有所減少。總的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zhai) 務化解工作有序推進,風險總體(ti) 可控。

  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強化源頭治理,遠近結合、堵疏並舉(ju) 、標本兼治,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不斷加強地方政府法定債(zhai) 務管理,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zhai) 方案落地見效,嚴(yan) 格違規違法舉(ju) 債(zhai) 問題監督問責,著力構建防範化解隱性債(zhai) 務風險長效機製,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zhai) 務管理機製,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