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高校”布局忙 產業新需求帶火新專業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備案和審批結果,增設24種新專(zhuan) 業(ye) 。距離高考還有不到60天,今年第一次招生的新設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試點學校正緊鑼密鼓籌備,完善招生機製、製定教學計劃等,以盡快讓新增專(zhuan) 業(ye) 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智力支撐。
軟物質科學與(yu) 工程是今年新增的24種新專(zhuan) 業(ye) 之一。“軟物質材料在工業(ye) 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新能源、新型顯示等領域產(chan) 品的性能改進,都離不開軟物質科學的發展和新材料的支持。作為(wei) 一門高度交叉的材料新方向,軟物質科學的發展正是在新型產(chan) 業(ye) 發展和新需求下應運而生的。”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副院長王林格告訴記者。
根據賽迪顧問新材料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25年,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突破11萬(wan) 億(yi) 元。而縱觀曆年來新材料專(zhuan) 業(ye) 調整的“軌跡”,從(cong) 2021年新增光電信息材料與(yu) 器件專(zhuan) 業(ye) ,到2022年新增生物材料專(zhuan) 業(ye) ,再到今年新增軟物質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均折射出新材料產(chan) 業(ye) 旺盛的發展動能。
“作為(wei) 2023年開始招生的新增專(zhuan) 業(ye) ,生物材料專(zhuan) 業(ye) 近年吸引了大批學生的關(guan) 注和報名。去年本來計劃招生36名,但在專(zhuan) 業(ye) 分流時超過70人報名。實際上,不管是醫院還是相關(guan) 企業(ye) ,對於(yu) 具有醫學與(yu) 工學複合專(zhuan) 業(ye) 背景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生物材料係主任杜昶表示。
王林格認為(wei) ,現代產(chan) 業(ye) 越來越複雜的工藝和越來越高的全方位性能需求,正不斷推動多學科交叉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發展。學院也計劃在課程中邀請企業(ye) 的研發人員來授課,並安排更多的實踐課程。“軟物質科學與(yu) 工程具有廣闊的未來,力求為(wei) 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培養(yang) 更多的棟梁之才。”王林格說。
新設專(zhuan) 業(ye) 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動能,也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更強助力。
以建造業(ye) 為(wei) 例,目前我國建築企業(ye) 融合新興(xing) 技術產(chan) 業(ye) 完成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還處於(yu) 初步階段。
“我國建築行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仍然較低,核心工程軟件國產(chan) 化程度同樣較低,特別是具備分析能力的高端工程軟件,海外企業(ye) 產(chan) 品占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難以滿足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的需求。”山東(dong) 大學土建與(yu) 水利學院副院長王培軍(jun) 告訴記者,學校在全國率先設立工程軟件本科專(zhuan) 業(ye) ,今年計劃在全國招生80人,將從(cong) 智能建造和軟件開發兩(liang) 方麵同時入手培養(yang) ,為(wei) 我國建築行業(ye) 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工程軟件的國產(chan) 化和自主知識產(chan) 權提供人才支撐。
“除了課程之外,我們(men) 計劃在培養(yang) 方案中加入更多實踐內(nei) 容,包括和企業(ye) 共同建立實踐基地以提供實訓、實習(xi) 和實踐機會(hui) ,幫助學生了解軟件開發流程和質量控製、培養(yang) 學生工程軟件研發實踐能力等。”王培軍(jun) 說。
整體(ti) 而言,今年新增設的24種新專(zhuan) 業(ye) 包括智能視覺工程、大功率半導體(ti) 科學工程、咖啡科學與(yu) 工程、生態修複等,均代表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趨勢,業(ye) 內(nei) 人士也表示,新增專(zhuan) 業(ye) 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智力支撐,既需要深化產(chan) 教融合,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國產(chan) 學研合作促進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原司長雷朝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chan) 教融合作為(wei) 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的重要抓手,關(guan) 鍵之一就在於(yu) 專(zhuan) 業(ye) 的設置。進一步加強專(zhuan) 業(ye) 設置及時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匹配的機製建設,不僅(jin) 需要教育部門的努力,更需要發揮企業(ye) 產(chan) 業(ye) 的作用,推動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不斷更新發展,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尤其是新產(chan) 業(ye) 出現後,新專(zhuan) 業(ye) 的課程和師資需要根據產(chan) 業(ye) 需求來設置,通過與(yu)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深度合作加強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和效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