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 多部門合力提供“信用方案”
本報北京4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促進中小微企業(ye) 融資“信用方案”又添新內(nei) 容。為(wei) 緩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增信,多部門起草的《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ye) 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印發。在國新辦今天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lin) 介紹,《實施方案》按照“四個(ge) 加強”的基本思路,推動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即加強平台優(you) 化整合、加強信息歸集共享、加強數據開發利用、加強網絡安全保障。
對於(yu) 融資信用服務設“唯一出口”,李春臨(lin) 解釋說,目的是實現政府數據資源的集中高效利用,讓經營主體(ti) 和金融機構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數據。“需要強調的是,這個(ge) ‘唯一出口’有3個(ge) 限定詞,一是政府部門,二是集中,三是公共信用信息。”
李春臨(lin) 還提到由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重複建設導致的信息“煙囪”問題。他說,這些功能類似的平台,導致信息重複歸集、金融機構多頭對接、企業(ye) 多頭注冊(ce) ,不僅(jin) 增加了經營主體(ti) 和金融機構的負擔,也導致平台信用體(ti) 驗和運行效果欠佳。
為(wei) 此,《實施方案》要求對功能重複或運行低效的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台進行整合,原則上一個(ge) 省份隻保留一個(ge) 省級平台,市縣設立的平台不超過一個(ge) ,各地區應在2024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整合。
作為(wei) 金融基礎設施,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也在支持中小微企業(ye) 融資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查詢數據庫的信用報告目前已經成為(wei) 金融機構信貸評審流程的必要環節。”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任詠梅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末,數據庫接入商業(ye) 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從(cong) 事信貸業(ye) 務的法人機構6124家,累計收錄11.6億(yi) 自然人、1.3億(yi) 戶企業(ye) 和其他組織的相關(guan) 信息。2023年全年提供查詢服務達53億(yi) 次。
“這個(ge) 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大量按時還款、履約守信的中小微企業(ye) 基於(yu) 數據庫的服務獲得了融資支持。”任詠梅結合《實施方案》說,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依法全麵采集金融信用信息,支持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hui) 貸長效機製。同時進一步提升沒有信貸記錄的中小微企業(ye) 的融資便利性,進一步擴大動產(chan) 融資統一登記公示係統的登記範圍。
今年也是我國普惠金融發展10周年。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為(wei) 3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速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ge) 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利率為(wei) 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ge) 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3.51個(ge) 百分點。
“站在普惠金融發展10年的新起點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方案》,對於(yu) 完善普惠金融領域基礎設施、高質量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feng) 燕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與(yu)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導銀行機構依法合規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應用效能。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