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記者手記:“共同努力是乘法”

發布時間:2024-04-12 15:05:00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題:記者手記:“共同努力是乘法”

  新華社記者申铖

  “1985年至1992年:工業(ye) 和公共城市交通”

  “1993年至1998年:城市發展、能源效率和自然資源”

  “1999年至2020年:鐵路交通、公共衛生、中小企業(ye) ”

  ……

  4月11日,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記錄著中德財政合作40年成果的視頻在大屏幕上播放著,展示著曆年來中德政府貸款投向領域。當日,由中國財政部、德國經濟合作與(yu) 發展部聯合舉(ju) 辦的中德財政合作對話論壇在此舉(ju) 行。

  論壇會(hui) 場外,一張張展出的圖片“定格”了雙方合作的生動細節:有上海地鐵1號線的電動客車從(cong) 德國漢堡運抵上海的瞬間,也有中外專(zhuan) 家考察河北衡水湖西湖區域的時刻。

  從(cong) 上海到雲(yun) 南,從(cong) 河北到廣西……一個(ge) 個(ge) 兩(liang) 國財政合作項目落地落實,彰顯中德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成效。

  合作,離不開溝通互信——

  雙方定期舉(ju) 行研討會(hui) ,持續深化知識合作特別是國際發展領域經驗分享;國際發展合作日益成為(wei) 雙方合作新領域……40年來,中德財政合作不斷推進,兩(liang) 國財經界加強溝通,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

  夥(huo) 伴關(guan) 係的成功始於(yu) 相互信任。“有時貸款業(ye) 務會(hui) 遇到一些停頓,但雙方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總能幫助我們(men) 找到促進合作、實現共贏的最大公約數,建設性地解決(jue) 項目中的各種問題。”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說。

  實際上,近年來,中德財金領域溝通頻繁。去年10月1日,德國法蘭(lan) 克福,一場時隔四年的對話——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成功舉(ju) 行。此前於(yu) 2015年和2019年舉(ju) 行的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均取得多項互利共贏成果。

  合作,促成互利共贏——

  在此次論壇上,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德國政府對華貸款承諾總額約100億(yi) 歐元,支持建設了300餘(yu) 個(ge) 貸款項目,覆蓋了中國31個(ge) 省份,涉及生態環保、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諸多行業(ye) 和領域。

  這些項目不僅(jin) 帶來了資金支持,還帶來了智力資源,幫助有關(guan) 地區引入了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yang) 了項目管理人才和涉外專(zhuan) 業(ye) 人才,推動了有關(guan) 行業(ye) 的觀念更新和創新。

  德國經濟合作與(yu) 發展部國務秘書(shu) 約亨·弗拉斯巴特認為(wei) ,通過多年合作,兩(liang) 國均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繁榮;雙方積極開展對話和知識交流,兩(liang) 國都從(cong) 合作中受益。

  跳出財政領域,從(cong) 更大視野和更長時間來看,中德合作基礎紮實、充滿活力、成果豐(feng) 碩。半個(ge) 世紀以來,兩(liang) 國在全球化的基礎上建立了相當成功的經貿關(guan) 係。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wei) 德國最大貿易夥(huo) 伴。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ye) 在中國發展,2000多家中國企業(ye) 在德國發展。

  “雙向奔赴”,促成互利共贏。近年來,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大市場的規模優(you) 勢與(yu) 升級潛力不斷彰顯,不僅(jin) 拓寬了中德兩(liang) 國經濟合作的空間,也為(wei) 德國企業(ye) 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遇。通過優(you) 勢互補,兩(liang) 國能夠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展望未來,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更好應對風雨,更需共同攜手。

  “德國和中國都麵臨(lin) 著新的全球性挑戰。”德國駐華大使傅融表示,氣候危機、環境汙染……這些都威脅到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基礎,隻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克服挑戰。

  在變亂(luan) 交織的時代,要合作共贏?還是脫鉤對抗?當前,部分國家在這一問題上躊躇不定、左右搖擺。

  歐洲有句諺語:一個(ge) 人努力是加法,共同努力是乘法。中國也有句諺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也許,答案就蘊藏在這些質樸的箴言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