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外企高質量發展提供沃土”(見證·中國機遇)

發布時間:2024-04-12 15:12: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年初,隨著德國伯曼公司在中國江蘇省太倉(cang) 市注冊(ce) ,位於(yu) 太倉(cang) 的德國企業(ye) 總數增至500家。

  太倉(cang) 是目前在華德企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被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共同授予中國首個(ge) 、也是唯一一個(ge) “中德企業(ye) 合作基地”稱號。一座江南小城,靠什麽(me) 吸引眾(zhong) 多德企紛紛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日前,本報記者來到江蘇太倉(cang) ,探訪這裏的德國企業(ye) ,聽工作人員講述企業(ye) 與(yu) 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的故事,講述他們(men) 眼中的中國機遇。

  優(you) 良營商環境和專(zhuan) 業(ye) 服務吸引德企紛紛落戶——

  “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成為(wei) 高質量吸引外資的秘訣之一

  從(cong) 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戶太倉(cang) ,到第100家德企落戶,一共花費了14年時間;從(cong) 第400家德企落戶到第500家落戶,僅(jin) 僅(jin) 用了兩(liang) 年多時間。太倉(cang) 吸引德企投資速度不斷加快,跟地方政府與(yu) 德企之間良好的政企關(guan) 係密不可分。“政府服務周到細致”“政府與(yu) 企業(ye) 的溝通非常順暢”“政府與(yu) 企業(ye) 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guan) 係”……記者采訪時,幾乎每家德企負責人都不吝讚美之詞,“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成為(wei) 高質量吸引外資的秘訣之一。

  走進博恩斯坦電子(太倉(cang) )有限公司,整潔明亮的廠房內(nei) ,工人們(men) 在流水線上熟練操作。公司總經理讓·阿斯曼拿起操作台上的一個(ge) 白色方形開關(guan) 向記者介紹:“這種安全開關(guan) 廣泛用於(yu) 電梯等設備。目前安全開關(guan) 的工業(ye) 標準是100萬(wan) 次無故障,而博恩斯坦的產(chan) 品可以達到1000萬(wan) 次。”

  阿斯曼來太倉(cang) 已近20年,聽到太倉(cang) 德企數量突破500家的消息時,他非常開心:“太倉(cang) 政府為(wei) 德企提供了許多優(you) 惠政策,這裏的營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德企紛紛落戶,產(chan) 生了集群效應,比如汽車零件製造商的落戶吸引了機床製造商,機床製造商又吸引了模具製造商……就這樣,太倉(cang) 逐步建立起圍繞汽車零件、機床等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

  德國巨浪集團在高速數控機床領域處於(yu) 領先位置。集團太倉(cang) 公司首席技術官威利·瑞斯特向記者介紹,集團2012年在太倉(cang) 建廠,後來將中國總部也搬到這裏。“選擇落戶太倉(cang) ,既是看中這裏德企聚集,產(chan) 業(ye) 鏈完備,也是因為(wei) 當地政府向企業(ye) 提供了專(zhuan) 業(ye) 、高效的服務。”

  位於(yu) 太倉(cang) 市中心的東(dong) 亭大廈門口,旗杆上飄揚的中德兩(liang) 國國旗在藍天下格外醒目。這是2016年落戶太倉(cang) 的太倉(cang) 德國中心,為(wei) 大廈裏包括德國企業(ye) 在內(nei) 的近50家企業(ye) 提供一站式商業(ye) 服務。

  “這裏是中國第三家德國中心。”太倉(cang) 德國中心總經理馬莉珂告訴記者,太倉(cang) 德國中心已經成為(wei) 具有影響力的德企招商管理運營平台,吸引了銷售、法律、會(hui) 計、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德企。馬莉珂表示:“太倉(cang) 優(you) 良的營商環境和政府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吸引了我們(men) ,特別是太倉(cang) 對德企的支持讓我深有感觸。太倉(cang) 高新區為(wei) 每家德企分配一個(ge) 政企事務官,企業(ye) 碰到難題,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聯絡員。這種高效的服務讓我印象深刻。”

  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保障供應鏈穩定——

  半數以上德企開展本土化研發,90%以上早期落戶德企完成增資擴產(chan)

  走進歐亞(ya) 瑟水藝(太倉(cang) )有限公司倉(cang) 庫,工人們(men) 正忙著整理貨品,其中有白色的花架、黑色的管線等。這是一家德國多媒體(ti) 音樂(le) 噴泉和花園池塘水質淨化領域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我們(men) 生產(chan) 所需的料件有4000多種。2004年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幾乎所有料件都要從(cong) 德國進口。隨著本土化戰略加速,在中國生產(chan) 的料件占比不斷提高,迄今已達95%以上。”公司總經理沈亞(ya) 向記者介紹,“現在與(yu) 我們(men) 長期合作的本土供應商達150多家,太倉(cang) 公司為(wei) 整個(ge) 歐亞(ya) 瑟集團提供了60%以上的料件。”

  近年來,落戶太倉(cang) 的德企紛紛加強本土化戰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本土企業(ye) 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chan) 。本土供應商的快速發展,也幫助德企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提高了供應鏈效率。

  “博恩斯坦在全球有5個(ge) 生產(chan) 基地,中國是除了總部之外的第二大生產(chan) 基地。我們(men) 在中國實施的本土化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有近百家本地供應商為(wei) 我們(men) 供貨,70%分布在蘇州地區。”阿斯曼介紹,博恩斯坦公司秉持“在中國,為(wei) 中國”理念,在太倉(cang) 擁有研發、銷售、質控、工程、售後等全鏈條環節,“中國工廠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中,約60%供應中國市場,還有一部分為(wei) 總部供貨,本土化戰略顯著提升了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力”。

  “對於(yu) 巨浪集團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men) 的機床產(chan) 量不高,但精密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同上下遊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太倉(cang) 中德產(chan) 業(ye) 園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便利。得益於(yu) 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這裏的供應鏈穩定,我們(men) 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高質量的配件。”瑞斯特說。

  目前,太倉(cang) 半數以上德企開展本土化研發,90%以上早期落戶德企完成增資擴產(chan) ,德企畝(mu) 均產(chan) 值達1400萬(wan) 元人民幣。高質量利用外資為(wei) 太倉(cang) 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而德企也在積極融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抓住中國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作為(wei) 第一家落戶太倉(cang) 的德國企業(ye) ,彈簧製造商克恩—裏伯斯在30年的時間裏,先後11次增資,從(cong) 最初僅(jin) 6名員工、占地400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成為(wei) 擁有7萬(wan) 平方米自建廠房、年產(chan) 值15億(yi) 元人民幣的“彈簧王國”。

  2023年底,德國軸承製造商舍弗勒太倉(cang) 製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廠正式啟用。同時,舍弗勒與(yu) 太倉(cang) 高新區簽訂新能源三期項目投資協議。舍弗勒集團汽車科技事業(ye) 部首席執行官馬迪斯·青克表示:“二期工廠的啟用,是舍弗勒在加速電動化轉型、加快中國業(ye) 務發展方麵邁出的關(guan) 鍵一步。”迄今,舍弗勒在太倉(cang) 先後增資13次,累計投資超110億(yi) 元人民幣。隨著新製造基地的啟用,太倉(cang) 已成為(wei) 舍弗勒全球最大的生產(chan) 基地之一。

  職業(ye) 教育快速發展——

  推動“雙元製”本土化進程,為(wei) 行業(ye) 輸送技術人才

  2023年,在第一家德企落戶太倉(cang) 30周年之際,太倉(cang) 舉(ju) 辦係列活動慶祝中德合作。“德企之鄉(xiang) ”三十而立, “中德企業(ye) 合作基地”展現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

  在太倉(cang) 市羅騰堡風情街上,開設有多家德式麵包房、德式餐廳等。30多年來,太倉(cang) 當地政府越來越注重中德文化交流互鑒,為(wei) 德企及其員工提供舒適、完備、便捷的創業(ye) 和生活環境。

  “太倉(cang) 的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環境更加優(you) 美。空閑時間,我經常和家人在海運堤、羅騰堡風情街散步。”阿斯曼表示,“我對中國文化和民族音樂(le) 充滿興(xing) 趣。我還學會(hui) 了吹竹笛,經常參加江南絲(si) 竹演奏,在外國人才藝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因為(wei) 中文熟練,我還被多次邀請主持太倉(cang) 德國啤酒節。”

  除啤酒節外,太倉(cang) 還經常舉(ju) 辦馬拉鬆友誼賽、中德藝術家沙龍、“中德友誼杯”乒乓球賽等活動,並引入中德友好幼兒(er) 園等國際化服務設施,讓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安居於(yu) 此。

  在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e) 工作的德國企業(ye) 家岡(gang) 瑟·克萊因也深深被太倉(cang) 的魅力吸引。“我很享受在這裏的時光。中國江南地區的曆史文化悠久豐(feng) 富,人文氣息濃厚,令我著迷。我喜歡去看當地的戲曲演出,欣賞民樂(le) 演奏,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德企在太倉(cang) 取得成功的另一個(ge) 因素,在於(yu) 當地職業(ye) 教育的快速發展。德國職業(ye) 教育中的“雙元製”是指通過校企合作,以學徒製方式培養(yang) 職業(ye) 技術人才。為(wei) 滿足企業(ye) 發展需要,太倉(cang) 政府推動太倉(cang) 職業(ye) 院校與(yu) 德企開啟了“雙元製”本土化進程。

  來到位於(yu) 太倉(cang) 市的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在健雄—萊茵科斯特工業(ye) 4.0教學工廠內(nei) ,5名穿著工裝的大學生正在操作電氣自動化培訓設備,一旁的老師在電腦係統裏對學生的編程訓練進行技術指導。該中心是學院與(yu) 德國萊茵科斯特公司共建的培訓中心,學生在這裏接受兩(liang) 年“雙元製”職業(ye) 教育後,前往太倉(cang) 德企實習(xi) 一年,畢業(ye) 後可以直接上崗。蘇州健雄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周曉剛介紹:“多年來,太倉(cang) 與(yu) 德企合作開展‘雙元製’人才培養(yang) ,為(wei) 尖端製造業(ye) 輸送技術人才,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得益於(yu) 太倉(cang) 完善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我們(men) 可以很方便地招聘到優(you) 秀的工程師和技工,這對一個(ge) 機床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瑞斯特表示。德國萊茵科斯特公司總裁艾瑞克·莫斯卡瓦表示,“雙元製”教育在太倉(cang) 落地生根並開花結果,有力促進了德中產(chan) 業(ye) 合作,推動德企高質量發展。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和市場潛力——

  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3%,總額達119億(yi) 歐元

  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修訂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推動“穩外資24條”加快落地見效,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一係列政策舉(ju) 措釋放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號,受到包括德企在內(nei) 的在華外資企業(ye) 普遍歡迎。

  德國經濟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3%,總額達119億(yi) 歐元,創曆史新高。中國德國商會(hui) 年初發布的商業(ye) 信心調查報告指出,九成以上受訪企業(ye) 將繼續在中國開展業(ye) 務,有54%受訪企業(ye) 計劃增加在華投資。

  克萊因說,當初企業(ye) 來華設廠,是應德國客戶的要求而來。“隨著中國經濟規模、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國市場如同磁鐵一樣對外企具有吸引力。中國市場在集團總體(ti) 業(ye) 務占比從(cong) 最初的一小部分到如今的約50%,我們(men) 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自2004年落戶太倉(cang) 以來,歐亞(ya) 瑟水藝的實際投資一直在增加,廠房建設也從(cong) 一期擴展到二期。”沈亞(ya) 表示,“中國的營商環境為(wei) 外企高質量發展提供沃土。過去3年我們(men) 的業(ye) 務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長,未來集團將繼續抓住中國機遇,增加在華投資,深耕中國市場。”

  馬莉珂表示,僅(jin) 去年下半年以來,她就多次參加太倉(cang) 德企的增資擴產(chan) 剪彩儀(yi) 式。“大多數德國企業(ye) 認可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潛力,希望紮根中國並繼續擴大在華業(ye) 務。”馬莉珂說。

  “今年中國政府製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潛力。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總量和超大規模市場,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巨大。我們(men) 對中國經濟發展很有信心,巨浪集團將會(hui) 繼續加強在華業(ye) 務。”瑞斯特表示。

  “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資企業(ye) 具有強大吸引力。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中國經濟展現良好增長勢頭,希望更多德企抓住機遇、繼續投資中國。”阿斯曼表示。

  製圖:沈亦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