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72】成都:公園引領城市巨變

發布時間:2024-04-12 15:3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72】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dong)

  一周勞頓之後,周末去哪裏放鬆解壓?土生土長的蓉城人戚果,總會(hui) 向朋友們(men) 推薦四川成都的環城綠道。

  作為(wei) 一名“入坑”十多年的騎行愛好者,他喜歡在節假日約上三五好友,去綠道騎一段。

  “一路上,湖泊草地、田野苗圃讓人目不暇接,公園與(yu) 城市融為(wei) 一體(ti) ,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戚果頗有些陶醉,“綠道環城一圈,如同一條項鏈,串起78座景觀橋梁、121個(ge) 特色公園,將成都這座公園城市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工業(ye) 文明向生態文明邁進的時代浪潮中,作為(wei) 一座超大城市,成都發展該走向何方?

  直麵城市有機生命體(ti) 的多元性、複雜性,成都的答案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公園城市。

  公園城市,不隻是公園數量的增長,更是城市發展模式的變革。為(wei) 此,成都著力推動三大變革——

  實現城市形態之變,成都著力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都邑空間。

  成都南三環公路邊上,一座街邊公園裏鬱鬱蔥蔥、鳥語花香,球場上人來球往,好不暢快!

  “說來你可能不信,球員們(men) 腳下深處,是一座設計日處理能力達2000噸的垃圾壓縮轉運中心!”成都武侯城鄉(xiang) 環境綜合治理中心垃圾壓縮站項目負責人賀勇說。

  這裏地處居民集中區,原來有一座垃圾壓縮站,臭味、蚊蟲、噪聲等問題突出。賀勇手指腳下告訴記者,原址改建的垃圾壓縮轉運中心,采用全地埋形式和最新處理技術,“在地麵建成公園,開創了城市核心區域環衛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全新模式”。

  現在,漫步蓉城,橋下、街旁、河岸到處可見“空中花帶”“金角銀邊”,“推窗見綠”已成為(wei) “安逸成都”的又一美麗(li) 名片。

  落實發展理念之變,成都正在推動綠色低碳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底色。

  “屋頂花園”綠意盎然,光伏麵板熠熠生輝……走進郫都區的成都綠色氫能產(chan) 業(ye) 功能區,綠樹掩映著廠房,處處可見“逐綠而行”的印記。

  “成都綠色氫能產(chan) 業(ye) 功能區,是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單位,我們(men) 著力促進生產(chan) 、生態、生活協調發展,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chan) 業(ye) 功能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彭德仲說。

  “我們(men) 在產(chan) 業(ye) 功能區實施的500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均發電量約48萬(wan) 度,除滿足自用外,還有餘(yu) 電上網。”四川川潤液壓潤滑設備有限公司總裁辦項目經理汪濤說。

  建設公園城市,成都並不排斥工業(ye) 發展。近年來,成都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同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市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2600億(yi) 元。

  推動生活方式之變,全民低碳正在成為(wei) 蓉城的城市新風尚。

  4176分!這是成都市民黃小丸注冊(ce) “碳惠天府”平台半年多獲得的“碳積分”。

  在成都市政府主導搭建的這個(ge) 低碳生活綠色公益平台上,公交出行、分類垃圾、環保隨手拍等“舉(ju) 手之勞”都可獲取積分,積分可用於(yu) 兌(dui) 換景區門票、文創產(chan) 品、燃氣安全檢查等綠色商品和服務。

  “步行1000步得1分,乘一次地鐵得4分,參加低碳公益活動得10來分……”黃小丸說,“低碳生活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的日常。”

  “低碳生活是公園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碳惠天府”運營負責人文武說,“通過這個(ge) 平台,我們(men) 著力引導餐飲、商超、旅遊景區等構建低碳消費場景,把公園城市的良好生態轉化為(wei) 可感可及的高品質生活方式,並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引導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

  公園露營、綠道騎行、登山觀鳥、生態書(shu) 屋……在成都,處處都是低碳生活場景。數據顯示,“碳惠天府”平台用戶已達240多萬(wan) 。

  “與(yu) 其說我為(wei) 公園城市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不如說公園城市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詩意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真巴適!”黃小丸感歎。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2日 01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