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春第一茶”成侗寨“綠色銀行”遠銷東盟
(新春見聞)“中國早春第一茶”成侗寨 “綠色銀行”遠銷東(dong) 盟
中新社柳州2月10日電 題:“中國早春第一茶”成侗寨“綠色銀行” 遠銷東(dong) 盟
作者 林馨 劉俊聰
“千座茶山蒼翠欲滴,萬(wan) 畝(mu) 茶園美如畫卷。”新春伊始,高山雲(yun) 霧的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茶芽已悄然萌動。這是中國早春茶最先爬上枝頭的一抹綠,三江茶因此得名“中國早春第一茶”。等采摘、炒茶後,三江茶將漂洋過海出口東(dong) 盟各國。
三江地處桂、湘、黔三省(區)交界和雲(yun) 貴高原餘(yu) 脈邊緣丘陵地帶,有著悠久茶葉種植和茶文化曆史,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國際公認的“黃金產(chan) 茶區”。
10日,2022廣西春茶節暨三江早春茶開采儀(yi) 式在三江侗族自治縣馬灣·茶園裏舉(ju) 辦。遠遠望去,侗族姑娘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置身茶園中,成為(wei) 侗寨春日裏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世代種茶為(wei) 生的茶農(nong) 吳剛,原住在三江縣良口鄉(xiang) 布糯村,隨著扶貧安置來到馬灣·茶園裏。“以前住在深山裏沒有什麽(me) 工作機會(hui) ,隻得去廣東(dong) 務工養(yang) 家糊口。”近年來,三江大力發展茶葉經濟,吳剛也結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來到馬灣·茶園裏務工。
“馬灣·茶園裏曾是貧困戶安置點,該地貧困戶曾有共30多戶,1戶承包十幾畝(mu) 茶園,依靠種植茶葉脫貧。”吳剛表示。如今,曾經的貧困戶吳剛不僅(jin) 自己種植茶葉,還擔任了三江茶園裏文旅公司副總經理,一個(ge) 月收入6000元(人民幣,下同)。“現在馬灣·茶園裏很多茶農(nong) 都依靠茶葉產(chan) 業(ye) ,購置新房、新車。”吳剛表示。
馬灣·茶園裏隻是三江發展茶葉經濟的縮影之一。位於(yu) 三江侗族自治縣西北部的布央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山高水遠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是過去布央村生活麵貌的真實寫(xie) 照。侗族姑娘吳蕙從(cong) 沒想過,終年雲(yun) 霧繚繞、四季如春的大山茶園,有一天能成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的“綠色銀行”。
畢業(ye) 後輾轉回到家鄉(xiang) 的吳蕙,在布央仙人山茶園江川旅遊購物街長廊裏開設一間茶葉店。她說,走了很多地方,看到家鄉(xiang) 慢慢發展起來,覺得還是返鄉(xiang) 創業(ye) 好。“我家裏種植有8畝(mu) 茶葉,還開設店鋪經營茶葉和旅遊產(chan) 品,生活越過越好。”
茶旅深度融合,使當地少數民族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業(ye) 就業(ye) ,增收致富。2021年,布央仙人山景區接待遊客5.6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1600萬(wan) 元,帶動茶葉附加消費600萬(wan) 元,布央村民人均收入達20070元。
經過多年發展,三江早春茶已形成獨樹一幟的茶葉品牌,其品質優(you) 良、上市早的鮮明特色,受到海內(nei) 外消費者的青睞。看好“中國早春第一茶”的美譽,福建商人王福展2012年從(cong) 福建到三江發展茶葉產(chan) 業(ye) ,“三江茶葉比其他地方上市早,可以早點生產(chan) 、早點銷售。”王福展說。
2016年起,王福展還利用廣西地緣優(you) 勢,將三江茶“漂洋過海”銷售至海外。據三江侗族自治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提供數據顯示,2021年,三江茶葉出口產(chan) 值達近3億(yi) 元,遠銷東(dong) 盟各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茶葉已經成為(wei) 帶動三江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導產(chan) 業(ye) 。2021年,三江幹茶產(chan) 量19779噸,產(chan) 值21.5億(yi) 元,人均茶葉收入5168元。全縣170個(ge) 行政村,有162個(ge) 行政村種植茶葉,茶產(chan) 業(ye) 帶動全縣7萬(wan) 多戶農(nong) 民,三十多萬(wan) 人與(yu) 茶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