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中韓之爭的時代漸變
對於(yu) 冬季奧運會(hui) 近百年的曆史來說,短道速滑依然是一個(ge) 新生項目,直到1992年的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hui) ,短道速滑才作為(wei) 正式比賽項目登場。短道速滑進入冬奧會(hui) 的曆史不長,卻幫助了兩(liang) 個(ge) 國家實現了冬奧會(hui) 金牌零的突破,一個(ge) 是韓國(1992年金基勳),一個(ge) 是中國(2002年楊揚)。迄今為(wei) 止,這兩(liang) 個(ge) 國家在冬奧會(hui) 上的成績如何,依然主要取決(jue) 於(yu) 各自短道隊的表現。
在冬奧會(hui) 賽場上,短道速滑項目其實並非完全由中韓兩(liang) 隊統治,加拿大也是短道速滑的傳(chuan) 統強國,從(cong) 本屆冬奧會(hui) 看,意大利、荷蘭(lan) 、匈牙利等隊也具備在短道速滑的部分項目上衝(chong) 擊金牌的實力。不過,長久以來,唯有中韓兩(liang) 隊之間產(chan) 生了某種“積怨”,中韓之爭(zheng) 也成為(wei) 短道賽場上的一景。近兩(liang) 屆冬奧會(hui) ,隨著韓國、中國先後作為(wei) 東(dong) 道主,在這兩(liang) 個(ge) 國家均地位尊崇、備受矚目的短道速滑項目,場內(nei) 、場外都是焦點不斷。
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中國短道隊險些遭遇自2002年首奪冬奧金牌以來的最慘重失利,直到比賽的最後一天,才由武大靖虎口拔牙,奪下一金。由於(yu) 中國短道隊在平昌冬奧會(hui) 遭受了多達9次的犯規處罰,幾乎是往屆冬奧會(hui) 遭受判罰數的兩(liang) 倍,且部分處罰充滿爭(zheng) 議,中國觀眾(zhong) 很自然地將中國短道隊不甚理想的成績與(yu) 可能遭受了韓國方麵的故意打壓聯係起來。
本屆冬奧會(hui) 短道項目開賽以來,由於(yu) 韓國選手在前兩(liang) 個(ge) 比賽項目上連續被判犯規,而中國隊又在這兩(liang) 個(ge) 項目上奪冠,導致韓國方麵“群情激奮”,甚至傳(chuan) 出建議韓國短道隊退賽的聲音。不過,2月9日晚,當韓國選手黃大憲在一場10人晉級A組決(jue) 賽的群戰中奪下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金牌,一時間,韓國方麵又歡欣鼓舞,輿論中原有的躁動終於(yu) 漸有被理智取代的跡象。黃大憲在奪冠之後發聲,認為(wei) 自己之前在1000米比賽中被判犯規沒有任何問題,“是因為(wei) 自己滑得不夠幹淨”。外界對那場比賽的判罰一度吵得沸沸揚揚,但黃大憲認為(wei) ,從(cong) 中韓兩(liang) 隊選手來說,其實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判罰的影響。
短道速滑是運動員之間需要身體(ti) 對抗的項目,正如匈牙利選手劉少昂所說,“我們(men) 不是速度滑冰運動員(沒有身體(ti) 對抗),短道比賽中運動員的身體(ti) 接觸和可能因此遭受的判罰,這本身就是短道速滑項目魅力的一部分。”在2月7日晚進行的本屆冬奧會(hui)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組決(jue) 賽上,劉少昂的哥哥劉少林第一個(ge) 衝(chong) 線,但被判犯規,被取消比賽成績,但他並不認為(wei) 哥哥遭受的處罰有失公允。
平昌冬奧會(hui) 上,正是因為(wei) “中韓之爭(zheng) ”不僅(jin) 引爆了兩(liang) 國輿論,甚至演變為(wei) 國際話題,促成了國際滑冰聯盟對短道速滑比賽規則進行改進,對比賽現場的視頻攝錄和回放技術進行升級。本屆冬奧會(hui) 的短道比賽開賽以來,盡管運動員被判罰犯規的數量依然較高,但判罰的公正性得到了包括黃大憲等韓國運動員在內(nei) 的絕大多數參賽選手的認可,當“中韓之爭(zheng) ”成為(wei) 推動短道速滑項目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的力量,這既是中韓兩(liang) 隊的幸事,也是短道速滑項目的幸事。
不止如此,中國短道隊目前聘請的教練團隊中有多名韓國籍或韓裔人士,如主教練金善台正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時韓國短道隊的主帥;技術教練安賢洙曾是韓國著名短道運動員,後轉籍俄羅斯。2014年索契冬奧會(hui) ,正是因為(wei) 安賢洙的加盟,俄羅斯隊在短道項目上首次拿到了冬奧會(hui) 金牌。中國短道隊的陪練林孝峻也來自韓國,他曾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上獲得一金一銅。這些韓國的短道人才為(wei) 中國短道隊提升水平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他們(men) 也在中國獲得了繼續追求短道夢想的發展空間。從(cong) 韓國來說,頂級短道人才的接連出走的確需要反思,但對於(yu) 中國和世界短道速滑運動來說,讓奧林匹克的夢想超越國界,這正是體(ti) 育精神之所在。
中國短道不僅(jin) 在吸收優(you) 秀的外國人才,也在為(wei) 幫助外國短道隊提升實力積極發揮作用。匈牙利短道隊的領軍(jun) 人物劉少林、劉少昂兄弟從(cong) 小在中國接受短道速滑訓練,匈牙利短道隊主教練張晶也是來自中國。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匈牙利隊在短道速滑項目上奪取了該國曆史上第一枚冬奧會(hui) 金牌,可以說,沒有中國短道的幫助,就沒有匈牙利短道的今天。
2月8日,以技驚四座的表現拿下北京冬奧會(hui) 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的穀愛淩,麵對個(ge) 別外媒記者試圖挑撥中美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神經的一個(ge) 敏感問題,超然答道,“體(ti) 育一定是用來團結人類的,而不是分化我們(men) 的。”
在短道項目上,中、韓兩(liang) 隊作為(wei) 頭部兩(liang) 強,其對體(ti) 育價(jia) 值的認知應該不會(hui) 在一名18歲年輕人之後。競爭(zheng) 是進步的永恒動力,希望建立在追求卓越、良性競爭(zheng) 、合作共贏基礎上的“中韓之爭(zheng) ”,幫助兩(liang) 個(ge) 短道大國永遠走在世界短道運動發展的最前列,為(wei) 世界短道速滑運動的不斷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