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脫貧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脫貧群眾生活更安心

發布時間:2022-02-11 14:15:00來源: 人民日報

  各地持續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

  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安心更幸福(深閱讀·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

  持續改善義(yi) 務教育辦學條件,鄉(xiang) 村學校讓孩子看見大世界;家庭醫生上門診療,為(wei) 脫貧戶建立健康管理檔案;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兜牢民生底線……脫貧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完善,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安心、更幸福。

  ——編 者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

  辦學條件更優(you) 化

  教育質量上台階

  孔家瑞(化名)停住足球,看準球門,用力一腳,“砰”,球似離弦的箭飛出。“好球!”教練在旁喊道。孔家瑞擦擦汗珠,靦腆一笑,比出勝利的手勢。

  孔家瑞是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沂南縣銅井鎮中心小學的學生,也是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現在的孔家瑞陽光、愛笑,可就在幾年前,他還是個(ge) 寡言少語的孩子。“以前家裏窮,娃差點輟了學。”孔家瑞的奶奶說。

  2016年起,沂南縣建立在校學生入學登記台賬,加強貧困學生流動情況監測。縣裏了解情況後,為(wei) 孔家瑞免除了義(yi) 務教育階段所有費用,每年發放資助金2000元,一直持續至今。

  “2020年沂南縣全麵脫貧後,全縣繼續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建台賬、免學費、發補助,確保上學路上一個(ge) 不少。”沂南縣教育和體(ti) 育局工作人員賀俊波說。2021年以來,全縣共為(wei) 學前到中職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資助金12119人次、1167萬(wan) 元,脫貧家庭輟學學生數量始終保持動態清零。

  走在銅井鎮中心小學校園裏,多媒體(ti) 教室窗明幾淨,設備齊全;運動場上,孩子們(men) 在陽光下自由奔跑。銅井鎮中心小學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曾是山東(dong) 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校,近兩(liang) 年,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提升。

  脫貧不脫幫扶。沂南縣重點加強脫貧地區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和鄉(xiang) 鎮寄宿製學校建設。2021年,縣裏投入專(zhuan) 項資金,建設校舍項目18個(ge) 、運動場地4個(ge) 、配套項目4個(ge) ,總投資1.7億(yi) 元。自脫貧以來,沂南縣加快學校網絡提速擴容,從(cong) 全縣選拔優(you) 秀教師,錄製課堂視頻,傳(chuan) 輸至網絡平台,發揮帶動作用,有效提升了脫貧地區學校教學質量。

  “未來,我們(men) 要推進控輟保學從(cong) 動態清零向常態清零轉變,提升脫貧地區學校辦學能力,提高鄉(xiang) 村教師隊伍整體(ti) 素質,讓每一名山區孩子享受公平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沂南縣教育和體(ti) 育局局長郭萬(wan) 堂說。

  從(cong) 治得起到護健康——

  健康幫扶下功夫

  醫療服務更完善

  “最近有點氣喘,不曉得咋回事。”老崔擼起袖子,伸出手臂。

  尹廣丹給老崔套上血壓袖帶,自己戴上聽診器。“高壓135,在正常範圍內(nei) ,氣喘可能跟最近降溫有關(guan) ,注意保暖。”尹廣丹摘下聽診器說,老崔聽後長舒一口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老崔叫崔文科,今年60歲,是雲(yun) 南省會(hui) 澤縣鍾屏街道雙河社區的一名脫貧群眾(zhong) 。2018年7月,老崔在雲(yun) 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心髒搭了3個(ge) 支架。作為(wei) 崔文科的簽約家庭醫生,鍾屏街道衛生院醫生尹廣丹把老崔當作重點關(guan) 注對象,給他建立了健康管理檔案,每月上門兩(liang) 次為(wei) 他測量血壓等。

  “還是不能大意,要按時吃藥,有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臨(lin) 走時,尹廣丹不忘叮囑老崔。

  “謝謝醫生!”老崔的感謝發自肺腑。手術時,作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老崔享受了基本醫保、大病專(zhuan) 項救助和托底保障三重報銷,自費比例僅(jin) 占10%,花了不到6000元。去年複查,已脫貧的他繼續享受健康幫扶政策,5000多元的費用經報銷,個(ge) 人隻出了470元。

  此外,了解到老崔和老伴患有高血壓,社區還為(wei) 兩(liang) 人辦理了慢性病就診卡,買(mai) 藥也能報銷60%。

  會(hui) 澤縣地處烏(wu) 蒙山腹地,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烏(wu) 蒙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脫貧後,為(wei) 進一步提升群眾(zhong) 健康水平,防止出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會(hui) 澤縣持續做好疾病分類救治,對36種大病患者進行“一人一檔一方案”管理,落實脫貧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政策。目前縣域內(nei) 28家公立醫院、11家民營醫院持續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報。

  在保持現有健康幫扶政策總體(ti) 穩定的基礎上,當地持續優(you) 化完善相關(guan) 措施,大力推進脫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截至2021年12月22日,全縣有家庭醫生團隊610個(ge) ,團隊醫生1541人,單個(ge) 團隊年平均服務人數500人。全縣在簽狀態居民304879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人口簽約211306人,四類慢病履約率100%。

  從(cong) 有的住到住得好——

  住房安全不發愁

  鄉(xiang) 村環境更宜居

  “老蒙,新房子住得怎麽(me) 樣?有啥問題嗎?”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xiang) 八好村弄麻屯,村幹部羅玉忠關(guan) 切地問。到村民蒙海先家查看房屋安全情況,是羅玉忠每周的例行工作。

  “過去的木頭房子透風,不牢靠,總擔心發生火災或房子塌了。現在政府定期派人過來排查房屋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我感覺很放心!”搬進新房一年多的蒙海先,住得踏實。

  大化縣位於(yu) 大石山區,石山占全縣總麵積的90%以上,曾是廣西極度貧困縣。長期以來,因交通不便,當地群眾(zhong) 多就地取材,用木頭、碎石建房,安全隱患多。

  2020年,大化縣多渠道籌集2億(yi) 多元資金用於(yu) 農(nong) 村危房改造,成功改造9590戶,讓4.12萬(wan) 農(nong) 村貧困群眾(zhong) 告別危房。弄麻屯30多戶人家,先後從(cong) 人畜混居的木頭房搬到了牢固安全的磚混結構房。

  脫貧群眾(zhong) 住上了新房,對房屋的巡檢和維修也提上了日程。當地地質災害時有發生,村民們(men) 的新房又大都依山而建,需要定期排查風險。為(wei) 此,大化縣對農(nong) 村住房進行常態化監測,包戶到人、責任到人,建立起了一對一的跟蹤監測機製。

  鵝黃色的外牆,鋥亮的不鏽鋼台階扶手,蒙海先的家美觀整潔。大化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農(nong) 村危房改造辦公室主任陶毅介紹,新房建成後,大化縣對每家每戶的外牆進行了統一裝修,還積極進行村屯美化,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節前家裏新添置了沙發、電視和冰箱,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坦!”看著寬敞明亮的家,蒙海先臉上滿是笑容。今年春節,外出務工的兒(er) 子和兒(er) 媳回村過年,蒙海先一家人在新房裏過了第二個(ge) 團圓年。

  “‘十三五’時期,廣西農(nong) 村共推動實施了48萬(wan) 戶危房改造。”廣西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副廳長葉雲(yun) 介紹,2021年,廣西繼續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改造對象的範圍;同時開展動態監測,調整優(you) 化政策,保障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的基本住房安全,改善人居環境。2021年廣西農(nong) 村10448戶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開工率和竣工率均達到100%。

  本報記者 李 蕊 葉傳(chuan) 增 龐革平 鄭 壹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