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校畢業生首超千萬人,怎麽解決就業?官方發文!
中新財經2月11日電 (記者 謝藝觀)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ye) 生預計1076萬(wan) 人,年度人數首次超過千萬(wan) 人。
如何解決(jue) 千萬(wan)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問題?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創業(ye) 帶動就業(ye) 示範行動力促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力爭(zheng) 今年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200萬(wan) 個(ge) 高質量就業(ye) 機會(hui)
《通知》提出,要發揮示範基地帶動作用,力爭(zheng) 2022年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200萬(wan) 個(ge) 高質量就業(ye) 機會(hui) ,為(wei) 全國做好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工作做示範。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畢業(ye) 生投身創新創業(ye) 實踐,但也麵臨(lin) 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通知》要求,2022年組織實施示範行動,要緊緊圍繞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展開,堅持問題導向,幫助高校畢業(ye) 生解決(jue) 創業(ye) 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降低創新創業(ye) 門檻;供給優(you) 質創新創業(ye) 教育、培訓、實習(xi) 等資源,幫助高校畢業(ye) 生提升創業(ye) 就業(ye) 能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ye) 機會(hui) ,緩解結構性就業(ye) 矛盾。
女性高校畢業(ye) 生等群體(ti) 被重點提及
《通知》提到,創業(ye) 具有帶動就業(ye) 的乘數效應,是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的渠道之一。在組織示範行動過程中,要堅持抓創業(ye) 、促就業(ye) ,抓創業(ye) 就是要大力扶持高質量的創新創業(ye) 項目,引導更多創業(ye) 企業(ye)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共同創業(ye) ,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hui) 。
促就業(ye) 就是要尊重高校畢業(ye) 生的創業(ye) 意願,引導高校畢業(ye) 生正確認識創業(ye) 風險,著重幫助有強烈創業(ye) 意願、有良好項目基礎的高校畢業(ye) 生實現創業(ye) 夢想。
同時,要多措並舉(ju) 、深度挖掘工作崗位,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特別是女性高校畢業(ye) 生、零就業(ye) 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群體(ti) 找工作創造機會(hui) 。
與(yu) 公共就業(ye) 和人才服務機構加強協調聯動
《通知》提出,各示範基地要將組織示範行動與(yu) 特色化功能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與(yu) 實施示範基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緊密結合起來,結合自身發展方向,從(cong) 社會(hui) 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ye) 、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精益創業(ye) 帶動就業(ye) 等3個(ge) 專(zhuan) 項行動中選擇一項承擔,聚焦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開展。
此外,企業(ye) 、高校示範基地均要組織實施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校企行專(zhuan) 項行動,要與(yu) 公共就業(ye) 和人才服務機構加強協調聯動,探索拓展結對共建範圍,將與(yu) 高校示範基地探索成熟的典型做法複製推廣到其他高校,在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中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扶持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普惠政策清單》
《通知》提到,此次八部門還建立了《扶持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普惠政策清單》。
政策清單顯示,實施彈性學製,放寬學生修業(ye) 年限,允許調整學業(ye) 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ye) 。
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器等創業(ye) 載體(ti) 應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提供給高校畢業(ye) 生。高校畢業(ye) 生從(cong) 事個(ge) 體(ti) 經營的,自辦理個(ge) 體(ti) 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36個(ge) 月)內(nei) 按每戶每年12000 元為(wei) 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ge) 人所得稅。限額標準最高可上浮20%。
另外,對招用畢業(ye) 年度高校畢業(ye) 生,與(yu) 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為(wei) 其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的小微企業(ye) ,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hui) 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ye) 生個(ge) 人應繳納部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