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鄉村消費天天旺 農民生活步步高

發布時間:2022-02-11 14:15:00來源: 人民日報

  鄉(xiang) 村消費天天旺 農(nong) 民生活步步高(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身邊事⑩)

  核心閱讀

  春節是消費旺季,也是觀察農(nong) 村消費動向的窗口。在廣袤農(nong) 村,農(nong) 家小院裝上智能電器,家家餐桌追求健康綠色,線上下單成為(wei) 新潮流,從(cong) 千家萬(wan) 戶的春節“購物車”裏,感受到農(nong) 村消費的熱乎氣,折射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推進的好勢頭。

  消費在升級,從(cong) “有啥買(mai) 啥”到“啥好買(mai) 啥”

  “喝的是長江水,吹的是山裏風。我家的橙子瓤甜汁多,買(mai) 得放心,吃得健康。”向昌玉舉(ju) 著手機,笑聲爽朗。三峽人家的流水浮雲(yun) 、橙紅樹綠記錄在鏡頭裏,網友們(men) 直呼新鮮。

  一部手機改變生活。向昌玉家住湖北省秭歸縣水田壩鄉(xiang) 王家橋村,直播帶貨是每天少不了的“農(nong) 活”:“過去用老人機,隻能接電話。換成智能手機,我能聊微信、拍視頻,讓橙子從(cong) 大山走進大城市。”向昌玉對於(yu) 手機這個(ge) “新農(nong) 具”格外在意,“畫麵拍得好,網友點讚多,最近我相中了一款拍攝功能強的,過幾天就去買(mai) 回來。”

  村裏光纖網絡、移動信號全覆蓋,許多村民搭上了互聯網快車。“以前要到鄰居家蹭網,現在接上網線,網速噌噌的,隨時隨地能上網!”向昌玉說。

  消費升級體(ti) 現在生活點滴中。過年期間,向昌玉忙前忙後招呼親(qin) 戚,清水燉土雞、紅燒魚、臘豬蹄……餐桌上擺得滿滿當當。“土雞味道鮮、有營養(yang) ,年前專(zhuan) 門買(mai) 了5隻。”她家儲(chu) 物架上,肉蛋奶、新鮮蔬菜琳琅滿目,還備了不少時下流行的保健品。

  看質量,看牌子,還要看個(ge) 性,向昌玉的消費觀念也變了:“衣服款式新,鞋子穿著軟乎,咱現在不僅(jin) 圖穿得暖,更圖穿得好。”

  從(cong) 吃穿用度到家具家電,鄉(xiang) 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結構不斷優(you) 化,不僅(jin) 有量的增長,還有質的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實際增長15.3%。其中,交通通信支出2132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15.8%;教育文化娛樂(le) 支出1645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25.7%。

  農(nong) 民“購物車”連著增收賬本。“蜂蜜紅薯軟糯香甜,一箱8斤88元,口感佳、寓意好,訂單不斷。”河北省邱縣後段寨村村民劉豔霞從(cong) 年前忙到年尾,合作社一年賣了7000多噸紅薯。

  “腰包鼓了,日子好了,咱要亮亮堂堂、熱熱鬧鬧過節。”劉豔霞樂(le) 嗬嗬地說,“年前騰不出手,我就約了家政公司,屋內(nei) 屋外掃得幹幹淨淨。我還買(mai) 了十幾盒大禮包走親(qin) 訪友。糖果瓜子、新鮮蔬菜、牛奶零食,在縣城大超市買(mai) 得足足的。”

  劉豔霞還迷上了網上購物。“下單買(mai) 了海鮮,春節和親(qin) 戚們(men) 嚐嚐鮮。網上家電樣式多、價(jia) 格便宜,我買(mai) 了淨水器、電飯鍋。五花八門的產(chan) 品任意挑,沒幾天快遞就到了,真是方便。”

  鄉(xiang) 村消費好勢頭的背後,是農(nong) 民越來越鼓的“腰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yi) 元,增長12.1%;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長10.5%。“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不斷落地,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讓農(nong) 民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

  消費更方便,從(cong) “盼趕集”到“隨時買(mai) ”

  裝修新房、搬進新居,今年春節,山東(dong) 省嘉祥縣梁寶寺鎮曹北村村民曹景平喜事不斷:“俺兩(liang) 口子喜歡簡約風,家裏看著舒服、住著敞亮。”

  曹景平的新家溫馨整潔,3米長的灰布沙發、2米寬的大床、三四種網紅牆漆……“鎮上就有家具城,送貨上門,我一口氣買(mai) 齊了。這擱以前可不行,要找大車去40多裏外的縣城一趟趟拉,太費工夫。”曹景平坦言。

  “鎮裏商場挺多,賣啥的都有。優(you) 惠力度大,維修有人管,買(mai) 著放心。”曹景平說,“我買(mai) 了四開門變頻電冰箱,電視換成大屏幕,微波爐、空氣炸鍋一溜排開。布置新家,總共花了3萬(wan) 多元。”

  “買(mai) 大件到鎮裏,平時用的吃的,家門口就能解決(jue) 。”村裏有好幾個(ge) 便利店,米麵糧油、瓜果蔬菜、五金百貨一應俱全。曹景平騎著小三輪,幾分鍾就到了。“俺村還有家24小時營業(ye) 的超市,遇上缺鹽少醋的,再也不愁了。”

  “以前想買(mai) 點啥,得掐著手指頭去趕集,一次買(mai) 好幾天的菜,到後頭菜都放蔫了。現在隨時買(mai) ,吃得新鮮。”曹景平感慨。

  在嘉祥,縣裏有大型購物中心,鎮上有綜合商店,村裏有便民商店,商業(ye) 圈覆蓋越來越多的村民。“結合人口分布、消費習(xi) 慣,縣城改造提升綜合商貿服務中心,鄉(xiang) 鎮完善購物、娛樂(le) 設施,農(nong) 村強化便民服務能力,縣鄉(xiang) 村聯動織密商業(ye) 網點。”嘉祥縣商務局副局長朱振虎介紹。

  看全國,縣鄉(xia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建設不斷推進,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情。商務部提出,“十四五”期間著力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補齊農(nong) 村商業(ye) 短板,提高農(nong) 村商業(ye) 發展水平。

  鄉(xiang) 村消費“硬條件”優(you) 化的同時,“軟環境”也不斷改善。

  “村裏超市貨物齊全、進貨渠道放心。到購物中心、專(zhuan) 賣店買(mai) 東(dong) 西還有售後服務。”嘉祥縣滿硐鎮上吳村村民宋思朋說起變化,“以前我們(men) 都是趕大集,買(mai) 到不稱心的,找不到人,常常‘追一隻雞,搭一頭牛’。”

  設立“集長”、市場監管所定期檢查……一係列舉(ju) 措出台,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買(mai) 得放心。“食品煙酒、服裝鞋帽等是重點抽查品種,節日前後是重點監管時段,農(nong) 貿市場是重點防範區域。我們(men) 列出問題清單,嚴(yan) 打銷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等行為(wei) 。”嘉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可心介紹,去年完成縣級食品抽檢2830批次,規範農(nong) 村大集12處。

  各地重拳出擊,營造風清氣朗的鄉(xiang) 村消費市場。2020年10月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在全國開展農(nong) 村假冒偽(wei) 劣食品專(zhuan) 項執法行動,截至目前,共查處違法案件16.2萬(wan) 件、查扣違法產(chan) 品4369噸。

  基礎設施提檔,物流網絡補鏈,釋放鄉(xiang) 村消費潛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nei) 需上,農(nong) 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wei) 。鄉(xiang) 鎮和村兩(liang) 級消費市場占我國消費市場總體(ti) 的38%,消費潛力大。

  嘀嘀嘀,清亮的喇叭聲回蕩小山村,小客車駛來了。“出門水泥路,抬腿上客車,坐車到鎮裏,20分鍾就能到。”四川省丹棱縣張場鎮廖店村村民廖秀芬挎著大包小包,“去鎮裏買(mai) 了點新鮮菜,招呼親(qin) 戚們(men) 。”

  山疊疊、路彎彎,廖店村深藏在大山裏。“過去一年到頭出不了幾趟門。”逢年過節,廖秀芬攀坡越嶺,走11公裏山路趕集,背上的竹簍塞得冒了尖,“買(mai) 家具家電,車開不進來,就得找壯勞力扛到家。”

  不讓大山阻隔農(nong) 民的消費熱情。丹棱縣推動農(nong) 村公路通村組,完善鄉(xiang) 村客運體(ti) 係,全縣所有鄉(xiang) 鎮建起農(nong) 村客運站,建製村客運覆蓋率達到100%。奔馳在山鄉(xiang) 道路的客運車,連通了城鄉(xiang) ,對接了供需。

  “一天兩(liang) 趟車,啥時候想買(mai) 啥時候買(mai) ,大件商品也能送上門。”廖秀芬感慨,“客運站就建在家附近,前幾天,我才逛了趟集市,買(mai) 了身新衣服。”

  農(nong) 村地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為(wei) 激活鄉(xiang) 村消費提供堅實支撐。目前我國具備條件的建製村100%實現了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寬帶”,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達59.2%。

  挖掘鄉(xiang) 村消費潛力,暢通物流是關(guan) 鍵。各地不斷探索,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裏”。

  天麻麻亮,車燈照著蜿蜒山路,來自江西省安福縣嚴(yan) 田鎮南村村的物流員彭智豪開著麵包車,趕往9公裏外的倉(cang) 庫。掃描、錄入、分揀,一件件快遞從(cong) 這裏出發,將送到附近的50多個(ge) 鄉(xiang) 村門店裏。

  “從(cong) 總倉(cang) 、分倉(cang) 再到千家萬(wan) 戶,中轉少、速度快,離得近的,前一天下單,第二天就能收到。”彭智豪介紹。

  一件件快遞,顯示了鄉(xiang) 村消費的火熱。“學會(hui) 了智能手機,坐在家裏就能‘逛’全國。”54歲的嚴(yan) 田鎮青橋村村民彭秋強感慨。

  目前全國98%的鄉(xiang) 鎮有了快遞網點,建製村快遞服務通達率持續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國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的比例超過80%。“讓村民切實享受互聯網便利,要持續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快遞點布局、發展冷鏈物流,整合交通、郵政、快遞公司等資源,不斷疏通農(nong) 村消費最後一公裏。”李國祥建議。

  本報記者 王 浩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