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別用短視頻過度消費未成年人

發布時間:2022-02-14 14:34:00來源: 光明日報

  別用短視頻過度消費未成年人

  【影視銳評】

  兩(liang) 歲萌娃坐在嬰兒(er) 餐椅上拍吃播視頻、九歲小女孩對著鏡頭盤點護膚品、四歲小朋友配合爸媽拍攝一條條帶廣告植入的搞笑段子……各大短視頻平台上,對未成年人的變相消費現象愈演愈烈。盡管在2021年7月,中央網信辦已經啟動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查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國內(nei) 各大直播平台都不再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直播通道,但是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牆仍有漏洞。短視頻中存在的這些以“網紅兒(er) 童”牟利、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現象,就是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早在2020年,三歲女孩佩琪因拍吃播視頻被喂到70斤的事件就曾在網上引起熱議,隨後該賬號被平台采取了封禁措施。但類似這種利用孩子拍短視頻牟利的賬號並沒有在網上銷聲匿跡。據筆者近期觀察,某短視頻平台上一個(ge) 以兩(liang) 歲半的雙胞胎為(wei) 視頻主角的賬號,粉絲(si) 超過100萬(wan) ,作品多達4300多條,內(nei) 容大多是給孩子吃零食、試衣服等,賬號主頁“商品櫥窗”裏則掛著994件“視頻同款”。同類賬號中,更有年僅(jin) 一歲半的幼兒(er) ,坐在寶寶餐椅上“品嚐”堆成小山的各類小零食。

  這些孩子連話都還說不清楚,卻早早成為(wei) 了爸媽賣貨的“好幫手”。而那些年齡更大一點,已經熟練說話、模仿的孩子,則有了更離奇的經曆。某短視頻平台上,4歲“網紅萌娃”每天表演與(yu) 父母鬥智鬥勇的搞笑段子,吸引了3700多萬(wan) 粉絲(si) ,200多條搞笑視頻中大多數都有商品廣告植入,其父母還在平台定期直播賣貨。另一主打生活分享的平台上,一名9歲的小學生每天出鏡表演“沉浸式護膚”,賬號主頁赫然掛著標簽“美妝博主”。評論區網友都忍不住留言問:“讓這麽(me) 小的孩子抹這麽(me) 多護膚品,真的好嗎?”

  為(wei) 什麽(me) 短視頻會(hui) 如此消費未成年人?背後離不開商業(ye) 利益的推波助瀾。廣告界有一個(ge) 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3B”原則,分別代表著Beauty—美女、Beast—動物、Baby—嬰兒(er) 。在短視頻平台的傳(chuan) 播機製中,這一原則同樣適用。天真可愛的兒(er) 童形象,符合人類關(guan) 注自身生命的天性,容易贏得平台用戶的瀏覽和關(guan) 注。但隨著同質化內(nei) 容的增多,簡單的“萌娃日常”無法獲得巨大流量。為(wei) 了吸引眼球,賺取商業(ye) 利益,不少賬號開始“另辟蹊徑”,追求“獵奇”內(nei) 容。於(yu) 是這些稚嫩的孩童要麽(me) 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帶貨主播”,要麽(me) 小小年紀被引導著說與(yu) 年齡不符的話、做著與(yu) 年齡不符的行為(wei) 。短視頻平台上的“曬娃”早已超過了正常分享的界限,在各種粉絲(si) 流量、商業(ye) 利益的裹挾下逐漸走向畸形。

  這種短視頻亂(luan) 象背後受危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無疑是被推到鏡頭前的這些孩子們(men) 。不停“試吃”各種零食的孩子健康易受影響;按照寫(xie) 好的腳本說著網絡流行語的孩子,身心和行為(wei) 可能會(hui) 有過度成人化傾(qing) 向;還有那些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穿搭、護膚的小“網紅”,過早地陷入“外貌焦慮”的環境中,對孩子們(men) 日後成長過程中的價(jia) 值觀和心態都會(hui) 產(chan) 生不良影響。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不得組織未成年人進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個(ge) 人信息必須受到保護。這些家長在商業(ye) 利益的誘惑麵前,是否已將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個(ge) 人隱私拋在腦後?成百上千條視頻的拍攝和傳(chuan) 播,將孩子的隱私棄而不顧,那些低年齡段的幼兒(er) 甚至都還不認識擺在麵前的相機鏡頭,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動成為(wei) 了一件件商品的代言人。等到孩子長大,具備更強的自我和隱私意識後,這些視頻會(hui) 對他們(men) 產(chan) 生多大的傷(shang) 害,我們(men) 都無法想象。

  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牆必須築牢,這種利用短視頻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現象必須製止。近日,文旅部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部分網絡文化平台利用“網紅兒(er) 童”牟利等不良現象和問題,提出要嚴(yan) 管嚴(yan) 控未成年人參與(yu) 網絡表演,對出現未成年人單獨出鏡或者由成年人攜帶出鏡超過一定時長且經核定為(wei) 借助未成年人積累人氣、謀取利益的直播間或者短視頻賬號,或者利用兒(er) 童模特擺出不雅姿勢、做性暗示動作等吸引流量、帶貨牟利的賬號依法予以嚴(yan) 肅處理。

  該《意見》的發布打響了這場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網絡“阻擊戰”。為(wei) 了抵禦短視頻對未成年人的過度消費,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除了相關(guan) 部門的政策引導之外,平台和家長都要自覺履行好自身的主體(ti) 責任。對於(yu) 平台來說,從(cong) 嚴(yan) 把關(guan) 勢在必行。不僅(jin) 要繼續守好對未成年人的直播出鏡限製,更要對用戶發布的短視頻作品中涉及未成年人的內(nei) 容嚴(yan) 格審核、篩選,對過度消費“網紅兒(er) 童”的賬號采取封禁措施。而對於(yu) 家長來說,如何用好手中的數字傳(chuan) 播權利更是不能不上的一課。家長們(men) 需要更加嚴(yan) 謹地學習(xi) 和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為(wei) 孩子營造一個(ge) 安全、清朗的成長環境,斷不能為(wei) 了商業(ye) 利益將自己的孩子作為(wei) “牟利”的工具。比起短視頻中的“網紅兒(er) 童”,社會(hui) 更需要的是合格、稱職的家長。

  (作者:楊杉,係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hui) 會(hui) 員)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