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評論:強化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
“三農(nong) ”工作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戰略導向、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麵安排,增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和“壓艙石”的穩定作用,持續提高農(nong) 民生活水平。
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chan) 業(ye)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ge) 永恒課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規劃》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作為(wei) 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專(zhuan) 列一章進行係統安排。“十四五”時期要強化糧食安全,把14億(yi)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要抓緊抓實耕地這個(ge) 命根子。《規劃》著眼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提出堅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製,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嚴(yan) 格管控“非糧化”。同時提出要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讓好地多產(chan) 糧、產(chan) 好糧。在有限耕地上多產(chan) 糧,出路在科技,種子是核心。近些年來,我國糧食單產(chan) 有較大幅度提升,50%以上歸功於(yu) 品種改良。《規劃》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guan) 、種業(ye) 基地建設、種業(ye) 企業(ye) 培育、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麵,全麵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牢牢掌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提高農(nong) 民和地方“兩(liang) 個(ge) 積極性”。提高農(nong) 民種糧務農(nong) 積極性,提高地方黨(dang) 委政府重農(nong) 抓糧的積極性,要“輔之以利、輔之以義(yi) ”。“輔之以利”就是讓農(nong) 民種糧有錢賺,能夠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就是要堅持和完善農(nong) 業(ye) 的價(jia) 格和補貼政策。“輔之以義(yi) ”就是要壓實地方黨(dang) 委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義(yi) 務和責任。《規劃》提出穩定種糧農(nong) 民補貼,健全產(chan) 糧大縣支持政策體(ti) 係,通過政策兜底助力提升農(nong) 民種糧收益。《規劃》提出健全完善糧食安全責任製,細化糧食主產(chan) 區、產(chan) 銷平衡區、主銷區考核指標,推動地方全麵加強糧食生產(chan) 、儲(chu) 備、流通、節糧減損能力建設,共同承擔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推進經營服務和農(nong) 業(ye) 機具“兩(liang) 個(ge) 創新”。創新是我國農(nong) 業(ye) 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關(guan) 鍵支撐。隨著越來越多青壯年勞動力轉向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就業(ye) ,保障糧食安全麵臨(lin) 新挑戰,必須推進經營服務創新。《規劃》提出要實施家庭農(nong) 場培育計劃和農(nong) 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發展壯大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促進小農(nong) 戶種糧節本增效。農(nong) 業(ye) 機械是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重要物質基礎,農(nong) 業(ye) 機械化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以實現農(nong) 業(ye) 機械化為(wei) 前提,要推進農(nong) 業(ye) 機具創新。《規劃》提出推進糧食作物育耕種、管收貯等環節先進農(nong) 機裝備研製,加快推進品種、栽培、裝備集成配套,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實現農(nong) 機減損增糧。
倉(cang) 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重如山。在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偉(wei) 大征程中,不斷打牢糧食安全的基礎,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men) 就一定能為(wei) 奪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有力支撐。(作者係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