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MLF操作價平量增 貨幣政策繼續釋放穩增長信號
在上月調降利率後,2月“麻辣粉”如何操作備受市場關(guan) 注。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wei) 維護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3000億(yi) 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2月18日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yi) 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wei) 2.85%和2.10%,均與(yu) 上月持平。
由於(yu) 2月MLF到期量為(wei) 2000億(yi) 元,央行實施3000億(yi) 元操作,意味著本月為(wei) 增量續做。市場人士表示,目前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已處於(yu) 較為(wei) 充裕狀態,但央行仍超額續做MLF,釋放繼續推進寬信用、穩增長的信號,維持貨幣寬鬆環境的態度明顯。
“在2021年12月全麵降準、2022年1月MLF利率下調接踵落地後,中端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其中,當前代表性的1年期商業(ye) 銀行(AAA級)同業(ye) 存單到期收益率已降至2.4%至2.5%區間,明顯低於(yu) MLF操作利率水平,這意味著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已處於(yu) 較為(wei) 充裕狀態。”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wei) ,不過,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貨幣政策仍需在穩增長方向上充足發力,繼續推進寬信用過程向縱深發展。這一政策取向在剛剛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有較為(wei) 明顯的體(ti) 現。由此,盡管當前市場利率在MLF利率下方運行,但著眼於(yu) “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貸款投放”,MLF小幅加量續做比較符合當前的貨幣政策取向。
“本次MLF操作的數量既是充足的也是克製的,既有利於(yu) 引導銀行信貸投放力度的加大,也注重了貨幣政策的及時性、有效性和貨幣市場的平穩運行。”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分析,一方麵,近段時間央行連續足量的流動性投放可以充分滿足金融機構對短、中、長期資金的需求,有利於(yu) 緩解銀行貸款創造存款時的流動性約束。未來,銀行體(ti) 係流動性會(hui) 繼續保持合理充裕,DR007(銀行間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始終圍繞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平穩運行。
另一方麵,張旭表示,當前1年期商業(ye) 銀行(AAA級)同業(ye) 存單到期收益率處於(yu) 2.45%的水平,低於(yu) MLF利率約40個(ge) 基點,此時過量供給基礎貨幣的邊際效用並不高。因此,15日MLF1000億(yi) 元的淨投放量處於(yu) 過去一年內(nei) 的適中水平,這種市場既不覺得缺錢、也不感到資金麵過度寬鬆的平穩狀態是較為(wei) 適宜的。
事實上,虎年首個(ge) 工作周,由於(yu) 春節過後資金大規模回流銀行體(ti) 係,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向和力度均發生變化,資金投放明顯收力。比如單日操作降至200億(yi) 元、一連5日淨回籠、全周淨回籠8000億(yi) 元等。2月14日,央行逆回購操作規模進一步降至100億(yi) 元,回到“地量”狀態。數據顯示,當天有2200億(yi) 元逆回購到期,比11日還多200億(yi) 元。分析人士認為(wei) ,央行近期資金投放適時收力,並不意味著要收緊流動性,而是避免流動性淤積,體(ti) 現了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在對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形勢進行分析時,宜著眼於(yu) 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整體(ti) 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將一些長短期影響因素簡單相加計算流動性餘(yu) 缺,更不能將貨幣政策工具到期作為(wei) 影響銀行體(ti) 係流動性的因素,並以此判斷流動性鬆緊程度。實際上,在目前的流動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盯住市場利率開展操作,無論影響銀行體(ti) 係流動性的各種因素如何變化,央行都會(hui) 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及時應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展望未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wei) ,從(cong) 趨勢看,上半年國內(nei) 政策重心仍是促內(nei) 需、穩增長,引導金融機構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考慮到目前國內(nei) 經濟麵臨(lin) 的複雜內(nei) 外部環境,既有結構方麵問題,也有需求方麵壓力,國內(nei) 需要多部門政策協同發力,更多采取總量與(yu) 結構性工具相配合。
王青判斷,當前宏觀經濟的焦點在於(yu) 受疫情波動等因素影響,經濟運行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增長動能階段性放緩。因此,接下來我國貨幣政策將增強自主性和獨立性,不僅(jin) 不會(hui) 跟進海外收緊,而且還有邊際寬鬆空間。上半年進一步降準降息都有可能,主要視國內(nei) 經濟運行是否存在偏離合理區間風險而定。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正如《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強調,要注重充分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ti) 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實現總量穩、結構優(you) 的較好組合。(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