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雪之國”的運動員站上冬奧會賽場
“無雪之國”的運動員站上冬奧會(hui) 賽場
雖然在2月13日結束的北京冬奧會(hui) 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轉比賽中隻拿下第44名,但法伊克·阿卜迪還是創造了曆史。
他是代表沙特阿拉伯站上北京冬奧會(hui) 賽場的。這是這個(ge) 熱帶國家首次出現在冬奧會(hui) 上。換句話說,24歲的阿卜迪出現在賽場,本身就創造了曆史。
冬奧會(hui) 並不隻屬於(yu) 冰天雪地的國家。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有10個(ge) 國家39名運動員參賽。海地和沙特阿拉伯各有一名運動員參賽,兩(liang) 個(ge) 國家的國旗首次出現在冬奧會(hui) 賽場上。
迄今為(wei) 止,這些“從(cong) 不下雪”的國家從(cong) 來沒有獲得過獎牌,但這並不影響他們(men) 的參與(yu) 熱情——“參與(yu) 比取勝更重要”。
阿卜迪出生在美國加州的聖地亞(ya) 哥,但父母都是沙特阿拉伯人。他是看到一則由剛成立不久的沙特冬季運動聯合會(hui) 刊發的廣告,才加入國家冬奧隊。參加比賽前,他隻進行了7個(ge) 月專(zhuan) 業(ye) 訓練。
和阿卜迪一樣“一人成團”的,還有內(nei) 森·克倫(lun) 普頓。他來自年均氣溫28℃的美屬薩摩亞(ya) ,也是該國代表團的唯一選手和旗手。
開幕式當晚,北京氣溫-3℃,內(nei) 森·克倫(lun) 普頓踩著人字拖,抹著油,赤裸上身出場。他以這樣的方式暗示全世界的觀眾(zhong) ,熱帶地區國家的冬奧會(hui) 代表團來了。
熱帶和亞(ya) 熱帶國家選手偏愛的是高山滑雪運動。此次冬奧會(hui) 上,包括熱帶地區國家在內(nei) ,“一人成團”的國家有19個(ge) ,其中15個(ge) 參加的是高山滑雪回轉和大回轉的比賽。高山滑雪被公認是雪上項目中的基礎項目。在北京冬奧會(hui) ,307名運動員注冊(ce) 高山滑雪。他們(men) 腳踩雙板,不上障礙物,沒有花樣和變體(ti) ,隻需要轉彎,最先滑到山下終點的就是冠軍(jun) 。
為(wei) 普及冬季項目,國際奧委會(hui) 也為(wei) 高山滑雪項目開出“特權”。那些沒有運動員通過積分拿到冬奧會(hui) 參賽資格的國家,國際奧委會(hui) 還是會(hui) 分配給這個(ge) 國家一男一女兩(liang) 個(ge) 參賽名額。他們(men) 幾乎摸不到獎牌,但可以在冬奧會(hui) 上享受比賽。
北京冬奧會(hui) 高山滑雪主賽道全長約3000米,最大落差約900米。“國際奧委會(hui) 鼓勵更多國家的運動員參與(yu) 冰雪運動,但他們(men) 不會(hui) 希望這個(ge) 人在全球轉播的注視下受傷(shang) 。”一名運動員接受采訪時說,高山滑雪項目同樣需要專(zhuan) 業(ye) 的競技水平。
內(nei) 森·克倫(lun) 普頓參加的是鋼架雪車比賽。他是夏季奧運與(yu) 冬季奧運會(hui) 的“兩(liang) 棲選手”。
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克倫(lun) 普頓參加男子百米賽跑,隻拿到了小組最後一名,但這已是夏季奧運會(hui) 中美屬薩摩亞(ya) 選手的第二快成績。他練過曲棍球、壁球、橄欖球,三級跳遠跳出過普林斯頓大學該項目曆史第三的成績。
本屆冬奧會(hui) 比賽前,他收到了中國網友送他的貼紙,那是以他為(wei) 原型繪製的卡通畫。他把它貼在了自己的背包上。2月11日北京冬奧會(hui) 鋼架雪車男子組第4輪比賽,內(nei) 森·克倫(lun) 普頓結束了自己的最後一戰,他獲得第19名。
對於(yu) 這些國家來說,“兩(liang) 棲運動員”並不罕見。
46歲的巴西女運動員參加過北京2008年夏奧會(hui) 和2022年冬奧會(hui) 。2月10日,她以第82名的成績完成北京冬奧會(hui) 越野滑雪女子10公裏(傳(chuan) 統技術)的比賽。14年前的北京,她在山地自行車比賽中獲得第19名。
塔烏(wu) 法托法參加過裏約熱內(nei) 盧夏季奧運會(hui) 的跆拳道比賽、平昌冬奧會(hui) 的越野滑雪比賽。在備戰東(dong) 京夏季奧運會(hui) 前,他本打算嚐試皮劃艇項目,他的第一場比賽“幾乎穩不住自己的皮艇”,但讓他放棄的原因是肋骨受傷(shang) 。不過兩(liang) 周後,他拿下了跆拳道項目的入場券。
決(jue) 定參加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時,和家人生活在澳大利亞(ya) 的他隻見過一次雪。他通過視頻網站和輪滑課程自學越野滑雪,然後飛往德國學習(xi) 雪地課程。後來,澳大利亞(ya) 布裏斯班的海灘、公園的旱冰場都成為(wei) 他訓練的場地。
一年後,他輾轉十多個(ge) 國家參加比賽,獲得了奧運會(hui) 參賽資格,也收到數萬(wan) 美元的信用卡賬單。最後一場在冰島的資格賽,機票是朋友用自己的航空裏程幫他兌(dui) 換的。
北京奧運會(hui) 原本在他的計劃中。但現在,“有另一項任務在召喚我!”
2022年1月15日,他的祖國湯加經曆了大規模火山爆發,“火山蘑菇雲(yun) ”已覆蓋全國大約170個(ge) 島嶼。
塔烏(wu) 法托法為(wei) 重建家鄉(xiang) 奔走。在一個(ge) 眾(zhong) 籌平台上,他發起的籌款活動超過30萬(wan) 美元。
奧組委認為(wei) ,“他向我們(men) 展示了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 他回應,自己計劃參加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hui) ,這一次的缺席隻是中場休息。
對更多“無雪國家”而言,他們(men) 的冬奧會(hui) 征程還在繼續。東(dong) 帝汶的約翰·貢薩爾維斯·古特是該國第一個(ge) 也是唯一一個(ge) 參加冬奧會(hui) 的運動員。參加過3屆冬奧會(hui) 的他坦言,讓東(dong) 帝汶人了解雪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們(men) 有機會(hui) 通過比賽至少讓它出現在電視上,為(wei) 新一代的年輕人帶來一些熱情。”
在北京,牙買(mai) 加4人雪車隊將重返冬奧會(hui) 賽場。他們(men) 上一次出現是在1988年。
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裏冬奧會(hui) ,參賽的4名牙買(mai) 加運動員駕駛著一輛二手4人雪車,其中一名隊員是被臨(lin) 時拉來的,隻參加了一周的訓練。比賽中,雪車在過彎時失去控製,以超過百公裏的時速側(ce) 翻在賽道內(nei) 。隊員們(men) 以失敗告終,抬著雪車走過終點。他們(men) 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冰上飛馳》。
這一次的4人雪車隊員經曆了充分的準備。他們(men) 有著不同的背景:馬修·韋克佩是業(ye) 餘(yu) 田徑選手,參加過美國職業(ye) 橄欖球邁阿密海豚隊的試訓;尼姆羅伊·圖爾哥特能在10.1秒內(nei) 跑完100米,曾與(yu) 前男子100米賽跑紀錄保持者鮑威爾一起訓練;阿什利·沃森是理療師兼職舉(ju) 重運動員;山維恩·斯蒂芬森是英國皇家空軍(jun) 下士,他曾在與(yu) 英國女王伊麗(li) 莎白二世的一次連線中,介紹自己加入了牙買(mai) 加雪車隊——以每小時150公裏的速度閃過一條冰隧道,“像在洗衣機裏完整地旋轉”。
“喔,那聽起來是份很危險的工作。你要怎麽(me) 訓練呢?”伊麗(li) 莎白二世問他。
斯蒂芬森表示,因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健身房關(guan) 閉,自己在街上徒手推汽車鍛煉。“我想她現在是牙買(mai) 加雪橇迷了,我說過我會(hui) 送她一件簽名T恤。” 他調侃道。
在他看來,參加冬奧會(hui) 無關(guan) 榮譽和名利,他們(men) 想做是“打破障礙,做人們(men) 通常不會(hui) 做的事情。”
這次,4人雪車隊想向獎牌發起衝(chong) 擊。“因為(wei) 我們(men) 來自一個(ge) 陽光明媚的熱帶島嶼,所以我們(men) 要參加奧運會(hui) 來融化這個(ge) 地方!” 圖爾哥特說。
除了雪車隊,擅長田徑的牙買(mai) 加還有兩(liang) 名運動員參賽,這是牙買(mai) 加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冬奧代表團。
代表牙買(mai) 加出戰的38歲運動員本傑明·亞(ya) 曆山大在2月13日結束奧運征程,他在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轉項目中排名第47位。上屆冬奧會(hui) 時,他還是職業(ye) DJ,2016年開始練滑雪。他在北安普敦郡威靈堡長大,父親(qin) 是牙買(mai) 加人。
像他這樣的並不在少數。他們(men) 或在那些炎熱的國家出生,或有著血緣關(guan) 聯。
第一位參加冬奧會(hui) 的海地運動員理查森·維亞(ya) 諾從(cong) 法國而來,他曾生活在海地的一家孤兒(er) 院,3歲時被一個(ge) 法國家庭收養(yang) 。他在擁有眾(zhong) 多世界頂級滑雪場的阿爾卑斯山學會(hui) 滑雪。
2019年,理查森·維亞(ya) 諾收到了海地滑雪聯合會(hui) 的電話。起初,他以為(wei) 這隻是朋友的惡作劇,但很快他在網上查到,海地確實有滑雪聯合會(hui) ,成立於(yu) 2010年大地震後——那場7.3級的地震是海地自1770年以來遭遇的最強地震,滑雪聯合會(hui) 想“以體(ti) 育價(jia) 值觀激勵海地人”。
2月13日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轉首輪比賽中,包括維亞(ya) 諾在內(nei) 的35名選手未能完賽。但他的參賽已經創造海地曆史。
他也收獲了比賽之外的東(dong) 西——與(yu) 自己的原籍國重新建立聯係,更接近自己的故鄉(xiang) 。
和其他熱帶地區國家的運動員一樣,他的表現“將給年輕人帶來夢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宇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