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中國智能製造與全球相連 這家園區在小空間裏謀劃大未來

發布時間:2022-02-22 10:26:00來源: 科技日報

  ◎岑 盼 本報記者 王 春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依托自身高度集聚性、高度專(zhuan) 業(ye) 化的行業(ye) 優(you) 勢,正在努力開發“IMT科技信息平台”,打造“線上+線下”的智能製造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

  2022年開局,上海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建設和發展將全麵提速。

  工業(ye) 母機(數控機床)的技術發展水平直接關(guan) 係一個(ge) 國家製造業(ye) 的發展進程。與(yu) 此同時,它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補鏈強鏈×專(zhuan) 精特新”的重點交叉領域。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ye) 大國,製造業(ye) 總量連續11年全球第一,製造業(ye) 貢獻占全球比重近30%。但在彰顯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勢的同時,我國製造業(ye) 暴露出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方麵的短板,麵臨(lin) 大而不強的發展瓶頸。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nei)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憑借高效的服務、豐(feng) 富的業(ye) 態,聚集了7家全球TOP10的機床企業(ye) ,逐漸成為(wei) 全球機床巨頭駐紮密度最高的園區。

  保稅“基因”發揮巨大優(you) 勢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地處外高橋保稅區核心發展區,一走近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幢磚紅色、立麵整潔、端莊大氣的工業(ye) 風建築。在這每一幢辦公樓裏,都入駐了一家全球機床百強企業(ye) 。一個(ge) 麵積隻有0.1平方公裏的園區,孕育著多少發展的可能性與(yu) 可塑性?

  “機床是一個(ge) 國家製造業(ye) 水平的象征,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對於(yu) 任何一個(ge) 國家來說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外高橋集團副總經理張浩介紹,早在2011年,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始創團隊就緊抓創新業(ye) 務發展機遇,瞄準美國、德國、瑞士、西班牙、日本等高端製造業(ye) 發達國家的機床企業(ye) ,進行了近10個(ge) 月的密集調研。

  作為(wei) 全球工業(ye) 精密機床的展示集聚地,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承接了保稅區的“基因”。相對於(yu) 展會(hui) 臨(lin) 時展出,企業(ye) 入駐園區展示有巨大優(you) 勢。在首屆進博會(hui) 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企業(ye) 參展麵積達近1.1萬(wan) 平方米,占整個(ge) 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的1/3。正是得益於(yu) “保稅展示”,一大批精密高端智能製造設備順利出區,贏得關(guan) 注。

  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在此集聚

  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政策對進口企業(ye) 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如何長期維護合作關(guan) 係?關(guan) 鍵在於(yu) 服務。“我們(men) 對每一個(ge) 環節都精細把控,不斷用創新推動效率升級,從(cong) 傳(chuan) 統的貿易服務方式逐漸轉向精細化管理,追求服務功能的深化。”張浩表示。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對進口企業(ye) 的個(ge) 性化服務貫穿從(cong) 產(chan) 品售前、售中到售後的全流程。

  作為(wei) 工業(ye) 母機,機床儀(yi) 器很“金貴”,動輒就要幾百萬(wan) 元。但要做全球生意,免不了需要出區展示。在售前的推廣上,園區采用“長短結合”的方式,即在保稅區內(nei) 建立長期的展廳,以便產(chan) 品進行長期展示,同時,園區采用銀行履約保函的形式擔保客戶的設備到區外參加短期展覽,進行市場推廣。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總經理郭永健介紹,銀行履約保函的創新性主要體(ti) 現在:“原本企業(ye) 需要在保稅區以外的地方繳納保證金,申辦流程周期長達3—6個(ge) 月,退保的時間也較長。銀行履約保函為(wei) 客戶向海關(guan) 和銀行擔保,申請流程簡約,為(wei) 客戶提供便利,可以減少企業(ye) 壓力。”

  通過製度創新,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為(wei) 入駐企業(ye) 提供了很多自貿區先行先試的便利。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對標國際行業(ye) 標準,首創進口機床現場法定檢驗及采信第三方檢測報告,直接改變了進口機床客戶屬地

  檢驗的傳(chuan) 統方式,從(cong) 售後檢測變為(wei) 售前檢測,並且充分發揮了上海自貿區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功能,首創“分批出區、集中報關(guan) ”的公共式倉(cang) 儲(chu) 分撥服務信息係統……在精準服務下,以往國內(nei) 外製造商、供應商、買(mai) 家之間開展國際和國內(nei) 貿易渠道擴展的壁壘逐漸消除。

  艾洛鈦緊固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孟令元當初選擇落戶這裏,不僅(jin) 僅(jin) 有產(chan) 業(ye) 生態的考慮。隨著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的不斷提升,其落地的一條條疊加的開放性政策舉(ju) 措精準擊中企業(ye) “所需”,這也讓該公司國內(nei) 外業(ye) 務不斷拓展升級。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入駐技術標準高、產(chan) 業(ye) 定位高、國際化水平高,在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下,這裏要發揮國際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連接點的作用,為(wei) 中國機床產(chan) 業(ye) 鏈與(yu) 全球相連提供上海服務。”郭永健的一席話點明了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的發展定位——在0.1平方公裏的空間載體(ti) 裏加速形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的高效集聚,進一步服務於(yu) 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結構的轉型和創新升級。

  目前,這片智能製造集聚地正在努力推動外高橋保稅區區域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邁上千億(yi) 級銷售規模新台階。

  數字化平台加速孵化製造業(ye)

  有學者總結,未來智能製造係統的實現方式可概括為(wei) 三個(ge) 集成:生產(chan) 線上相關(guan) 應用係統所有數據實現連通的縱向集成;生產(chan) 與(yu) 配套係統整個(ge) 生態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跨部門、跨企業(ye) 全鏈條的橫向集成;涵蓋智能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所有數據和業(ye) 務的端到端集成。將這三個(ge) 集成方向放置在園區中需要推動力,而這個(ge) 推動力就是園區的平台化、專(zhuan) 業(ye) 化。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是國內(nei) 進口機床的主要通道,據該園區相關(guan) 數據,全國近30%的進口機床來自該園區平台的客戶企業(ye) 。

  據了解,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依托自身高度集聚性、高度專(zhuan) 業(ye) 化的行業(ye) 優(you) 勢,正在努力開發“IMT科技信息平台”,打造“線上+線下”的智能製造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積極培育智能製造設備生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實現企業(ye) “縱向+橫向”的綜合集成聯通,促進設備製造商、係統集成商、供應鏈服務商和用戶之間的對接合作。

  2021年,外高橋保稅區製造業(ye) 完成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501.3億(yi) 元,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從(cong) 上年的55.3%提升至57.8%。乘政策東(dong) 風,正在開發的IMT信息化平台作為(wei) 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鏈強大的媒介平台,將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集群,引進全球製造業(ye) 高精密產(chan) 品及先進技術。該平台從(cong) 2007年開始培育,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大大便利了尖端機床的進口,為(wei) 中國尖端製造業(ye) 發展提供了便利。

  依托於(yu) 外高橋傳(chuan) 統優(you) 勢的保稅政策以及自貿區帶來的一係列便利化政策創新,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針對以“高精度、高效率、高尖端、新加工方式、新加工工藝”的數控機床、機器人、刀具為(wei) 重點的高端智能製造企業(ye) 展開貿易服務,為(wei) 入駐的智能製造企業(ye) 提供保稅展示與(yu) 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撥、貿易代理、檢測認證、專(zhuan) 業(ye) 培訓等業(ye) 務。受益於(yu) 此,越來越多國際頂尖智能製造企業(ye) 在此聚集。

  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chan) 業(ye) 園也正在轉型升級,努力將自身打造成一個(ge) 在國際智能製造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台型品牌”。“園區一期3幢二層,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已完成了配套升級,這裏將成為(wei) ‘瑞士中小企業(ye) 加速器’的所在。”郭永健介紹,園區二期5幢三層近5460平方米的空間內(nei) 還將設立德國企業(ye) 創新技術服務中心。隨著國際企業(ye) 孵化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的集聚,園區將以產(chan) 業(ye) 發展、企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開展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努力為(wei) 中國機床產(chan) 業(ye) 鏈與(yu) 全球相連提供上海服務。

  “從(cong) ‘集聚製造業(ye) ’向‘孵化製造業(ye) ’轉型,也意味著未來園區規模、能級都會(hui) 逐步提升,這將為(wei) 浦東(dong) 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增量和亮點,也將助力國內(nei) 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的協同發展。”郭永健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