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職教“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 能緩解家長焦慮嗎

發布時間:2022-02-24 10:33: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張蓋倫(lun)

  近期,在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普職分流”再次成為(wei) 熱議話題,“隻有一半孩子能上普高”的說法,仍是家長心頭的憂慮。2月23日,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hui) 上重申,義(yi) 務教育後實行普職分流很有必要。下一步,將著力辦好職業(ye) 教育,通過多種手段,形成中等職業(ye) 教育和普通高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麵。

  陳子季介紹,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趨勢,也是我國“十四五”時期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中等職業(ye) 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重任。

  中等職業(ye) 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既可以滿足不同稟賦和潛能學生的學習(xi) 需要,又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和通道。同時,發展中等職業(ye) 教育在擴大就業(ye)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麵作出了積極貢獻,所以,堅持普職分流非常必要。

  山東(dong) 省教育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鄧雲(yun) 鋒表示,中等職業(ye) 教育同時也是職業(ye) 教育的“基礎教育”。它和普通高中教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從(cong) 社會(hui) 需求來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做支撐。實踐證明,職業(ye) 教育是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需要我國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主動適應科技發展和產(chan) 業(ye) 變革,大規模培養(yang) 技術技能人才。從(cong) 人才成長規律來看,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按照自己的興(xing) 趣和愛好選擇自己成長的路徑。

  鄧雲(yun) 鋒指出,2021年,山東(dong) 省全省中考有2.95萬(wan) 名超過當地普高線的學生主動選擇中職教育,1.7萬(wan) 名普高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用工企業(ye) 對中職畢業(ye) 生滿意度達到96.07%,中等職業(ye) 教育初步實現從(cong) “無門檻追求數量”到“有選擇以質定量”。

  至於(yu) 招生規模,陳子季表示,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高質量、普及化的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要積極推動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

  最根本的,還是得把職業(ye) 教育辦好。2022年,是職業(ye) 教育提質培優(you) 、改革攻堅的關(guan) 鍵年。陳子季說,要抓實抓好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ti) 舉(ju) 措,切實提高職業(ye) 教育的質量。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還要改變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強職業(ye) 教育的吸引力,讓學生家長選擇職業(ye) 教育,讓用人單位依靠職業(ye) 教育,逐步形成“上學選職業(ye) 學校、技能提升找職業(ye) 學校”的社會(hui) 氛圍,樹立職業(ye) 教育的好口碑。“就是一句話,要讓職業(ye) 教育‘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陳子季強調。

  具體(ti) 到中職教育來說,首先要提升中職辦學條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辦學條件短板,啟動實施中等職業(ye) 教育“雙優(you) 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優(you) 質中等職業(ye) 學校和優(you) 質專(zhuan) 業(ye) 。

  陳子季說,還要暢通升學渠道,高質量發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完善“職教高考”製度,擴大職業(ye) 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使“職教高考”成為(wei)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特別是職業(ye) 本科學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動建立省級統籌、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職教高考”製度,改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問題,中考分流壓力和“教育焦慮”得到有效緩解,職業(ye) 教育中高本一體(ti) 化培養(yang) 模式基本形成。最後,要優(you) 化辦學定位,中等職業(ye) 教育要按照升學與(yu) 就業(ye) 並重的辦學定位為(wei) 學生提供升學、就業(ye) 、職普、融通等多種發展路徑。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