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結合打出治理醫美亂象“組合拳”
梅致遠
取消對私立醫美機構的專(zhuan) 業(ye) 認證,處置醫美違規筆記27.9萬(wan) 篇,持續引入三甲醫院和三甲醫院醫美科醫生入駐……日前,小紅書(shu) 啟動新一輪針對“虛假種草”內(nei) 容的治理,矛頭重點指向一段時間來備受關(guan) 注的醫美行業(ye) 。
2021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zhuan) 項整治工作方案》,同年12月,中央網信辦部署“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guan) 、網絡水軍(jun) ”專(zhuan) 項行動,醫美行業(ye) 進入新一輪嚴(yan) 格整治期。相關(guan) 平台、內(nei) 容社區積極響應,打出醫美專(zhuan) 項治理“組合拳”,顯示了清除亂(luan) 象、更好服務用戶需求的鮮明態度和決(jue) 心。
近年來,醫美需求逐漸成為(wei) 熱門消費領域。從(cong) 根本上說,這源於(yu) 物質生活不斷進步自然催生的審美需要,是人們(men)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麵和具體(ti) 體(ti) 現。在這個(ge) 過程中,網絡平台、內(nei) 容社區的信息供給和消費決(jue) 策參考的重要角色不斷凸顯。一方麵,這些平台、社區客觀上是人們(men) 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麵,各種商業(ye) 機構也頻頻利用這些平台鋪設種草內(nei) 容,容易對用戶形成誤導。這就要求平台要做好內(nei) 容管理,提升優(you) 質內(nei) 容供給,打擊虛假不良內(nei) 容,維護健康清朗的社區環境。
從(cong) 先前對“虛假種草”“網絡水軍(jun) ”的毫不手軟,到此次重拳出擊治理醫美,相關(guan) 平台、內(nei) 容社區的一係列行動舉(ju) 措說明,“虛假種草”歸根結底與(yu) 平台的價(jia) 值取向是格格不入的。一段時間以來,醫美領域成了“虛假種草”的重災區,這些信息一旦對用戶產(chan) 生不良影響,對用戶的身心都會(hui) 造成傷(shang) 害。隻有規範管理醫美內(nei) 容,嚴(yan) 厲打擊“虛假種草”,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護好用戶權益。
應當清醒地看到,互聯網的開放性本身決(jue) 定了對“虛假種草”治理是一項持久戰。用戶發布的海量信息,不少“代寫(xie) 代發機構”善於(yu) 改頭換麵,一些商業(ye) 機構千方百計鑽空子、打擦邊球……對此,不光需要用戶不斷增強理性消費意識,提高自我分辨力,更需要平台、品牌方和監管部門等各方協同聯動,形成共治合力。
對監管部門和行業(ye) 而言,需要與(yu) 時俱進完善相關(guan) 廣告信息發布規範,給平台和用戶提供有力法律法規支撐。對平台而言,需要針對入駐機構認證、加大內(nei) 容審核、強化回查清理等不同環節,紮實展開有針對性的多維度重拳治理,進而最大限度深化治理成效。
不容忽視的是,消費者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呼籲倡導理性消費,還是為(wei) 了更好地滿足現實消費需求,都意味著治理“虛假種草”既需要嚴(yan) 厲打擊之“堵”,也需要加強優(you) 質內(nei) 容信息供給之“疏”。通過前者堵塞漏洞,完善全鏈條監管治理;通過後者增強意識,引導用戶和消費者正確認識和合理決(jue) 策。據報道,小紅書(shu) 不斷強化對虛假醫美內(nei) 容信息清理治理的同時,持續加強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引入,通過引入三甲醫院和三甲醫院醫美科醫生入駐,保證優(you) 質安全的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供給,通過加強科普對消費者進行正向引導。這些經驗頗值得借鑒。
隨著監管部門和平台聯動的專(zhuan) 項治理逐步深入,各方應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全鏈條協同治理的認識,從(cong) 而推動形成更強大的合力,更好滿足廣大用戶和消費者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