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七年磨一劍”東莞證券IPO過會 A股上市券商有望增至42家

發布時間:2022-02-25 14:3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周尚伃

  七年路漫漫,自2015年向證監會(hui) 遞交IPO申請至2022年2月24日,東(dong) 莞證券終於(yu) 獲得A股上市的“入場券”。

  2月24日晚間,證監會(hui) 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2年第19次會(hui) 議審核結果顯示,東(dong) 莞證券(首發)獲通過。至此,A股或將迎來第42家上市券商。

  曲折的IPO之路

  東(dong) 莞證券成立於(yu) 1988年6月22日,注冊(ce) 資本15億(yi) 元,是東(dong) 莞市屬國有控股重點企業(ye) ,也是全國首批承銷保薦機構之一。東(dong) 莞證券以經紀、資管、投行三大業(ye) 務為(wei) 核心,積極發展證券自營、私募基金、另類投資等業(ye) 務,已成為(wei) 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

  從(cong) 股權結構來看,東(dong) 莞證券第一大股東(dong) 是錦龍股份,實際控製人是東(dong) 莞市國資委。東(dong) 莞證券2020年年報顯示,錦龍股份持有東(dong) 莞證券40%股份,東(dong) 莞金控、東(dong) 莞控股各持有東(dong) 莞證券20%股份,東(dong) 莞金控資本持有東(dong) 莞證券15.4%股份,東(dong) 莞市新世紀科教拓展有限公司持有東(dong) 莞證券4.6%股份。為(wei) 此,東(dong) 莞市國資委通過下屬公司東(dong) 莞金控、東(dong) 莞控股、東(dong) 莞金控資本合計持有東(dong) 莞證券55.4%股權,為(wei) 東(dong) 莞證券實際控製人。

  東(dong) 莞證券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七年磨一劍”的東(dong) 莞證券,自2015年就向證監會(hui) 遞交上市招股書(shu) ,證監會(hui) 於(yu) 2015年6月份受理。2016年12月份,東(dong) 莞證券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反饋意見回複。2017年1月份,東(dong) 莞證遞交更新後的招股書(shu) 。

  然而,2017年5月份,東(dong) 莞證券宣告中止IPO,起因是一則單位行賄案。東(dong) 莞證券第一大股東(dong) 錦龍股份的原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長楊誌茂為(wei) 使錦龍股份在收購東(dong) 莞證券股權事項中得到關(guan) 照和幫助,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人民幣6411萬(wan) 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南寧鐵路運輸分院根據相關(guan) 法律的規定,將楊誌茂涉嫌單位行賄一案向南寧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提起公訴。最終,南寧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認為(wei) ,公訴機關(guan) 指控被告人楊誌茂單位行賄罪罪名成立,判決(jue) 被告人楊誌茂犯單位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

  當時,錦龍股份披露的一則公告顯示:接到參股公司東(dong) 莞證券通知,鑒於(yu) 本公司涉嫌單位行賄一案對東(dong) 莞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可能產(chan) 生的影響,東(dong) 莞證券於(yu) 近日向證監會(hui) 報送了《關(guan) 於(yu) 中止審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並於(yu) 2017年5月2日收到證監會(hui) 出具的《中國證監會(hui) 行政許可申請中止審查通知書(shu) 》,證監會(hui) 同意東(dong) 莞證券中止審查的申請。

  自2017年東(dong) 莞證券的IPO中止後,直到2021年2月5日,證監會(hui) 依法對東(dong) 莞證券提交的《關(guan) 於(yu) 恢複對東(dong) 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文件審查的申請》進行了審查,認為(wei) 該申請符合恢複審查條件,根據有關(guan) 規定,決(jue) 定恢複對該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這也讓東(dong) 莞證券已中止5年之久的IPO重新看見了曙光。

  首發申請獲通過

  2月24日晚間,證監會(hui) 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2年第19次會(hui) 議審核結果顯示,東(dong) 莞證券(首發)獲通過。

  在發審委會(hui) 議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中,主要包括楊誌茂犯罪是否影響錦龍股份取得發行人股權的合法性,相關(guan) 股權是否涉及代持;楊誌茂被判刑後和《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頒布後,相關(guan) 股東(dong) 是否符合股東(dong) 資格條件,相關(guan) 事項的整改情況,是否存在影響發行人股權穩定和公司治理等情形等三大類問題。

  從(cong) IPO募資用途來看,東(dong) 莞證券將全部用於(yu) 補充公司資本金,以擴大業(ye) 務規模、優(you) 化業(ye) 務結構、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和抗風險能力。2021年4月2日,東(dong) 莞證券的股東(dong) 東(dong) 莞控股在2020年度業(ye) 績說明會(hui) 上表示,東(dong) 莞證券若IPO成功,將實現淨資本的擴張,有利於(yu) 其開展各項創新業(ye) 務,提升業(ye) 務規模;IPO新增募集資金的投入,有利於(yu) 增強其市場競爭(zheng) 力。

  首次遞交招股書(shu) 的2015年,東(dong) 莞證券實現營收、淨利潤分別為(wei) 37.66億(yi) 元、14.61億(yi) 元。自此之後,雖然證券行業(ye) 的發展逐步向好,但東(dong) 莞證券的營收及淨利潤均未再超越過2015年。2016年至2021年,東(dong) 莞證券的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22.33億(yi) 元、20.99億(yi) 元、15.3億(yi) 元、20.86億(yi) 元、31.65億(yi) 元、27.29億(yi) 元;淨利潤分別為(wei) 8.36億(yi) 元、7.72億(yi) 元、2.05億(yi) 元、6.37億(yi) 元、8.05億(yi) 元、9.42億(yi) 元。

  從(cong) 行業(ye) 排名來看,2021年上半年,139家證券公司中,東(dong) 莞證券總資產(chan) 排第46位,淨資產(chan) 排第68位,淨資本排名第67位,營業(ye) 收入、淨利潤均排第40位。從(cong) 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來看,2019年至2021年,除2019年為(wei) B外,其餘(yu) 均為(wei) A。

  東(dong) 莞證券旗下還有兩(liang) 家全資子公司,一家是私募東(dong) 證錦信,一家是另類投資東(dong) 證宏德;並參股華聯期貨有限公司。目前,東(dong) 莞證券旗下分支機構達88家(其中營業(ye) 網點86家,上海分公司1家,深圳分公司1家)。

  值得一提的是,東(dong) 莞證券的IPO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wei) 東(dong) 方花旗。如今,東(dong) 方花旗的股權結構已發生了變化,更名為(wei) 東(dong) 方證券承銷保薦。2020年4月份,東(dong) 方證券收購東(dong) 方花旗33.33%股權,東(dong) 方花旗的企業(ye) 名稱變更為(wei) 東(dong) 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成為(wei) 東(dong) 方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市場瞬息萬(wan) 變,但在東(dong) 莞證券衝(chong) 擊IPO的七年間,這家保薦機構與(yu) 東(dong) 莞證券始終“不離不棄”。

  目前,依舊在排隊的擬上市券商還包括萬(wan) 聯證券、信達證券、首創證券、渤海證券。對於(yu) 不少中小券商都在謀求IPO的現象,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在此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金規模在相當程度上製約著券商發展的上限。一方麵,券商的資金規模決(jue) 定了券商的業(ye) 務規模,資金規模越大,越能帶來更多的投資利潤和業(ye) 務空間;另一方麵,券商資金規模越大,意味著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越強,越能吸引外部資金投入。因此,在當前券商頭部效應明顯的背景下,利用IPO進行資金補充,有利於(yu) 中小券商依據資源稟賦進一步發揮強勢業(ye) 務優(you) 勢,打造差異化競爭(zheng) 力,抬升業(ye) 務天花板,實現彎道超車。”(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