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蘇州一家“三人組”和疫情“車輪戰”

發布時間:2022-02-25 15: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淩晨3點,1986年出生的江蘇蘇州胥口小夥(huo) 沈麒關(guan) 掉隻響了一下的鬧鍾,輕輕起身,生怕打擾熟睡的妻子李恒。

  洗漱完畢後,他就來到了蘇州吳中區胥口鎮新峰村新麓片區的核酸檢測點開展核酸檢測帳篷搭建等準備工作。

  沈麒是新峰村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2月12日參與(yu) 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沈麒沒休息過一天。每天淩晨3點起床、4點到崗成了他工作的常態。

  今年60歲的朱培英是沈麒的母親(qin) 。每天清晨,她都會(hui) 和兒(er) 子一起參加誌願工作。在安排好核酸檢測點的事宜後,沈麒就和母親(qin) 分頭出發,騎著小車,挨家挨戶地用“大喇叭”宣傳(chuan) 防疫知識,並引導居民們(men) 盡快參加核酸檢測。

  “我和我媽穿著‘紅馬甲’,每天挨著村子轉。”讓沈麒印象深刻的是,工作認真負責的媽媽遇到人就會(hui) 講:“趕緊抽時間去做核酸吧,做好防護!”

  在進行宣傳(chuan) 工作時,沈麒發現,村中有不少村民將房子租給了外來租戶。“一棟房屋內(nei) 可能有不少租戶,情況較為(wei) 複雜。”沈麒一點也不敢馬虎。他向每一戶村民詢問家中租戶的情況,並一一記錄。

  “我已經快成村子裏的‘包租公’了。每一個(ge) 租戶租了多長時間、家中有幾口人、從(cong) 哪裏來……我都一清二楚。”沈麒說。

  沈麒性格開朗,這個(ge) 樸實的漢子臉上常常掛著笑容。其實,他也有旁人難知的辛苦。沈麒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老大10歲,老二6歲,都是上學的年紀。年事已高的父親(qin) 最近突發腰椎疾病,需要臥床靜養(yang) ,等待醫院安排手術。

  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並沒有影響沈麒堅持下去的決(jue) 心。“我們(men) 是一家齊上陣,不僅(jin) 要齊上陣,我們(men) 還要跟疫情打‘車輪戰’!”

  沈麒的妻子李恒今年34歲。2008年,她進入胥口鎮衛生院工作,如今已有14個(ge) 年頭。此次疫情防控,她參與(yu) 了全部的四輪核酸檢測工作。

  每天早上6點,李恒就要趕往位於(yu) 吉祥二村的核酸采樣點,參加采樣工作。她隻能看看熟睡的孩子,吻一吻他們(men) 的額頭,就奔赴到崗位上:“每天都見不著孩子,我回來了,他們(men) 在睡覺。我出發的時候,他們(men) 也在睡覺。”

  可是,李恒每天麵對最多的也是孩子。年齡偏小的孩子對於(yu) 核酸檢測抗拒性較強。

  在這方麵,李恒有著豐(feng) 富的經驗。“來,阿姨喂你吃棒棒糖!”“讓阿姨看看你嘴巴裏有沒有小蟲子呀!”在輕鬆的氛圍中,李恒手中的棉棒輕柔、快速地深入了孩子們(men) 的口中。

  四輪核酸檢測下來,李恒聽到最多的就是感謝。“疫情結束以後,一定要來我家吃飯。”淳樸的村民用他們(men) 自己的方式表達。

  當問及孩子和公公怎麽(me) 辦的時候,李恒的聲音稍顯哽咽:“我覺得我最對不起的就是他們(men) ,我沒有盡到一個(ge) 當母親(qin) 和兒(er) 媳的義(yi) 務。”李恒介紹,婆婆朱培英也上了年紀,村裏每天隻安排她進行幾個(ge) 小時的誌願服務。早上9點,朱培英就回到家中,開始照顧孫子與(yu) 丈夫。

  最多的時候,李恒一天要為(wei) 2000人做核酸檢測。回到家已是淩晨,她才有時間看看老師發在家長群裏的微信。

  疫情發生後,學校進行線上授課,每日的作業(ye) 也改成了線上提交。朱培英對於(yu) 網絡並不熟悉,兩(liang) 個(ge) 孩子也還沒有掌握操作方法。好在學校老師主動關(guan) 心這些抗疫一線誌願者的孩子的學習(xi) 情況,每天都會(hui) 在網上幫助孩子輔導功課,李恒的發愁事兒(er) 也解決(jue) 了。

  如今,讓沈麒感到最幸福的是,這幾輪核酸檢測下來,當地所有居民全是陰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通訊員 尤強 李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2月25日 05 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