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重慶八旬夫婦的人鳥情緣:家成鳥兒食堂 相互陪伴20餘年

發布時間:2022-03-02 14: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你養(yang) 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在重慶市北碚區一棟老舊居民樓的10樓樓頂,有一個(ge) 特殊的“食堂”,“食堂”的主人是一對年過八旬的夫婦,食客則是各種各樣的鳥兒(er) 。這個(ge) “食堂”每天都會(hui) 有數百隻鳥兒(er) 光顧,每到飯點,它們(men) 就會(hui) 準時到來,撲騰著翅膀,歡快進食,場麵十分壯觀。

  【同期】李雅容

  這個(ge) 主要是我的愛好,從(cong) 小就喜歡花鳥蟲魚,就喜歡這些小動物。看到這些鳥兒(er) 造孽,可憐,乖。

  【解說】李雅容大學畢業(ye) 後被分到重慶一機床廠從(cong) 事技術工作,1970年隨廠搬遷到重慶市北碚區。蔣文珍當年跟隨丈夫一起來到北碚,在小學當老師。

  1990年,夫妻倆(lia) 搬到現在所住的這棟樓。二人平時喜歡種花養(yang) 草,特意選了頂樓,在樓頂平台上打造出了一個(ge) 約160平米的空中花園,“鳥兒(er) 食堂”就坐落在這個(ge) 空中花園裏。

  【同期】李雅容

  鳥鳥,快來喲,吃飯了。

  【解說】每天早上,李雅容和老伴起床後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先上樓喊鳥兒(er) 開飯。把鳥兒(er) 的夥(huo) 食安頓好後,夫妻倆(lia) 才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餐。

  談到與(yu) 這些鳥兒(er) 的淵源,兩(liang) 位老人說,剛搬來這裏時,樓下有個(ge) 麵粉廠,附近的鳥兒(er) 會(hui) 啄食麵粉廠裏散落的麥粒。20年前,麵粉廠倒閉了。有一天,他們(men) 看到自家花園裏飛來飛去覓食的鳥兒(er) ,擔心它們(men) 挨餓,夫妻倆(lia) 便萌生了喂鳥的想法,沒想到,這一喂就是20多年。

  【同期】蔣文珍

  你想那個(ge) 麵粉廠沒有了,拆了之後這個(ge) 地方就沒有糧食吃了。原來鳥兒(er) 多得不得了,成千上萬(wan) 的鳥。拆了之後,鳥兒(er) 就沒有吃的了,很多鳥飛到我們(men) 上麵來,看起很可憐,到處找不到吃的。我們(men) 就想幹脆我們(men) 來喂鳥,一喂就喂二十多年。

  【解說】夫妻倆(lia) 喂鳥的主要食物是大米,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每天要喂兩(liang) 斤多。老兩(liang) 口每個(ge) 月也就吃10幾斤米,小鳥每個(ge) 月的口糧比他們(men) 都多,但老兩(liang) 口樂(le) 在其中。

  【同期】蔣文珍

  我們(men) 喜歡它,它來了鳥語花香,這是一種情趣。這個(ge) 愛好當然超過了一切,人除了生存以外,你還是有一些喜好。

  【解說】老人說,他們(men) 和鳥兒(er) 之間已經不是簡單的喂養(yang) 和被喂養(yang) 的關(guan) 係,而是一種相互陪伴的關(guan) 係。他們(men) 覺得,自從(cong) 生命中有了這些鳥兒(er) ,生活就變得生機勃勃、豐(feng) 富多彩了。

  【同期】蔣文珍

  我們(men) 很牽掛它,我們(men) 要是走哪裏去了的話,首先就想到起鳥兒(er) 沒有吃的,就趕快回去,就連他(李雅容)住院,他都要跑回來喂鳥。反正這些鳥兒(er) 是我們(men) 永遠的牽掛了,除非我們(men) 死了。

  【解說】隨著夫妻倆(lia) 年齡的增長,他們(men) 也開始擔憂,萬(wan) 一哪天他們(men) 腿腳不便了,誰來接著喂養(yang) 這些可愛的小鳥呢?但老兩(liang) 口有一點是確信的:隻要還在這個(ge) 地方住一天,隻要還喂得動,這個(ge) “鳥兒(er) 食堂”就會(hui) 一直開下去。

  記者 肖江川 重慶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