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飛揚》的創作故事 楊揚:帶傷上陣的情節很真實
提供大量體(ti) 育賽事細節,與(yu) 導演在比賽現場找感覺,聊拿金牌“是我們(men) 幾代人的成功”
顧問楊揚:重大比賽帶傷(shang) 上陣,那段很真實
《我心飛揚》中主人公楊帆的原型是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hui) 上,楊揚以44秒187的成績一舉(ju) 奪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軍(jun) ,實現中國冬奧金牌“零的突破”。楊揚在23年的運動生涯中,曾獲得過59個(ge) 世界冠軍(jun) ,此外,她連奪6屆世錦賽全能冠軍(jun) ,蟬聯5個(ge) 賽季世界杯總排名全能冠軍(jun) ,成績堪稱輝煌。新京報專(zhuan) 訪楊揚,請她分享《我心飛揚》背後的創作故事。作為(wei) 影片顧問,楊揚接受了導演團隊前後兩(liang) 三年的采訪,聊了大量關(guan) 於(yu) 她個(ge) 人成長經曆與(yu) 運動生涯的細節,也在影片細節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她希望觀眾(zhong) 能通過這部影片更多了解那段拚搏曆史,了解運動員的成長經曆。在她看來,20年前在鹽湖城冬奧會(hui) 上拿下中國冬奧首金,實際上是我們(men) 幾代體(ti) 育人的成功。
帶導演團隊去世界杯觀賽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拿下2022年冬奧會(hui) 舉(ju) 辦權,中國第一位冬奧會(hui) 奪金運動員楊揚是當時中國申冬奧代表團陳述人之一。不久之後,導演王放放就聯係到楊揚,想拍攝一部中國冬奧金牌實現零的突破的拚搏故事。
楊揚了解到,王放放之前拍攝了《一個(ge) 人的奧林匹克》《許海峰的槍》兩(liang) 部體(ti) 育電影,有很深的奧林匹克情結,表示很願意參與(yu) 到這部電影中。當時就配合導演做了大量前期采訪,按照時間順序聊了非常多的細節,比如從(cong) 小怎麽(me) 長大的,怎麽(me) 選擇了滑冰這項運動,以及之後一步步的過程。整個(ge) 采訪持續了兩(liang) 三年,劇本經曆了很長時間的磨合。
因為(wei) 短道速滑是一項專(zhuan) 業(ye) 性非常強的運動,前期采訪中,楊揚也給導演講了大量短道速滑項目中的戰術、規律。為(wei) 了讓導演和拍攝團隊找到感覺,有更直觀的印象,楊揚還邀請導演和團隊觀看了在上海舉(ju) 辦的短道速滑世界杯。
導演王放放對於(yu) 這段經曆記憶猶新。在王放放眼中,楊揚不太像一名運動員,“特別優(you) 雅、低調”,坐在觀眾(zhong) 席中,別人都認不出她。但是比賽開始之後,運動員滑過來,楊揚馬上站起來喊:“快超啊,超啊”,那一瞬間令王放放也感到激動,“平時看起來很溫和,但是熱血上來之後,那種力量的東(dong) 西特別有表現力。”王放放說。
王放放在采訪楊揚時,有一個(ge) 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短道速滑對她來說是一種信仰,她曾經被這項運動無限燃燒自己,能感受到那種激情。
《我心飛揚》中有一個(ge) 細節,楊帆每次比賽之前,都要用手摸一下冰麵,再摸下臉。這是導演王放放在前期采訪中,綜合了其他運動員提煉出的一個(ge) 細節,因為(wei) 滑冰的時候,風特別大,有些運動員就會(hui) 給自己的臉提前降下溫度。最後,導演將它變成一種標誌性的寫(xie) 意動作,有一種儀(yi) 式化的、精神上的象征。
寫(xie) 出“要我練”到“我要練”台詞
影片完成初剪之後,楊揚提了一些建議。比如,有一場戲,楊帆從(cong) 國外學習(xi) 訓練歸來,給隊友介紹經驗。初剪版本中,這場戲的台詞有些空,比較囉唆。楊揚覺得,這場戲是傳(chuan) 達短道速滑運動理念的一個(ge) 很好的機會(hui) ,就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寫(xie) 了一段台詞,因為(wei) 篇幅關(guan) 係,導演最後保留了一句:“在國外的學習(xi) ,讓我明白了‘我要練’和‘要我練’的區別”,這樣處理後,能展示出國前後我們(men) 在學習(xi) 短道速滑態度上的轉化。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hui) 的那場比賽鏡頭,楊揚當時看樣片時很激動。拿下首金的這場比賽,與(yu) 當時真正比賽時的細節有一些出入。電影中,楊帆在比賽時腳踝意外受傷(shang) ,但她還是忍痛參加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jue) 賽,最終實現了中國冬奧金牌零的突破。楊揚說,其實這個(ge) 受傷(shang) 參加比賽的細節是她在一次世界杯上真實經曆過的。當時她參加短道速滑單項比賽時摔倒受傷(shang) ,踝關(guan) 節腫得跟小腿一樣粗,鞋都穿不進去,單項比賽就放棄了。到接力比賽時,如果中國隊能拿下這次世界杯,就是全年總冠軍(jun) 。楊揚一咬牙,就決(jue) 定上了。當時她還有個(ge) 想法,萬(wan) 一奧運會(hui) 也遇到這種情況,上不上?世界杯一年一次,奧運會(hui) 要等4年,如果這次能挺過去,奧運會(hui) 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她心裏就有底了。
“電影中楊帆腳受傷(shang) ,鞋都穿不進去,那段是很真實的”,楊揚回憶比賽受傷(shang) 時的情景,因為(wei) 腳腫得厲害,塞不進去,幾個(ge) 隊友幫我扒著往裏塞,“我記得當時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對手韓國隊幾個(ge) 小孩在旁邊看著,啊啊叫,覺得太嚇人了。我就想,這次比完了,看你們(men) 以後誰敢惹我。”楊揚咬牙堅持比賽,最後還破了世界紀錄。
王放放將楊揚這段受傷(shang) 經曆的細節放在了鹽湖城冬奧會(hui) 上。楊揚覺得這個(ge) 調整更符合電影敘事,因為(wei) 楊帆在冬奧會(hui) 第一個(ge) 項目上輸了,她要帶著巨大的壓力進入到接下來的比賽,受傷(shang) 的設定可能更容易讓大家理解運動員當時麵臨(lin) 的壓力。
成功後收獲感和幸福感很強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結束,《我心飛揚》緊接著上映,楊揚希望這部影片可以作為(wei) 冬奧會(hui) 的一個(ge) 知識點,讓觀眾(zhong) 了解那段曆史,運動員們(men) 除了刻苦訓練,還有思想上的突破、家人的支持、訓練的決(jue) 策等,都是時代背景的一些縮影。觀眾(zhong) 可以通過電影來了解運動員成長的經曆,其實,每個(ge) 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故事,像穀愛淩、蘇翊鳴這些在新時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就非常輕鬆,“他們(men) 的輕鬆並不是贏得輕鬆,而是很享受這個(ge) 過程”,楊揚說,這就是不同時代帶來的變化。
楊揚所處的那個(ge) 時代想實現冬奧金牌零的突破,是每個(ge) 運動員的願望和使命,每個(ge) 人身上背負了很多東(dong) 西。而現在的年輕隊員也有要麵對的挑戰和任務,大家都不太一樣。楊揚覺得,因為(wei) 時代帶給自己這樣的機遇,接受那份擔當,最後頂住壓力去實現了它,那種成功感、收獲感和幸福感是非常強的,“有時候要超過個(ge) 人的成功,因為(wei) 我拿這一塊金牌,實際上是我們(men) 幾代人的成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