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投訴量激增,三大問題最突出
3月2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中心共同舉(ju) 行《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hui)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鳳翔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2021年全年,北京市消費者協會(hui) 96315熱線共受理有關(guan) 直播帶貨消費者投訴2026件,比2020年受理投訴數量1021件增加了98.43%。
從(cong) 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反映的問題來看,《報告》指出,產(chan) 品質量、虛假宣傳(chuan) 、價(jia) 格誤導等問題最為(wei) 突出。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蘇號朋建議,針對直播帶貨存在的問題,要明確和壓實平台責任,提升主播群體(ti) 的法律意識,同時要持續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
產(chan) 品質量等三大問題最突出
《報告》指出,消費者吐槽的問題集中在產(chan) 品質量、虛假宣傳(chuan) 、價(jia) 格誤導、誘導場外交易、退換貨、發貨慢以及銷售違禁商品等7方麵。其中,涉及產(chan) 品質量問題的占32.35%,虛假宣傳(chuan) 的占31.64%,價(jia) 格誤導的占30.21%,誘導場外交易的占2.69%,退換貨的占1.83%,發貨慢的占1.2%,銷售違禁商品的占0.09%。可以看出,產(chan) 品質量、虛假宣傳(chuan) 、價(jia) 格誤導等問題最為(wei) 突出。
其中,在淘寶平台反映的主要問題是虛假宣傳(chuan) 和價(jia) 格誤導;在快手平台反映的主要問題是誘導場外交易和產(chan) 品質量。
2021年10月29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hui) 和河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聯合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體(ti) 驗調查結果顯示,在100個(ge) 直播帶貨樣本中,有17個(ge) 樣本涉嫌存在虛假宣傳(chuan) 問題。例如,體(ti) 驗人員在淘寶“瘦身女王鄭多燕”直播間看到,主播在介紹一款白玉荔枝風味飲料時,宣稱“吃一天就有效果”“可以幫助你來排油,管理到大肚腩,又可以去除濕氣”。
2021年“雙11”期間,浙江省消保委體(ti) 察人員在快手平台的“融威七號(小軒哥)”直播間購入的某吸盤音響銘牌,無製造廠或責任經銷商的名稱,無商標或識別標記,無機型代號或型號,無電源性質符號,無額定消耗電流或額定消耗功率,無標準要求的相關(guan) 說明,不符合GB8898-2011相關(guan) 規定。
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
蘇號朋表示,輿情數據說明,作為(wei) 一種新型互聯網消費模式,直播帶貨具有模式新、主體(ti) 多、流量大、頻次高、法律關(guan) 係複雜等特點,有關(guan) 法律法規不夠明確具體(ti) ,加上監管部門對新業(ye) 態的審慎包容監管,無疑會(hui) 讓部分投機商家和不法分子抱有僥(jiao) 幸心理,不惜通過打擦邊球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方式來謀取經濟利益。
直播帶貨存在這麽(me) 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麽(me) ?《報告》分析指出,首先是部分平台缺乏責任意識,其次是部分主播缺乏誠信自律,關(guan) 鍵還是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導致部分違法違規或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直播帶貨行為(wei) ,沒有得到及時和有效處理,客觀上縱容了部分不誠信、不守法的直播帶貨經營行為(wei) 。
建議壓實平台責任,加大處罰力度
對此,《報告》建議,要明確和壓實平台責任,有關(guan) 平台要嚴(yan) 格按照相關(guan) 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要求,完善主播和賣家的資質審核及平台規則製度,對平台內(nei) 主播和商家加強日常管理,以顯著方式警示私下交易風險,並暢通消費者維權投訴通道,加強和完善售後服務體(ti) 係建設。
《報告》還建議,要持續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針對直播帶貨這樣的新型模式,一方麵要堅持審慎包容監管,另一方麵必須守住法律的底線,確保其在規範中發展。對於(yu) 管理不力、屢屢出現問題的平台,要通過約談、責令整改等方式督促其整改落實;對於(yu) 明顯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主播和商家,要依法嚴(yan) 厲處罰,並根據侵權嚴(yan) 重程度列入信用黑名單,切實增強監管的實效性和震懾力。
楊召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