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女性健身圖景:掌控身體意味著什麽

發布時間:2022-03-08 10: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人們(men) 傾(qing) 向於(yu) 把訓練有素的身體(ti) 痕跡與(yu) 某種品質掛鉤,鍛煉意味著一個(ge) 人對自己身體(ti) 的控製,而肥胖就意味著意誌力薄弱。

  ——————————

  冬奧會(hui) 剛剛過去。或許沒人想到,能和“運動女孩”穀愛淩一起成為(wei) 熱點的,還有她的身體(ti) ——有人說她130斤,也有人說她105斤。穀愛淩可能並不在意這件事,鏡頭前的她身形緊實,大方地表達自己的健身觀:“美不是瘦,美是有力量。”許多被困在“馬甲線”“漫畫腿”“天鵝頸”等身材模板中的中國女孩因此受到鼓舞,紛紛表示,成為(wei) 穀愛淩式運動女孩的第一步,就是“再也不為(wei) 體(ti) 重而糾結”。

  在過去的兩(liang) 年多時間裏,上海體(ti) 育學院熊歡教授和她的團隊訪談了近百個(ge) 健身女性,探索運動對女性生活規劃、自我認同和審美的影響。這項研究被記錄在去年出版的《凡身之造:中國女性健身敘事》一書(shu) 中。

  作者選取了12個(ge) 中國女性的健身故事,她們(men) 當中有“暴食-催吐”的肥胖者、留學海外的大學生、離異的中年職業(ye) 女性,也有進城的“打工妹”、備孕的高齡女性等等。為(wei) 了還原健身運動參與(yu) 者身體(ti) 敘事的主體(ti) 性,作者選擇了口述故事的形式,想要為(wei) 讀者呈現出女性真實、鮮活的健身圖景。

  我們(men) 的身體(ti) 大多是失控的

  你是否計算過,自己每天出門需要花多長時間裝扮自己?比起男性,女性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回答這個(ge) 問題。

  《凡身之造》認為(wei) ,多數女性會(hui) 比男性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管理和約束自己的身體(ti) ,包括但不限於(yu) 飲食、化妝、服裝。在女性主義(yi) 看來,這使得女性更專(zhuan) 注於(yu) 自我的修飾,對社會(hui) 的關(guan) 注減少,在與(yu) 男性的社會(hui) 競爭(zheng) 中自然而然地退場。

  熊歡認為(wei) ,消費文化和媒介話語建構出一種所謂“理想的身體(ti) ”,它強調年輕、苗條、健康,目的就是讓人感到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然後迫不及待地加入健身、美容甚至整形的消費行列。

  女性健身熱雖然與(yu) 女性解放運動的深化、女性自我發展的需求有關(guan) ,但熊歡發現,在具體(ti) 的體(ti) 育實踐中,“女性一方麵得到了一種身體(ti) 的解放,但同時也在服從(cong) 和強化固有的女性身體(ti) 形象。”

  書(shu) 中的案例S女生,就是在網絡上對“維密”模特式審美的宣傳(chuan) 影響下,開始學習(xi) 拳擊。她承認自己並不胖,但因為(wei) 喜歡拍照,“有些角度看上去還是不好看,我就覺得自己要練好一點兒(er) ,再去拍照會(hui) 不會(hui) 更好。”

  S起初認為(wei) 拳擊是種既有力量又有效的塑形方式,但後來,這項運動的競技特點和激烈節奏給她帶來了身體(ti) 上的負擔,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我是真的不喜歡拳擊這種形式。”

  熊歡認為(wei) ,女性在運動中需要關(guan) 注自我的感受。“一定要找到讓你覺得最舒服愉悅的方式,才能持續,才能形成自我與(yu) 身體(ti) 的關(guan) 係。要不然你永遠存在抵抗,永遠會(hui) 有被規訓的感受。”

  後來,S在拳擊教練的推薦下接觸了瑜伽,才發現自己更喜歡這類舒緩的運動。盡管在瑜伽教練檢查身形時,她還是十分介意自己的身材,“沒想到她會(hui) 說我臀部輕微下垂!我就想,之前這一年我不是白練了嗎,有點懷疑人生了。”

  在熊歡看來,“達到理想的體(ti) 型”是一場全球性的消費主義(yi) 陷阱,甚至造成了許多厭食症、暴食症和抑鬱症的問題。書(shu) 中第一個(ge) 故事,就是一位24歲的“肥胖”女生健身減肥曆程的自我反思。

  小時候由於(yu) 醫生誤診,她被注射了激素藥物,之後便開始不受控製地發胖,周圍人的歧視和嘲諷隨之而來。在成長曆程中,她嚐試過各種減肥手段——節食、吃減肥藥、大量運動、暴食催吐,身體(ti) 隨之出現了頭暈、長痘、慢性胃炎、脫發、牙齒鬆動等種種問題。

  在“減肥-複胖-再減肥”這個(ge) 循環中,她漸漸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無休止的自我檢查、自我懲罰,我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隻是在踐行這個(ge) 社會(hui) 對我的要求。”

  肥胖者常常會(hui) 經曆一種“健身即美德”的道德捆綁,他們(men) 遭受的歧視也大多來源於(yu) 此。人們(men) 傾(qing) 向於(yu) 把訓練有素的身體(ti) 痕跡與(yu) 某種品質掛鉤,鍛煉意味著一個(ge) 人對自己身體(ti) 的控製,而肥胖就意味著意誌力薄弱。

  熊歡認為(wei) ,單純把肥胖歸罪於(yu) 個(ge) 體(ti) 的不自律,就掩蓋了公共治理的責任。在被996加班和高熱量飲食充斥的都市生活中,我們(men) 的身體(ti) 大多是失控的。許多學者認為(wei) ,肥胖是一個(ge) 現代城市病,它不僅(jin) 是個(ge) 人問題,也反映了社會(hui) 分層、社會(hui) 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等結構性問題。

  與(yu) 此同時,那些“理想身體(ti) ”的持有者也不僅(jin) 僅(jin) 隻有她們(men) 自己。熊歡說:“大眾(zhong) 明星是一種文化產(chan) 品,他們(men) 的外表、形象,甚至行為(wei) 都是被塑造的,他們(men) 有自己的化妝師、營養(yang) 師、減肥師、健康師等等,這些部門都是在對其身體(ti) 進行塑形。我們(men) 本來是在消費這個(ge) ‘產(chan) 品’,可有些人如果偏要變成那樣的‘產(chan) 品’,那就會(hui) 很痛苦。”

  “下著雨跳舞那種感覺真的好high”

  盡管如此,追求理想身體(ti) 並不是所有女性的運動選擇。《凡身之造》中一個(ge) 來自農(nong) 村的案例即是如此。

  木木26歲,育有兩(liang) 兒(er) 一女。她從(cong) 小喜歡跳舞,但結婚之後就沒有了時間。直到孩子上學後,木木和丈夫一起到了縣城的工地上幹活。她偶然看到縣城的小廣場上有人跳舞,“就像找到了可以呼吸的地方”,立馬加入進去。

  以後每天下班,她會(hui) 騎20分鍾摩托車趕去跳舞,那是她生活中少有的浪漫時刻。“每晚都想跳,下雨了也跳。下著雨跳舞那種感覺真的好high。”

  廣場舞成為(wei) 木木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隻是為(wei) 了身材。這正是《凡身之造》一書(shu) 始終強調的“主體(ti) 性”的含義(yi) 所在。無論如何,她們(men) 參與(yu) 體(ti) 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wei) 自己”,而不是為(wei) 了“別人怎麽(me) 看”。

  熊歡團隊發現,在農(nong) 村生活中,自娛自樂(le) 是健身帶給女性的最大滿足。熊歡將這樣的差異歸因為(wei) ,農(nong) 村女性感受自我的機會(hui) 要比城市女性更少,所以她們(men) 更容易在體(ti) 育活動中找到認同和滿足感。

  平日裏,木木也會(hui) 注意自己的身材,但她不追求極致的瘦,也不喜歡“健身網紅”們(men) 細腰翹臀式的身材。她對自己的外形要求是“看起來舒服就行,跳起舞來身體(ti) 輕盈”。

  木木發現,農(nong) 村女性“基本很少會(hui) 去刻意地塑形,也很少人有控製飲食和運動塑形的意識”。雖然她自己會(hui) 跳舞保持身材,但“不好意思化妝去工地上班”——她的工作環境幾乎是反修飾的。農(nong) 村女性健身沒有很強的功利性,大概是因為(wei) 那個(ge) 結果本身就不是屬於(yu) 她們(men) 的“利”。相比之下,健美的結果帶給城市女性的則是不一樣的內(nei) 涵。

  熊歡曾研究過中國城市女性體(ti) 育參與(yu) 的分層現象,她發現,中產(chan) 階層女性的外表往往與(yu) 其“社會(hui) 定位、事業(ye) 成功、經濟目標的實現等因素密切相關(guan) ”,她們(men) 希望通過體(ti) 育參與(yu) 來確立自己社會(hui) 地位。因此其體(ti) 育參與(yu) 的方式具有很強的“消費性、目的性以及文化訴求性”,比如以塑形為(wei) 健身目的,通過購買(mai) 昂貴的運動服裝體(ti) 現她們(men) 對高質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缺少主體(ti) 性作為(wei) 健身驅動力,一方麵會(hui) 造成“辦了卡卻沒怎麽(me) 去”的經濟消耗,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真正地享受運動本身。

  為(wei) 什麽(me) 健身能夠“賦能”女性

  直至現在,中國社會(hui) 中的運動氛圍依然談不上濃厚。熊歡總結出了兩(liang) 方麵的影響:“一個(ge) 是教育偏向的問題,中國教育傳(chuan) 統更注重智力的培養(yang) ,體(ti) 育課常常是被占掉的,很多孩子體(ti) 會(hui) 不到體(ti) 育的樂(le) 趣,長大後也不知道怎麽(me) 用身體(ti) 運動去娛樂(le) 。另一方麵,社會(hui) 也沒有給我們(men) 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去享受運動。”最終的結果是,人們(men) 為(wei) 了健康、為(wei) 了保持在婚戀及勞動市場的競爭(zheng) 力,擠出時間去運動,而不是在真正享受它。

  這是“中國式的身體(ti) 問題”。熊歡認為(wei) ,“不管是工人增強體(ti) 質為(wei) 國家效力、運動員刻苦訓練爭(zheng) 取榮譽,還是減肥塑身讓自己變得更苗條,其實都是把身體(ti) 作為(wei) 一種工具、一個(ge) 方式。”而身體(ti) 本應該是主體(ti) ,不是客體(ti) 。

  要在體(ti) 育實踐中真正實現身體(ti) 解放和個(ge) 體(ti) 的發展,應該要先了解和掌控自己的身體(ti) 。“否則就會(hui) 用錯誤的手段與(yu) 身體(ti) 對抗,就會(hui) 感覺到很累。”熊歡說。

  書(shu) 中的案例“清風”就是通過運動逐漸了解了自己身體(ti) 的優(you) 勢和弱點,成為(wei) 生活中的“大力士”。家裏裝修時,她能輕鬆地幫工人搬運機器,“那個(ge) 工人就說‘天哪,你怎麽(me) 這麽(me) 有力。’當時我自己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得那個(ge) 東(dong) 西重,其實是因為(wei) 自己的身體(ti) 已經知道怎麽(me) 發力了。”

  對身體(ti) 準確的判斷和掌控使“清風”感到,即使離異後一個(ge) 人生活,也能夠應付一切困難,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熊歡認為(wei) ,“這不僅(jin) 意味著身體(ti) 機能的強健,也是女性獨立性與(yu) 自信心的提升。”

  運動作為(wei) 一種“具身體(ti) 驗”,正是喚醒女性主體(ti) 意識的有效途徑。熊歡認為(wei) ,身體(ti) 上的感知帶來的反身性思考,是通過其他的非身體(ti) 活動難以獲得的。

  從(cong) 《凡身之造》中的12個(ge) 案例能夠看到,健身的過程是可以“賦能”女性的,它能讓女性了解自己的身體(ti) ,正確地維護和使用身體(ti) ,進而賦予女性能量去開拓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境遇。

  至於(yu) 健身是否一定能夠“賦權”女性、打破女性的性別形象界限,“我覺得並不是這本書(shu) 想強調的內(nei) 容,也不是它能夠反映出來的內(nei) 容,因為(wei) 社會(hui) 對性別形象的規範還是在那裏。我們(men) 想強調的這個(ge) 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ge) 環節,就是始終自我反思。”熊歡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杜佳冰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