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融視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jin) 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代表委員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複,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guan) 係,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讓我們(men) 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yang) 地。“我們(men) 強化上遊意識、擔負上遊責任,加快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代表說,今年將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重點緊盯8個(ge) 未達標國考斷麵,力爭(zheng) 實現達標率100%,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王波代表建議,出台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激勵方案,探索更多務實管用的辦法,讓用水多、治水差的多付生態補償(chang) 資金,省水、治水好的多受益,以更大力度保護好長江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福建福州市總工會(hui) 兼職副主席侯豔梅代表建議,常態化推進垃圾分類宣傳(chuan) 工作,積極倡導垃圾減量、綠色消費,深入踐行低碳生活、適度消費的理念。探索建立垃圾處理費按垃圾分類質效差異化征收製度。此外,要健全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垃圾分類聯動機製,強化責任人製度,對分類成效顯著的單位、住宅區、家庭等給予激勵。
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生產(chan) 和綠色消費。濃縮化是洗滌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國濃縮洗滌產(chan) 品消費比例不足4%。”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代表建議,出台相關(guan) 政策,支持洗滌產(chan) 品濃縮化發展,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濃縮洗滌產(chan) 品。健全綠色認證和標識體(ti) 係,支持企業(ye) 加大研發力度。同時開展濃縮洗滌產(chan) 品的科普宣傳(chuan) ,倡導綠色消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江西撫州市委書(shu) 記夏文勇代表說:“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guan) 鍵路徑和具體(ti) 舉(ju) 措。撫州作為(wei) 國家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城市,近年來在生態產(chan) 品確權、核算、評估、交易等方麵開展了積極探索。”
“我們(men) 在實踐中,也遇到了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度量難、變現難、交易難等普遍存在的難題。由於(yu) 缺乏全國統一的生態產(chan) 品交易平台,生態資源的有效流通、讓渡、處置、變現通道難以打通。”夏文勇代表建議,健全生態產(chan) 品市場交易機製,加快建立生態產(chan) 品交易平台,明確生態產(chan) 品交易品種,製定交易規則和製度,探索開展綠化增量和清水增量等責任指標、森林覆蓋率等資源權益指標交易,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的發現、實現和變現。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將極大改變我們(men) 的生產(chan) 與(yu) 生活方式。”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代表表示,要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加速應用綠色新技術,以綠色力量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朱華榮代表建議,推進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布局,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設備,推進綠色低碳工藝技術革新,打造一批綠色智慧工廠。發揮好產(chan) 業(ye) 鏈“鏈長”作用,強化對產(chan) 業(ye) 鏈碳足跡的跟蹤,加強對供應鏈碳排放的管控。
結合“雙碳”目標和大灣區的區域優(you) 勢,騰訊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代表提出關(guan) 於(yu)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藍碳發展的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和完整的海洋生態係統,同時具備紅樹林、海草床、鹽沼這三大濱海藍碳係統,海洋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互補性強,具有發展藍碳的得天獨厚優(you) 勢。”馬化騰代表建議,開展大灣區藍碳生態係統基礎調查與(yu) 檢測,製定戰略規劃,建立數據網絡係統;加強海洋協同保護管理,開展固碳增匯技術研發,重建高生物量、高碳匯型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海洋碳循環和儲(chu) 碳機製;加大對藍碳關(guan) 鍵技術的科研投入。
加快新能源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電化學儲(chu) 能等行業(ye) 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儲(chu) 能電池及其上遊原輔料材料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材料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日趨激烈。”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光亮代表建議,進一步重視新一代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戰略意義(yi) ,製定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做好頂層設計。同時,支持貴州省高質量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材料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大力布局前沿技術研發,帶動產(chan) 業(ye) 創新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ti) 係。“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尚未形成係統的碳足跡政策管理體(ti) 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低碳發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ti) 係。”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jun) 代表建議,建立係統的碳足跡管理體(ti) 係,指導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低碳發展;製定新能源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建立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行業(ye) 數據平台;完善碳足跡認證、評級及激勵機製。
(本報記者崔佳、王明峰、申少鐵、王玉琳、黃曉慧、申茜、趙秀芹、蘇濱 聯合製作: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