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高”亮出成績單 彰顯數據裏的公平正義

發布時間:2022-03-09 11:15:00來源: 科技日報

  “兩(liang) 高”亮出成績單 彰顯數據裏的公平正義(yi)

  2021年,審結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犯罪案件4098件,審結一審知識產(chan) 權案件54.1萬(wan) 件,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wan) 件……成績單背後,體(ti) 現的是法治中國建設新成效。

  3月8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關(guan) 於(yu)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jun) 作關(guan) 於(yu) 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今年的“兩(liang) 高”工作報告有哪些看點?有關(guan) 人士對此作出解讀。

  嚴(yan) 懲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犯罪

  信息時代,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護變得更為(wei) 突出和緊迫。

  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人民法院嚴(yan) 懲竊取倒賣身份證、通訊錄、快遞單、微信賬號、患者信息等各類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犯罪,審結相關(guan) 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法院還出台人臉識別司法解釋,製止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亂(luan) 象。

  最高法副院長賀小榮大法官在解讀最高法報告時談到,人民法院為(wei) 保護個(ge) 人信息,一方麵製定司法解釋、明確裁判規則,為(wei) 保護個(ge) 人信息安全織就了一張“司法立體(ti) 保護網”;另一方麵,通過典型案例審判,為(wei) 維護公民人格權益樹立標杆,加強公民人格尊嚴(yan) 司法保護。

  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最高法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餘(yu) 茂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法院就是要築起一座信息保護的‘防護牆’,讓大家免受信息泄露的危險,安心享受信息社會(hui) 的便利。”

  記者注意到,最高檢工作報告也展現了個(ge) 人信息保護方麵的成果。2021年,最高檢會(hui) 同公安部等出台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指導意見,並協同推進“斷卡”行動,針對一些在校學生涉案,會(hui) 同教育部發布典型案例,開展校園反詐行動。從(cong) 嚴(yan) 追訴網絡誹謗、侮辱、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等嚴(yan) 重危害社會(hui) 秩序、侵犯公民權利犯罪,起訴3400餘(yu) 人,同比上升51.3%。

  最高檢報告起草組成員、最高檢辦公廳副主任胡光陽表示,人民群眾(zhong) 對網上個(ge) 人信息保護的法治需求越來越強烈。在加強公民個(ge) 人信息司法保護方麵,檢察機關(guan) 主要做了兩(liang) 方麵工作:一方麵,依法從(cong) 嚴(yan) 追訴犯罪。對網絡誹謗、侮辱、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等涉嫌犯罪的,該出手時就出手;另一方麵,以公益訴訟推進源頭防範,明確將個(ge) 人信息保護納入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

  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

  保護創新、激勵創造是司法的重要職能之一。

  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2021年審結一審知識產(chan) 權案件54.1萬(wan) 件。最高法出台知識產(chan) 權懲罰性賠償(chang) 司法解釋,在895件案件中依法判處懲罰性賠償(chang) 。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涉5G通信、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高新技術案件,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成果保護。明確職務發明權屬爭(zheng) 議的判斷標準,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對科研人員已盡勤勉義(yi) 務但因技術路線選擇失誤的,合理界定法律責任。

  加大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懲治力度,也是最高檢重要的工作內(nei) 容。

  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20個(ge) 省級檢察院深化知識產(chan) 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一體(ti) 履職,強化綜合保護。起訴1.4萬(wan) 人,同比上升15.4%。

  胡光陽表示,近年來,侵犯知識產(chan) 權等新型危害經濟社會(hui) 管理秩序犯罪大幅上升,犯罪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司法辦案理念、政策也要與(yu) 時俱進。

  全國人大代表、最高檢檢委會(hui) 專(zhuan) 委宮鳴表示:“最高檢2020年底部署在部分省市開展知識產(chan) 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試點,加強機構和人員專(zhuan) 業(ye) 化建設。並且,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積極構建民事訴訟多元化監督格局,推動知識產(chan) 權行政檢察走深走實。”

  應用技術為(wei) 司法賦能

  “兩(liang) 高”報告顯示,科技賦能司法展現廣闊前景。

  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人民法院全麵加強智慧法院建設。麵對疫情,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wan) 件,在線開庭127.5萬(wan) 場。司法區塊鏈上鏈存證17.1億(yi) 條,電子證據、電子送達存驗證防篡改效果明顯。形成經濟社會(hui) 運行大數據報告220份,“數助決(jue) 策”服務社會(hui) 治理。知識服務平台涵蓋類案推送、信用評價(jia) 、庭審巡查等業(ye) 務場景,為(wei) 全國法院提供智能服務1.4億(yi) 次。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jue) 和訴訟服務體(ti) 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司法為(wei) 民之路。”餘(yu) 茂玉說。

  最高檢也積極運用科技助力辦案。胡光陽舉(ju) 例說,對涉嫌輕微犯罪不逮捕的,該起訴仍會(hui) 起訴,同時可以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監管。比如,山東(dong) 、浙江等地探索運用電子手環、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監管,取保候審無一人失聯,社會(hui) 在進步,不“關(guan) 起來”也能管得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