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本報記者 陳果靜
我國是宣傳(chuan) 倡導綠色金融理念的先行者。人民銀行堅決(jue) 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聚焦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堅持高標準、開放性原則推動綠色金融體(ti) 係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製,強化信息披露,倡導、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守住“綠水青山”和地球家園。
明確標準,才能讓市場主體(ti) 準確把握“綠色”的涵義(yi) ,這是綠色金融規範發展的前提,更是確保規則“引導綠”而非“統計綠”的關(guan) 鍵。2018年,人民銀行牽頭成立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按照“國內(nei) 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原則,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建設。據人民銀行研究局數據顯示,三年來,《綠色債(zhai) 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中英文版)、《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3項標準已正式發布;15項標準進入立項或征求意見環節,涉及環境、社會(hui) 和公司治理(ESG)評價(jia) 、碳核算等多個(ge) 重點領域。部分標準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率先試用,為(wei) 全國推廣探索、積累經驗。
與(yu) 此同時,健全激勵約束機製,著力提升綠色金融業(ye) 務回報,是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民銀行研究局方麵介紹,2018年起,人民銀行全麵開展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ye) 績評價(jia) 。2021年升級為(wei) 綠色金融評價(jia) ,並將綠色債(zhai) 券業(ye) 務納入評價(jia) 範圍,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增加綠色資產(chan) 配置。2021年,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人民銀行創設推出兩(liang) 個(ge) 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鼓勵社會(hui) 資金更多投向綠色低碳領域。一個(ge) 是碳減排支持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ge) 重點減碳領域的發展,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金促進碳減排。另一個(ge) 是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支持煤的大規模清潔生產(chan) 、清潔燃燒技術運用等七個(ge) 領域。兩(liang) 個(ge) 工具堅持“先立後破”,鼓勵“兩(liang) 條腿走路”,在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繼續支持煤炭煤電清潔高效利用。對於(yu) 符合要求的商業(ye) 銀行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一定比例予以低成本資金支持,利率均為(wei) 1.75%,是人民銀行最優(you) 惠的利率。截至目前,人民銀行通過兩(liang) 個(ge) 工具分別支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2308億(yi) 元、134億(yi) 元,其中碳減排貸款帶動年度碳減排4786萬(wan) 噸二氧化碳當量。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zhai) 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產(chan) 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chan) 品和市場體(ti) 係。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15.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內(nei) 綠色債(zhai) 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yi) 元,同比增長180%,餘(yu) 額達1.1萬(wan) 億(yi) 元。同時,綠色債(zhai) 券期限搭配更為(wei) 合理,成本優(you) 勢逐步顯現。據統計,與(yu) 可比普通債(zhai) 券相比(同一發行人當季發行的非綠債(zhai) 券並剔除期限溢價(jia) 因素),2021年77%的綠色債(zhai) 券具有發行成本優(you) 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