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香港從來都是背靠祖國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香港從(cong) 來都是背靠祖國發展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曆史時刻。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我提交了一份‘關(guan) 於(yu) 用好香港回歸25周年的時機,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hui) 議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傑莊向記者透露,“我認為(wei) 中央政府可以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在外宣上‘轉守為(wei) 攻’,展示我國的軟實力,從(cong) 客觀、中立的角度向世界闡述香港推行‘一國兩(liang) 製’行穩致遠,以及香港正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想讓更多香港青年看到向上的力量
出生於(yu) 香港普通家庭的吳傑莊,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博士。在讀博士期間,因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及“一國兩(liang) 製”的優(you) 勢,他嚐試創業(ye) ,經過多年打拚,成為(wei) 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2021年12月19日,香港選舉(ju) 製度完善後的新一屆立法會(hui) 選舉(ju) ,立法會(hui) 議員名額由70名擴充至90名,吳傑莊是選舉(ju) 委員會(hui) 界別第二十五號候選人。競選時,吳傑莊常對選民說:“記住回歸25周年,記住我是25號。”
吳傑莊當選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參與(yu) 競選立法會(hui) 議員,就是想讓更多香港青年看到,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ge) 普通人都有發展的空間,要相信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
過去4年,吳傑莊提出26份提案,一半都和香港青年相關(guan) ,包括推動香港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通過國民教育讓香港青少年更了解憲法、基本法等。
吳傑莊告訴記者:“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祖國給予香港支持和幫助、全國人民心係香港人民,會(hui) 讓廣大的香港青年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患難見真情’,真正有難的時候,祖國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香港和內(nei) 地人民始終血濃於(yu) 水。這也將大大增強香港青年對祖國的情感。”
吳傑莊說:“當下這段時期,我很擔心香港疫情,但疫情終究會(hui) 過去。未來香港青年的發展,更讓我心心念念。”
他曾調研發現:2018年,願意來內(nei) 地的香港青年不到20%;2021年,這個(ge) 數字已經增加到了40%左右。
“今年我國邁入新的百年征程,將迎來中共二十大召開。可以明確地預見,未來15年,我國還會(hui) 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希望香港青年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到內(nei) 地創業(ye) 就業(ye) ,隻有發展才是解決(jue) 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
吳傑莊表示,他將竭盡所能繼續推動香港青年工作,讓更多香港青年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有責任讓香港青年認知曆史的真相
“對祖國的感情是需要培養(yang) 的,也需要創造更多機會(hui) 讓香港青年了解祖國,了解真實的曆史。”吳傑莊說。
他回憶自己8歲時第一次到內(nei) 地,“當時去的是廣東(dong) 中山,參加一個(ge) 給學生組織的旅遊團”。吳傑莊說,記不清旅遊的場景,最深的印象就是太遠了,“我們(men) 從(cong) 香港坐船到澳門,然後過關(guan) 去珠海,再坐大巴到中山,很早出門,到那邊已經差不多吃晚飯了”。
吳傑莊告訴記者:“小時候,我沒有學過普通話,學校也沒教過。剛回內(nei) 地時,一句普通話都聽不懂,更不用說講了。”
二十幾歲時,吳傑莊再次到內(nei) 地,去了蘇州。“這次感覺內(nei) 地跟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發展很好,而且地方很大很幹淨。”他說。
這次蘇州之行,完全打破了吳傑莊以前的印象,他開始找各種機會(hui) 研究香港、祖國的真實曆史。
“香港因為(wei) 曆史原因,發展得相對比較早,但香港有發展的機會(hui) ,也是因為(wei) 有內(nei) 地,當時內(nei) 地進出口必經香港。如果沒有內(nei) 地,香港也不可能發展起來,這個(ge) 我們(men) 必須要明白。香港的好一直是因為(wei) 我們(men) 背靠祖國。”
吳傑莊說:“遺憾的是,我們(men) 這一代缺失這樣的教育。我是自己一點點了解、學習(xi) 後,才知道這些真實的曆史。因此,我現在有責任和使命傳(chuan) 播香港真實的曆史,我要把真實的曆史傳(chuan) 播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
令吳傑莊自豪的是,“我的小孩從(cong) 3歲就開始有濃厚的愛國情結。在家裏,每次看到升國旗、聽到奏國歌,她就會(hui) 自然地肅立、唱國歌”。
2021年底,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liang) 製”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shu) 。吳傑莊建議,將其拍成動畫片、連續劇或紀錄片,廣為(wei) 宣傳(chuan) ;同時,與(yu) 中央電視台商討,讓更多有關(guan) 香港回歸的節目在香港及海外免費播放。讓香港青年回顧曆史,讓他們(men) 在曆史中找尋發展的路徑和未來。
一起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吳傑莊說:“如果把香港比作一個(ge) 人,25歲的青年,很有朝氣和活力,大學畢業(ye) 剛剛工作兩(liang) 三年,也有了一點經驗,未來發展前途一片光明。我覺得今天的香港也是一樣,這25年我們(men) 經過了亞(ya) 洲金融風暴,經過了‘非典’,現在正在經曆嚴(yan) 重的疫情。通過這些事情可以看到,香港背靠祖國,就能自信地往前走。”
作為(wei) 香港青年學生動力基金會(hui) 召集人,最近3年,吳傑莊不斷在香港青年群體(ti) 中宣傳(chuan) 粵港澳大灣區。他經常向香港年輕人這樣講述到粵港大灣區創業(ye) ,“第一,成功率比香港高,而且成本相對低;第二,市場空間大,雖然競爭(zheng) 可能大一點,但市場還是在內(nei) 地”。
同時,吳傑莊還看到,“一部分在海外的華人、很多留學的中國人,他們(men) 越來越願意回國發展”。他希望香港今後能成為(wei) 國際人才的集散地,“香港的生活環境可能跟國外比較相似,這批人想回國,可以先回到香港,生活一段時間後他們(men) 項目落地了,然後逐步回內(nei) 地,畢竟市場還是在內(nei) 地”。
“在香港可以做0-1,到大灣區可以做到1-100,然後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到全國、全世界就是100到無限。”吳傑莊告訴記者,“我們(men) 有‘一國兩(liang) 製’的優(you) 勢,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也了解西方的文化,這樣融合起來,香港可以發揮出更多的作用,為(wei) 未來祖國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吳傑莊還建議,在內(nei) 地和香港,乃至海外設置“香港回歸博物館”;同時,參考故宮博物院成立文創中心的方法,合作建立回歸25周年文創中心,將香港文化曆史內(nei) 涵活化,講好祖國和香港回歸的曆史故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楊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