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人才 高校不能坐等高中“交棒”
培養(yang) 創新人才 高校不能坐等高中“交棒”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澍呼籲,高校要參與(yu) 基礎教育課程體(ti) 係建設,傳(chuan) 好“高中—高校”人才培養(yang) 接力棒。這一建議,也為(wei) 高等教育提了個(ge) 醒。高校和高中要做好銜接,共同回答“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怎樣培養(yang) 人”這一時代命題。
高中生正處在從(cong) 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選擇未來發展方向的特殊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指出,高中要堅決(jue) 扭轉片麵應試教育傾(qing) 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wei) 學生適應社會(hui) 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ye) 發展打好基礎。
這不僅(jin) 是高中的責任。升學考試也是指揮棒。高校要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yang) 目標,製定科學的人才選拔計劃,幫助高中開展適應學生全麵有個(ge) 性發展的教學改革。
學有餘(yu) 力的高中學生,有提前接觸大學課程的需求和能力。一些大學已經走進高中,開講座,辦夏令營,或者幹脆開放部分教學資源。此外,中國科協和教育部還共同組織實施了針對中學生的“英才計劃”,遴選部分中學生進入高校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培養(yang) 他們(men) 的基本科研能力。
銜接的探索已經開始,不過,銜接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樣,高校的參與(yu) 也可以更加深入。
一般來說,高校可以嚐試開放實驗室、開放課堂,為(wei) 高中生提供沉浸式了解專(zhuan) 業(ye) 的機會(hui) 。高校也可以主動和高中合作,根據高中生的學習(xi) 特點,設計係列大學先修課程,借鑒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形式,讓高中生根據需要自行在線選修大學課程,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對這部分學習(xi) 成果,高校還可以進行科學使用和評價(jia) 。
總之,高校不能再“坐等”基礎教育為(wei) 自己輸送創新人才,也要有意識地將育人端口前移,主動出擊,為(wei) 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創造環境、提供資源。高中和高校,要攜手跑好這場育人接力賽,建好人才蓄水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