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上懸崖下大海堅持免費救援……他們14年救援1300多人

發布時間:2022-03-14 14:28:00來源: 工人日報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堅持免費救援

  上懸崖下大海,他們(men) 14年救援1300多人

  本報記者 張嬙

  成立14年來,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先後參與(yu) 了國內(nei) 外救援742起,成功救援1337人。身處沿海旅遊城市,他們(men) 還有一項重要使命:解救被困在山地和海上的遊客。

  2月底的一天,山東(dong) 青島嶗山北九水潮音瀑未開發的山域出現一起私闖遊客墜崖事故。接到120指揮中心電話,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20名成員火速集結。

  20分鍾抵達現場,30分鍾處理傷(shang) 勢,30分鍾運出傷(shang) 員……在遊客的掌聲中,救援隊稍做整理便離開了現場,就像他們(men) 來時一樣匆匆。

  對於(yu)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而言,這不過是他們(men) 14年救援之路的一個(ge) 瞬間。

  不隻是一腔熱血

  嶗山、城陽、西海岸……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共有7處救援站點,分布於(yu) 青島各個(ge) 城區。在城陽站點,辦公室的四麵牆壁掛滿了錦旗,其中一麵寫(xie) 有“藍天救援 大愛無疆”的錦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2016年6月25日。”救援隊隊長李延照清晰地說出了這個(ge) 日期。那天中午12時30分,救援隊結束江蘇鹽城的龍卷風救援任務剛剛抵達青島,便接到公安局嶗山分局的電話:三名55歲左右的遊客攀爬一座未經開發的山峰時不慎墜崖,傷(shang) 勢嚴(yan) 重。

  到達現場後,李延照和隊員們(men) “傻了眼”:兩(liang) 座山峰呈V字形,最寬處隻有2米,整個(ge) 山體(ti) 坡度75度,周圍地勢險峻,根本沒有站立的餘(yu) 地,直升機也無法進入。而此時,一名墜崖的女性遊客全身傷(shang) 痕累累,大小便已經失禁,頸椎、胸椎、腰椎、四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

  情況危急,李延照迅速通知第二、三、四梯隊成員前來支援,同步啟動繩索救援計劃,由隊員將38套車修壁虎和掛片打入山體(ti) ,在550米高的兩(liang) 座山峰之間架起了十道橫渡係統,將穩定在擔架上的傷(shang) 員橫向固定在繩索上,呈Z字形向外運送。

  救援隊員一邊搭建繩索,一邊安慰傷(shang) 員:“冷不冷?餓不餓?不要害怕,我們(men) 一定會(hui) 保證你們(men) 的安全。”經過12小時艱難的營救,三名遊客被安全送往當地醫院。這次救援,也成為(wei) 國內(nei) 山地救援使用繩索最多、難度最大的一個(ge) 典型案例。

  2008年,當時還是無線電發燒友的李延照與(yu) 6位“電友”自發組成了這支救援隊。第一次參與(yu) 救援,是支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救援隊自備了發電設備、藥品等救援物資,驅車7000公裏抵達震區。“去了以後才發現,我們(men) 帶的裝備是最全的,可是我們(men) 什麽(me) 救援技術都不會(hui) ,隻能提供後勤服務。”李延照說。

  那次的經曆,讓李延照明白:救援不能空有一腔熱血,還要具備過硬的素質。

  經過十幾年的學習(xi) ,救援隊如今已經成為(wei) 國內(nei) 少有的掌握院前急救、山嶽搜救、急流與(yu) 洪水救援、建築物坍塌救援、冰麵救援、車輛事故救助、山火撲救等多項救援技術的隊伍,每年為(wei) 國內(nei) 外消防救援人員、政府應急人員講授救援課程近百場次。

  近幾年,李延照與(yu) 隊員共同參與(yu) 了應急管理部“應急救援員”和“社會(hui) 應急力量救援隊伍建設規範”兩(liang) 項標準的編纂工作,他們(men) 已由最初的學習(xi) 者成為(wei) 掌握頂端救援技術的傳(chuan) 播者。

  “戰績”無數也有遺憾

  身處沿海旅遊城市,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多了一項使命:解救被困在山地和海上的遊客。

  李延照告訴記者,青島海域潮汐變化較大,山域地貌複雜,有不少遊客因為(wei) 沉迷海景被困在礁石上,或是為(wei) 了觀賞山川奇景進入未經開發的山域而發生失聯、墜崖事故。

  2012年12月20日,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性遊客攀爬“野山”迷失方向,請求救援。“他手機馬上就要沒電了,又無法準確描述所處的位置,救援難度非常大。”下午3時30分,救援隊開始了方圓50平方公裏的搜救。

  夜裏11時20分,救援隊終於(yu) 確定了該遊客的方位,一邊加快腳步一邊叮囑他“留在原地、千萬(wan) 不要動”。可就在距離他700米左右時,一聲慘叫劃破夜空:“他所在的位置陡峭,失足跌下了懸崖。”連夜的大雪將其覆蓋,救援隊經過十幾天的搜山才把屍體(ti) 找到。

  “如果不是突降大雪,如果當時有搜救犬,當天的救援一定能成功。”雖然已經過去10年,李延照仍記得當時的細節,心中充滿遺憾。

  如今,救援隊已經配備了4隻搜救犬,購置了1300餘(yu) 萬(wan) 元的救援裝備,擁有15名專(zhuan) 職救援人員和147名誌願者,成為(wei) 一流的專(zhuan) 業(ye) 救援隊伍。

  14年來,救援隊先後參與(yu) 了國內(nei) 外救援742起,成功救援1337人。

  義(yi) 務救援一直做下去

  一支民間救援隊,所有救援任務均為(wei) 免費,團隊創始人甄仁向說:“沒有李隊長,我們(men) 堅持不到今天。”

  救援隊蹣跚起步時,為(wei) 了維持日常開銷,李延照每個(ge) 月都將收入貼補到救援隊,後來依靠掏糞賺來的一筆筆外快,為(wei) 隊裏添置裝備。

  隨著救援技術的精進,救援隊通過授課賺得的收入可以基本滿足隊伍開銷。“我們(men) 將賺來的經費統一存入救援隊賬戶,每一筆支出都需要經過隊委會(hui) 投票通過。”會(hui) 計張園說。

  警察、老師、車間工人、心理谘詢師、廚師、快遞員……隊裏的147名誌願者來自各行各業(ye) 。無論是每周固定的技能訓練、特殊節假日的值班,還是突發事件的救援召集,誌願者們(men) 全都“應到盡到”,救援隊也因此保持著每周90~110人的參與(yu) 率。

  這樣一支團隊,當人民需求與(yu) 業(ye) 務範圍發生衝(chong) 突時,他們(men) 往往選擇前者。

  2020年7月,一對外地夫婦輾轉聯係到救援隊,希望他們(men) 幫忙搜救在海上失蹤的17歲兒(er) 子。當時青島海域正受台風影響,海麵風浪高達9米,少年失蹤數小時,生還的希望渺小。

  打撈屍體(ti) ,本不屬於(yu) 生命救援的範圍,可看著夫婦倆(lia) 無助的眼神,同為(wei) 父親(qin) 的李延照答應了這個(ge) 請求。經過連續兩(liang) 天、每天七八個(ge) 小時的海上搜尋,少年的屍體(ti) 終於(yu) 找到。雖然悲痛萬(wan) 分,這對夫婦仍不忘屈膝向救援隊表達謝意。

  李延照告訴記者,山地和海上救援隻是救援隊工作的一小部分,近年來,隨著遊客素質的提高和對海洋知識的了解,攀爬“野山”和被困礁石、淺海溺水的情況有了明顯減少。

  作為(wei) 一座旅遊城市的救援力量,救援隊更代表著青島的形象和城市溫度,也曾有社會(hui) 人士公開提出“收費救援”的建議,但被李延照婉言謝絕:“生命不能成為(wei) 金錢交易,義(yi) 務救援這件事兒(er) ,我們(men) 會(hui) 一直做下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