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為何再難出圈?
韓軒
最近音樂(le) 綜藝紮堆兒(er) ,《閃光的樂(le) 隊》《愛樂(le) 之都》《春天花會(hui) 開》《天賜的聲音》一個(ge) 接著一個(ge) ,紛紛開始主打分眾(zhong) 音樂(le) 類型,有的關(guan) 注樂(le) 隊,有的關(guan) 注時下大火的音樂(le) 劇。但從(cong) 播出效果看,反響平平。為(wei) 什麽(me) 不乏明星加持的綜藝節目難以出圈,有的甚至被網友評價(jia) 為(wei) 尷尬,不禁引人發問:音樂(le) 綜藝怎麽(me) 唱不靈了?
一個(ge) 音樂(le) 綜藝隻垂直關(guan) 注音樂(le) 領域的一個(ge) 風格或主題分類,做好了自然能把一度小眾(zhong) 的品類傳(chuan) 遞給大眾(zhong) ,節目組也可以收獲紅利,但這需要製作方足夠專(zhuan) 業(ye) ,準確找到這一領域的核心特色,再把它適度放大。然而,近期的綜藝似乎讓人感到遺憾。
對於(yu) 《閃光的樂(le) 隊》,不少觀眾(zhong) 曾抱著看樂(le) 隊的心態而來,結果發現這節目不如改名叫“閃光的主唱”。搖滾老炮兒(er) 張楚、音樂(le) 人楊坤、蕭敬騰、張碧晨的確都是有實力有號召力的歌手,但既然節目想關(guan) 注樂(le) 隊,那故事邏輯和畫麵的視覺語言為(wei) 何依舊凸顯主唱?樂(le) 隊的“團魂”相對缺席,讓節目缺少了一些味道,落入傳(chuan) 統明星競演的俗套。
《愛樂(le) 之都》號稱希望用線上帶動線下,推進音樂(le) 劇產(chan) 業(ye) 升級,但首期播出後有觀眾(zhong) 質疑,讓張雨綺擔任愛樂(le) 助力團成員,也就是評委的重要角色,憑的是什麽(me) ?讓有流量的影視演員從(cong) 觀眾(zhong) 的角度代入可以理解,但她點評一組演員時,關(guan) 注的點不是音樂(le) 也不是表演,而是“男女主最後為(wei) 什麽(me) 沒有深吻”,這讓不少網友大呼尷尬!
《愛樂(le) 之都》本質上也是個(ge) 競演節目,造星顯然是最重要的目的。節目中渲染了很多觀眾(zhong) 落淚的瞬間和詫異的表情,又把上場的演員極盡描繪成“遺珠”,但節目組想製造的效果過於(yu) 外露,看起來甚至像在捧殺。
音樂(le) 劇市場尚在初創,大家都希望它日益興(xing) 盛,但音樂(le) 劇火了之後,“飯圈”化的趨勢相對明顯。按理說,一部音樂(le) 劇隻要劇情完整、邏輯自洽、歌舞紮實,很多演員都不必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明星,依舊能叫好叫座。但目前的音樂(le) 劇市場追逐明星,有些新劇甚至是為(wei) 明星量身定做的。有些耍酷的動作和撩人的台詞,甚至是為(wei) 粉絲(si) 專(zhuan) 門定製的,隻要明星一抬手,劇場裏就尖叫聲一片了。
其實,音樂(le) 綜藝成功的先例並非沒有。當年《樂(le) 隊的夏天》爆紅出圈,節目方在準備時曾惡補樂(le) 隊知識和文化,節目中宣揚的內(nei) 容也恰到好處,這才讓節目在業(ye) 內(nei) 業(ye) 外都站得住腳。既然很多綜藝都自稱希望推動行業(ye) 發展,那就應該把眼光放長遠,而不是竭澤而漁,或是消費粉絲(si) 的熱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