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曝光時企業責任在哪裏?
胡宇齊
“3·15”前後,一係列消費亂(luan) 象與(yu) 典型案例集中曝光,尤其是“國民方便麵”的酸菜包,號稱“老壇酸菜,足時發酵”,實則“老坑酸菜,足底發酵”,令人大呼紮心。目前,相關(guan) 品牌均表示立即中止涉事企業(ye) 供應商資格,深表歉意並將引以為(wei) 戒,多家電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壇酸菜”相關(guan) 商品。
消費者普遍相信大企業(ye) 大品牌,是因為(wei) 默認其能夠遵守基本底線。然而這幾家方便麵巨頭,廣告鋪到大街小巷,熱銷市場好幾十年,卻在使用如此低劣的黑心酸菜包,基本品控何在?記者暗訪幾天就能發現的問題,采購商是受到蒙蔽、毫不知情,還是毫不在乎、閉眼把關(guan) ?這下子爆了大雷,才想起“企業(ye) 責任”“社會(hui) 責任”,然而一紙道歉聲明、幾句應急表態,就能讓消費者買(mai) 賬,平穩度過口碑危機嗎?
企業(ye) 責任重在平時,尊重消費者也要落到產(chan) 品和服務上,這本是最簡單的道理。每到“3·15”等節點,都會(hui) 有一些行業(ye) 黑幕被揭開。從(cong) 衛生狀況堪憂的星級酒店,到吊牌含絨量虛高幾十倍的羽絨服,再到隨口要價(jia) 的貨運搬家服務……盡管處在風口浪尖的涉事方都會(hui) “誠意致歉”“痛定思痛”,但常常是風頭一過便依然故我。一來二去,企業(ye) 責任成了公關(guan) 話術,嚴(yan) 重透支消費者信心。
形象信譽是一個(ge) 企業(ye) 一個(ge) 行業(ye) 最珍貴的隱性資產(chan) 。這在今天表現得更為(wei) 明顯。一方麵,互聯網環境下,黑料一經曝光瞬間全網皆知;另一方麵,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品質,維權意識水漲船高,對黑心企業(ye) 會(hui) 立馬“用腳投票”。以此次酸菜事件為(wei) 例,隻怕很長一段時間,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銷售都會(hui) 跌到穀底。一兩(liang) 家龍頭企業(ye) 的責任缺失,最終衝(chong) 擊的是整個(ge) 行業(ye) 的聲譽和景氣。
一個(ge) 牌子打響不易,砸掉則在一夕之間。遵規守矩,愛惜聲譽,是每個(ge) 企業(ye) 的必修課。別等曝光才想起責任,別等涼涼才想到把關(guan) ,心中有底線紅線,又怎麽(me) 會(hui) 被一坑酸菜弄翻車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