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也是市民的發展環境
從(cong) “一網通辦”到“宜居宜業(ye) ”
營商環境也是市民的發展環境
□ 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政務審批便捷,辦事更省心了;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吸引企業(ye) 的同時亦增進了百姓的幸福感……
上周,武漢召開全市深入優(you) 化營商環境大會(hui) ,對營商環境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被作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提出。
營商環境也是市民的發展環境。從(cong) 側(ce) 重政務環境向綜合環境轉變;從(cong) 側(ce) 重企業(ye) 投資經營環境向企業(ye) 創新發展環境、人才生活環境轉變,武漢著眼大城細處,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無一不體(ti) 現對“人”全麵發展的關(guan) 注。
■ “店小二”推動不動產(chan) 登記進社區
營商環境不隻言“商”也是普惠的環境
“不到半小時,在家門口辦好不動產(chan) 證,這在過去難以想象。”3月18日,東(dong) 湖高新區湯遜湖周店職工住宅小區業(ye) 主周先生感歎不已。
原本兜著一堆資料,準備去政務大廳辦證,無意中看到網格員群裏通知:不動產(chan) 登記進社區。周先生帶著手機下樓,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在相關(guan) APP輸入信息,直接網上辦理,審核通過後,連契稅也能在手機上繳納,流程簡潔,前後不到半小時順利辦好。
100餘(yu) 項“一事聯辦”上線運行,近800項便民服務事項上線“全程網辦”,319項武漢城市圈政務服務事項“一圈通辦”,從(cong) “線上不見麵辦理”到“智能秒批辦理”……近年來,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武漢在深化簡政放權、打造便捷高效政務環境上不斷發力。
在武漢市民之家,市、區4624項數據共享,一體(ti) 化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機上線高頻事項314項,方便群眾(zhong) 網上辦、就近辦、自助辦。“店小二”架起政府與(yu) 企業(ye) 、市民的溝通紐帶。
在東(dong) 湖高新區法院,有個(ge) “劉燕雙速裁工作室”,專(zhuan) 門解決(jue) 物業(ye) 糾紛,以司法力量優(you) 化法治營商環境。一年來,他們(men) 多次深入物業(ye) 公司、社區,在“矛盾消消樂(le) ”的路上“打怪升級”,拉近了業(ye) 主與(yu) 物業(ye) 之間距離。
“進入新發展階段,營商環境不再單一地理解為(wei) 招商引資、企業(ye) 辦事的環境,而發展成為(wei) 一種普惠環境。”上海前灘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究院秘書(shu) 長、首席研究員吳昀華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營商環境不隻言“商”。優(you) 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審批時間大幅壓縮,製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政務服務效能加快提高,也方便了市民,省心省事的服務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反過來,企業(ye) 選擇一座城市投資興(xing) 業(ye) ,也考量這裏的生活條件、社會(hui) 氛圍、文明氣質。
■ 從(cong) 交通到民生從(cong) 生態到文化
更高水平的“環境高地”更好滿足“人的需要”
3月18日,武漢發布今年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等,提出要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環境高地”。記者從(cong) 上述文件中看到,這個(ge) “環境”不單指招商引資、企業(ye) 辦事環境,更指綜合發展、宜居宜業(ye) 的城市環境。
“要以人才需求為(wei) 導向,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建設一流休閑空間,彰顯大江大湖的生態魅力,打造宜居宜業(ye) 的良好環境。”從(cong) 醫療到教育,從(cong) 交通到民生,從(cong) 生態到文化,如今,營商環境建設全方位關(guan) 注更好滿足人的需要,提升市民幸福感。
41歲德國慕尼黑工業(ye) 大學畢業(ye) 博士邊寧,來漢後“紮根”東(dong) 風,從(cong) 事自動駕駛與(yu) 智能網聯相關(guan) 技術研發與(yu) 應用。前不久,突發跟腱斷裂的邊寧,通過武漢經開區“車都人才一卡通”,很快在協和西院看上了專(zhuan) 家門診。
去年9月,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第三小學一年級各班南腔北調,孩子們(men) 的父母是100餘(yu) 名招商引資落戶企業(ye) 的員工,子女就學難題及時化解,一批外來人才解除了後顧之憂。
“選擇在一座城市發展,其實就是選擇這裏的生活。”吳昀華說,組成“市場主體(ti) ”的都是有認知、有喜怒哀樂(le) ,更有豐(feng) 富生活需求的一個(ge) 個(ge) “人”。縱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和國家,如紐約、倫(lun) 敦、巴黎、東(dong) 京、新加坡等地,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中,無不瞄準“人”這一“軟要素”,以人全麵發展的“軟環境”提升營商環境“硬實力”,以城市品質引人,以成長空間留人。
■ 一次市民與(yu) 城市的共建共享
你我都是營商環境的建設者和推動者
上周,一個(ge) 有意思的故事見諸報端:針對“三環線上的花草是時候修整一下了”的熱心留言,市民回複政府部門說,不是投訴隻是“建言”,“為(wei) 發展美好武漢一起努力!”
“我是針對城市某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出自善意的建議”,不能歸類於(yu) 投訴。這句留言蘊含著市民對城市的熱愛。這種較真的精神,實際上代表著市民與(yu) 政府部門站在一起、與(yu) 城市共進退的態度。
“營商環境,檢驗著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是一個(ge) 地區社會(hui) 生態的反映,更體(ti) 現著一個(ge) 城市的文化程度和市民素質。”吳昀華認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不少人看成是經濟領域的問題,是政府本身應該做好的事情,“實際上,不局限於(yu) 此。”
“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和一座超大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吳昀華說,生活中,營商環境就是一次禮讓、一聲致謝、一份理解……你我的一言一行,都是城市的營商環境。優(you) 化營商環境,每位市民都應該是參與(yu) 者、建設者、推動者;同時,對營商環境舉(ju) 措的優(you) 化,也應當根據“人”的發展需求來不斷更新。
“武漢需要一個(ge) 共建共享共贏的營商環境。”吳昀華認為(wei) ,來自市民的共治熱心,會(hui) 帶來一個(ge) 更加宜居宜業(ye) 的城市,也滿足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說到底,每個(ge) 人都是良好營商環境的共建者、共享者、共贏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