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yi) 畝(mu)
為(wei) 了山川更秀美(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資源總體(ti) 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yi) 畝(mu) ,國土綠化步伐全麵加快。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當前,從(cong) 嶺南到華北,從(cong) 江南水鄉(xiang) 到黃土高原,我國各地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播綠造林,為(wei) 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yi) 畝(mu) 。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ge) 百分點,達23.04%;森林蓄積量淨增38.39億(yi) 立方米,達175.6億(yi) 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chu) 量淨增13.75億(yi) 噸,達92億(yi) 噸。我國森林資源總體(ti) 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為(wei) 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了日益堅實的基礎。
共同參與(yu) ,森林麵積近10年淨增近3.75億(yi) 畝(mu)
據介紹,目前我國全民義(yi) 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大到八大類50多種,特別是“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形式,讓“隨願植樹、隨處植樹、隨時植樹”逐步變成現實。截至去年底,全國適齡公民累計175億(yi) 人次參加義(yi) 務植樹,累計植樹781億(yi) 株(含折算)。
這幾天,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白竹山村的一處荒山上,村民正在栽植高產(chan) 油茶苗,林業(ye) 局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近年來,吉州區將裸露地複綠同森林綠化、美化、彩化、珍貴化建設相結合,對公路沿線100個(ge) 自然村開展村莊綠化。
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薛家坪林場,造林隊隊長王永紅和隊員們(men) 在懸崖上的石質山地種下一棵棵樹苗。黃河兩(liang) 岸曾經貧瘠的荒山大部分已被蒼翠的側(ce) 柏覆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發揮重點生態工程在國土綠化和改善生態中的主體(ti) 作用,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建設任務6191.2萬(wan) 畝(mu) ,退耕還林還草9939.2萬(wan) 畝(mu) ,三北、長江等重點防護林工程營造林1.83億(yi) 畝(mu)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建設任務6075.2萬(wan) 畝(mu) ,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2972萬(wan) 畝(mu) ,國家儲(chu) 備林工程完成8550.5萬(wan) 畝(mu) 。
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國土綠化步伐全麵加快。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森林麵積淨增近3.75億(yi) 畝(mu) ,其中人工林麵積穩居世界第一。
科學、生態、節儉(jian) ,國土綠化注重高質量
國土綠化,重數量更重質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解決(jue) 好“在哪種”“種什麽(me) ”“怎麽(me) 種”“怎麽(me) 管”4個(ge) 關(guan) 鍵問題,“高質量”成為(wei) 造林綠化工作關(guan) 鍵詞,我國逐步走出了一條科學、生態、節儉(jian) 的綠化之路。
為(wei) 了解決(jue) 好樹在哪裏種的問題,河南各地積極挖掘造林用地潛力,用好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山區困難地、農(nong) 村“四旁”隙地等,全省共新挖掘出綠化用地815萬(wan) 畝(mu) 。
優(you) 化樹種結構,解決(jue) 種什麽(me) 問題。各地堅持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造林綠化積極采用鄉(xiang) 土樹種。
擴大增量優(you) 化存量,鞏固提升森林質量。沿著重慶市渝北區玉峰山蜿蜒的臨(lin) 崖步道攀爬,一片新栽的樹林映入眼簾。“這裏原來是一片馬尾鬆林,得了鬆材線蟲病。我們(men) 將疫木處理後,補植了楠木、香樟等鄉(xiang) 土闊葉樹種。”玉峰山森林公園義(yi) 務植樹基地負責人朱嘉高介紹,如今,這裏已經變成了一條高質量的城市綠帶。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年均完成森林撫育1.24億(yi) 畝(mu) ,森林生態係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穩步提高。
端穩“生態碗”,日子越過越紅火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蘆柴河萬(wan) 畝(mu) 麻櫟產(chan) 業(ye) 基地裏,片片麻櫟林挺立。滁州市昌春木炭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杜昌春介紹,麻櫟除了可加工製成環保木炭,其枝丫還是優(you) 質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櫟樹葉也是柞蠶喜愛的食物。合作社吸納了1.2萬(wan) 戶農(nong) 民,發展木炭、食用菌、柞蠶和林產(chan) 化工等產(chan) 業(ye) 鏈,年產(chan) 值超過10億(yi) 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了生態受保護、林業(ye) 增效益、百姓得實惠。目前,全國林業(ye)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8萬(wan) 億(yi) 元,形成了經濟林、木竹加工、生態旅遊康養(yang) 3個(ge) 產(chan) 值過萬(wan) 億(yi) 的支柱產(chan) 業(ye) ,湧現出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等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其中,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麵積超過6億(yi) 畝(mu) ,從(cong) 業(ye) 人數達3400萬(wan) 人。
“端穩‘生態碗’,日子越過越紅火。”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屏山鄉(xiang) 上琴村脫貧戶李世才說,他是村裏的生態護林員,每年有1萬(wan) 元的管護補助,工作之餘(yu) 又發展了八角種植和林下養(yang) 牛,去年全家人均收入達1.1萬(wan) 元。在全國,110萬(wan) 餘(yu) 名像他這樣的生態護林員實現“一人護林、一戶脫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林草部門大力推進生態補償(chang) 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chan) 業(ye) 扶貧,助力2000多萬(wan) 人脫貧增收。
本報記者 顧仲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