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優秀文藝作品溫暖人心
演出“上雲(yun) ” 服務“在線”——上海用優(you) 秀文藝作品溫暖人心
“一個(ge) 人居家辦公,沒有找到合適的BGM是不完整的。”3月17日傍晚,凱迪拉克上海音樂(le) 廳在公眾(zhong) 號上發布了一條帖子,隨後奉上“2021年度聆聽甄選集”線上專(zhuan) 輯,邀市民走進“雲(yun) 音樂(le) 廳”。
大提琴陳亦柏、鋼琴史博陽帶來聖-桑《動物狂歡節——天鵝》,古箏趙墨佳、琵琶施文卿帶來《春江花月夜》、張夢作曲並以笙演奏《商頌》古歌……線上專(zhuan) 輯的內(nei) 容來自在上海音樂(le) 廳大廳舞台演繹的國內(nei) 外經典音樂(le) 之作,由多位國內(nei) 優(you) 秀青年音樂(le) 家呈現,曲目涵蓋古典音樂(le) 、民族音樂(le) 、爵士樂(le) 等。
今年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上海的線下大型展會(hui) 、文藝演出都按下“暫停鍵”,不少市民開啟居家隔離生活。為(wei) 了豐(feng) 富特殊時期的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在上海市委宣傳(chuan) 部統籌指導下,滬上各文化文藝單位“藝起前行”,加大線上優(you) 質文藝內(nei) 容供給,推出雲(yun) 演出、雲(yun) 展覽、雲(yun) 美育等係列活動,讓這個(ge) 疫情之下的春天依然充滿文藝範兒(er) 。
將經典搬到線上,與(yu) 觀眾(zhong) 分享
“看話劇去安福路”,是申城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疫情讓位於(yu) 安福路的上海話劇中心大幕暫歇。從(cong) 3月12日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推出雲(yun) 端劇場,從(cong) 《商鞅》《萬(wan) 尼亞(ya) 舅舅》,到《紅與(yu) 黑》《那年那時那座城》《浮士德》,一部部經典作品排過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還聯手東(dong) 方明珠新媒體(ti) 將經典話劇搬上大屏,打造“雲(yun) 上安福路”。
3月16日晚,話劇《商鞅》在多個(ge) 平台上線,成了話劇迷的節日。創排於(yu) 1996年的《商鞅》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壓箱底”劇目,自誕生以來久演不衰,獲獎無數。“在大屏重溫經典,又一次被點燃了!”“撲麵而來是雄渾熾熱的精神。”觀眾(zhong) 熱情留言。
這些天,各大院團和文化機構紛紛將重磅劇目、經典作品搬到線上與(yu) 觀眾(zhong) 分享。因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朱鹮》“火出圈”的上海歌舞團,這一回捧出舞蹈《一起跳舞吧》和《天邊的紅雲(yun) 》。這也是上海歌舞團近年打造的優(you) 秀原創作品。
位於(yu) 複興(xing) 中路的上海交響樂(le) 團,因建築外形酷似餛飩皮,被樂(le) 迷親(qin) 切地稱為(wei) “餛飩皮”。這個(ge) 同心戰疫的春天,“餛飩皮”再“上新”——除了3月14日開始上線的“經典瞬間”樂(le) 季音樂(le) 會(hui) 短視頻,每周五晚上線周末線上音樂(le) 會(hui) 。樂(le) 團的微信小程序“一碗餛飩”中,“莫紮特的音樂(le) 專(zhuan) 輯”“首席教你學樂(le) 器”等音視頻專(zhuan) 欄也將長期向公眾(zhong) 開放。
優(you) 質演出,讓演員時刻“在線”
滬上戲曲院團各展風采,讓戲迷在家也能過足“戲癮”。上海昆劇團安排了“雲(yun) 上觀雅韻”經典昆劇賞析係列;上海淮劇團推出淮音雅“雲(yun) ”——追溯大師戲曲年華光影,陸續呈獻一代宗師筱文豔的代表劇目;上海評彈團開啟“網絡鄉(xiang) 音書(shu) 苑”,在雲(yun) 端推送評彈專(zhuan) 場。
為(wei) “雲(yun) 上觀雅韻”打頭陣的是由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主演的昆劇《雷峰塔·水鬥》。作為(wei) 武旦經典折子戲,《水鬥》既有大段文場也有吃重的武戲,十分考驗演員功力。接下來,上海昆劇團還將推出《長生殿·定情》《牡丹亭·遊園》《虎囊彈·山門》《南柯記·瑤台》《驚鴻記·太白醉寫(xie) 》等精彩片段。
穀好好告訴記者,疫情之下,滬上戲曲人發揮所長,各盡所能,在不能走進劇場的特殊時期,讓戲迷、觀眾(zhong) 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優(you) 質的演出,為(wei) 疫情防控注入溫暖人心的力量。
今年初,上海京劇院策劃推出拔尖人才係列專(zhuan) 場演出,由劇院遴選出的10位優(you) 秀演員領銜主演,演出季將跨越一整年。院長張帆介紹,原定3月26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的首場演出因疫情延期,3月19日至23日,上海京劇院在網絡平台推出4場“青春跑道”決(jue) 勝篇收官匯報演出。“我們(men) 希望通過舞台曆練,促使演員挑戰自我,激發潛能,成為(wei) ‘上京實力派’。”張帆說。
人才長於(yu) 舞台,人才更須臾離不開舞台,離不開觀眾(zhong) 。雲(yun) 上文藝演出和文化活動,服務觀眾(zhong) ,也讓演員時刻保持“在線”狀態。在上海芭蕾舞團,記者看到,各項創排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演員團隊堅持每日的基本功訓練和後續的演出排練。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藝術創作部主任吳虎生承擔了今年的新創芭蕾大戲《沒有邊界的旅程》總策劃、編導和編劇任務,同時還擔任原創民族芭蕾舞劇《寶塔山》的主演。“停演不停功,我們(men) 正在抓緊打磨每個(ge) 細節,力求精益求精。”吳虎生說。
創新模式,隻為(wei) 同心守“滬”
3月18日傍晚,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現身B站直播間,帶觀眾(zhong) 雲(yun) 賞上博受贈文物展,解讀展品背後的故事。“講解超級棒,收獲滿滿!”“有回放嗎?太精彩了!”好學的粉絲(si) 們(men) 湧進直播間,討論起文物裏的細節。“疫情之下,我們(men) 閉館不閉展,通過這樣的雲(yun) 上看展、現場導覽的方式,彌補大家不能到現場的遺憾,在疫情期間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輻射力、影響力。”楊誌剛說。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藝起前行”線上文化活動已定檔110項,包括市級國有文藝院團雲(yun) 演出82項,演藝大世界在線活動4項,文博雲(yun) 展覽11項,文藝協會(hui) 和新文藝群體(ti) 活動13項。新文藝群體(ti) 也積極響應,以多種形式參與(yu) 其中。
有好內(nei) 容的出內(nei) 容,有好平台的出平台,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正處疫情防控關(guan) 鍵時期,申城文藝工作者們(men) 腳步不停,各部門、各戰線通力配合,隻為(wei) 始終緊緊與(yu) 大眾(zhong) 相連,用好作品溫暖人心。
“夜晚,鋼琴聲從(cong) 手機中緩緩流淌,像森林裏的靜謐小溪。那一刻,覺得無比安心。”“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會(hui) 很快回來,我想和這座城市一起,擁抱春天。”平台上,一條條來自市民的留言,溫暖而有力。
(本報上海3月20日電 本報記者 顏維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