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鍾入睡=睡眠好? 醫生:小心是睡眠障礙
解惑專(zhuan) 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
欄目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溫俊華、曹騰
每天倒到床上不到五分鍾就睡著了,鼾聲大起,一旁的枕邊人時常“羨慕”:這個(ge) 人怎麽(me) 睡得這麽(me) 好?然而,這種迅速入睡的方式可能其實並不真的意味著“睡眠好”。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教授表示,入睡迅速的人當中,除去青少年人群以及確實因為(wei) 工作勞累身體(ti) 過於(yu) 疲勞情況,大部分五分鍾內(nei) 入睡的人實際上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的患者。睡眠“打鼾”行為(wei) 中,打鼾人群約有九成是SAS人群,其餘(yu) 為(wei) 單純打鼾者。人們(men) 應重視睡眠呼吸監測,睡眠障礙中高風險人群應將其納入體(ti) 檢項目當中。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shu)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men) 居家時間變多,入睡時間推遲,對睡眠問題的搜索量增長了43%,不少人嚐試睡眠產(chan) 品,例如褪黑素等,李濤平提醒,年輕人不要長期使用褪黑素助眠,會(hui) 影響自身垂體(ti) 正常分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梁超儀(yi) 通訊員淩偉(wei) 明、馮(feng) 媛
科普:入睡迅速不意味著睡眠好
睡眠問題並非單純是失眠問題,睡不著、淺睡眠、睡醒後困乏,這些都是睡眠問題的表現。在睡眠障礙人群中,入夜後的行為(wei) 十分多元化:夢遊、夜裏翻下床摔倒、睡夢中打人、罵人等,其中一種睡眠問題卻很少被關(guan) 注到,那就是入睡迅速。
入睡迅速,是指五分鍾內(nei) “著床就睡了”,生活中時常有看到秒睡人士,身邊的人時常驚歎:這人睡眠實在太好了,十分羨慕。實際上,並非入睡快就意味著睡眠好。
李濤平教授介紹,除去青少年兒(er) 童群體(ti) 和確實因為(wei) 日常通勤工作勞累的情況,通常五分鍾內(nei) 迅速入睡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士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的患者。從(cong) 躺在床上到入睡,如果短於(yu) 5分鍾,即為(wei) 睡眠潛伏期過短,說明其處於(yu) 困倦嗜睡狀態,而這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的常見表現之一。臨(lin) 床證實,“倒頭就睡”很可能是習(xi) 慣性打鼾者、嚴(yan) 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自我感覺睡得好的假象。
專(zhuan) 家補充,在打鼾者人群中,約有九成是SAS人士,餘(yu) 下的是單純打鼾者。因此,對於(yu) 入睡迅速、伴隨有打鼾的人士,應重視自己的睡眠質量問題,而不是以為(wei) 睡得快、睡的時間足夠多就是睡眠好。
提醒:睡不好容易誘發其他疾病
“研究發現,有5-6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史的人,會(hui) 發生心血管疾病、代謝類疾病。”李濤平介紹,SAS在人群中很普遍,發病率約為(wei) 20%,而在40歲以上男性中,患病率到50%左右,絕經後女性患病率為(wei) 50%左右。
有些睡眠呼吸障礙患者表現的是類似心腦血管病的症狀如胸悶、頭暈、有時有“憋得慌”的感覺,總感覺自己得了心髒病或腦血管病,但早期心血管檢查又正常,但如果長期得不到診治,往往最後出現心腦血管並發症。
“有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突然高血壓了,過來做睡眠監測時發現是晚上睡覺有睡眠呼吸暫停情況。”李濤平介紹,現在年輕人突發高血壓越來越常見,有的人以為(wei) 是自己工作勞累所致,這位年輕人就有夜間打鼾習(xi) 慣,經睡眠監測確診為(wei) 睡眠呼吸綜合征患者,給予無創持續正壓通氣治療,狹窄的咽喉被“撐”開了,阻礙呼吸通暢的“元凶”解決(jue) 了,後續血壓也恢複了正常。
李濤平認為(wei) ,睡眠醫學這一領域以往關(guan) 注度過低,實際上這是各類慢性疾病防控的關(guan) 鍵一步,“疾病研究多關(guan) 注身體(ti) 各種狀況,卻很少留意到夜間睡眠時我們(men) 的身體(ti) 究竟發生了什麽(me) ?如果有狀況,及時調整是可以避免時間長了並發其他疾病的風險”。
李濤平介紹,《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明確指出,對有睡眠呼吸紊亂(luan) 的高風險人群進行篩查,有條件時可行多導睡眠呼吸監測。專(zhuan) 家提醒,如果存在以下情況:打鼾、肥胖、下頜後縮、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白天嗜睡、夜尿增多等,應進行睡眠呼吸監測排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及時解決(jue) 問題,做好疾病防控關(guan) 鍵第一步。
揭秘:到醫院睡一晚在監測什麽(me) ?
睡眠呼吸監測,具體(ti) 是什麽(me) 呢?按照人們(men) 通俗意義(yi) 的理解,其實就是到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睡一覺。李濤平介紹,在病人睡覺時,醫護人員會(hui) 使用多導睡眠監測儀(yi) ,在被監測者頭部和身上多處接入電極線,進行睡眠監測。天亮後,監測儀(yi) 器會(hui) 記錄睡眠過程中的所有行為(wei) ,為(wei) 醫生分析病因和治療提供數據支持。
這些數據堪稱人體(ti) 夜間的身體(ti) 地圖——包括腦電圖、下頜肌電、眼電、口鼻氣流、胸腹運動、指氧飽和度、心電、下肢肌電、鼾聲、體(ti) 位等數據,實時記錄了夜間睡覺後身體(ti) 的生理參數和動作行為(wei) 。
在睡眠監測中,可以發現很多情況。據介紹,人體(ti) 動脈血氧正常在95%以上,過低屬於(yu) 呼吸衰竭,會(hui) 有各種意外情況發生,而在李濤平所在的睡眠醫學中心,最低曾監測到過睡覺過程中動脈血氧度低至30%以下的,“隻要低到60%以下,係統會(hui) 報警,我們(men) 會(hui) 推醒或者采取措施”。如果沒有機器的檢測,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在睡眠中身體(ti) 進入了警報狀態。
除了到醫院進行睡眠呼吸監測,現在還可以將睡眠初篩儀(yi) 帶回家睡覺進行檢測,通過監測鼻氣流、血氧飽和度、脈率指標,並據此生成診斷報告,為(wei) 危險因素人群提供了無創、攜帶方便的睡眠呼吸篩查手段。
建議:不提倡年輕人用褪黑素助眠
“學霸都是睡出來的。”李濤平表示,好的睡眠對於(yu) 機體(ti) 恢複十分重要。對於(yu) 成年人,應建議7小時以上的睡眠,幼兒(er) 和小學階段學生應有12小時,而初高中學生應有8-10小時睡眠時間,“臨(lin) 近天亮的三個(ge) 小時,是大腦恢複、記憶修複的核心時間段,睡不好記憶力、敏捷度都會(hui) 下降”。
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shu)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去一年人們(men) 居家時間變多,但整體(ti) 入睡時間延遲2到3小時。李濤平表示,入睡時間延遲是不良的睡眠衛生習(xi) 慣導致的,比如居家時間變多使人們(men) 更習(xi) 慣於(yu) 與(yu) 電子產(chan) 品打交道,而手機的藍光猶如一個(ge) “小太陽”,會(hui) 影響人體(ti) 進入睡眠模式的調節,建議在入睡前兩(liang) 小時應停止玩手機,可通過閱讀紙質書(shu) 籍的方式調整心情,讓大腦處於(yu) 準備入睡的放鬆狀態。
對於(yu) 一些年輕人熱衷購買(mai) 褪黑素助眠的行為(wei) ,專(zhuan) 家提醒,並不提倡采取這種手段助眠,“年輕人在入睡後並不會(hui) 減少垂體(ti) 分泌褪黑素,偶然用一兩(liang) 次沒關(guan) 係,如果長期使用褪黑素,會(hui) 產(chan) 生保健品依賴,抑製垂體(ti) 正常的褪黑素分泌功能。”
專(zhuan) 家表示,對於(yu) 55歲後的中老年人,有的因為(wei) 機體(ti) 的退化,腦垂體(ti) 萎縮、褪黑素供應減少,因此部分人士需要額外補充,但年輕人垂體(ti) 分泌正常,不提倡濫用褪黑素打亂(luan) 自身係統平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