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銀行卡莫名多一筆錢 小心陷入“網貸”騙局

發布時間:2022-03-23 10: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銀行卡莫名多一筆錢 小心陷入“網貸”騙局

  警方提醒:遇到類似情況不要直接給對方轉賬

  如果你的銀行賬戶突然收到一筆錢,隨後,有人告訴你轉賬轉錯了,請你轉回去。這時你一定要多個(ge) 心眼,千萬(wan) 別直接把錢轉給對方。因為(wei) ,這很可能是一個(ge) 精心設計的騙局。

  好心退回6000元

  誰知被莫名網貸

  正在讀大學的小劉突然收到短信通知有一筆6000元的銀行入賬,但他問遍周邊的親(qin) 戚朋友,他們(men) 都說不是自己轉的。正當小劉為(wei) 這來路不明的6000元感到疑惑時,手機收到了一位“大姐”發來的短信,對方表示自己轉錯賬了,這筆錢是她好不容易湊齊給兒(er) 子交學費用的,因為(wei) 不熟悉操作才錯轉給小劉。

  於(yu) 是,熱心的小劉按照“大姐”的指示,把銀行卡上的6000元轉回到對方指定的賬戶。

  小劉本以為(wei) 自己做了一次好人好事,誰知道,這是一出騙局的開始。半個(ge) 月後,小劉接到一個(ge) 陌生男子的電話,該男子稱小劉在他們(men) 的網站上借了錢,約定期限是15天本金6000元,月利率2%,現在到期了,要求小劉還款本金一共6060元。

  小劉一下蒙了,因為(wei) 他從(cong) 來沒有申請過網絡貸款。想來想去,小劉感覺應該是那筆6000元惹的禍,便立刻報警。警方調取了小劉的銀行卡資金明細,發現那天給小劉打6000元的是一個(ge) 網貸公司賬戶,而調取網貸公司的資料後發現,事發半個(ge) 月前,確實有人盜用了小劉的身份資料和證件照片申請了貸款。

  隨意點擊不明鏈接

  泄露個(ge) 人信息

  無獨有偶,2021年5月8日,山東(dong) 青島市民小李的銀行卡裏突然多出一筆1650元。隨後收到一條短信:“請立即處理款項,否則後果自負!”半小時後,對方打來電話,要求小李在約定期限內(nei) 還款3000元,否則小李會(hui) 上征信黑名單。

  小李在對方指定的APP裏點擊“立即還款”,發現顯示的收款賬戶是個(ge) 人賬戶,當他退出APP重新登錄點擊“還款”時,收款賬戶變成另一個(ge) 個(ge) 人賬戶。每次點擊“還款”顯示的卡號都不一致,這讓小李提高了警惕選擇報警。

  申請網貸,必須有本人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不法分子是如何獲取的呢?小李報警後,警方查明,當天,用手機刷短視頻的小李被一個(ge) “測試信用額度”的信息吸引,想測試一下自己信用額度的小李隨手點擊下載了一個(ge) 網貸APP並輸入了個(ge) 人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於(yu) 是,就發生了上麵的事情。

  至於(yu) 小劉的遭遇,也很可能是他不經意時被竊取了個(ge) 人信息。

  提示

  遇到類似情況不要直接轉賬

  可撥打反詐專(zhuan) 線96110谘詢

  據了解,目前國內(nei) 多地已發生類似案例。其套路都如出一轍:騙子先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受害人的信息,然後利用受害人的名義(yi) 在貸款公司貸款;貸款進入受害人賬戶後,騙子編造轉賬錯誤的理由,再讓受害人將那筆錢轉到自己提供的賬號上。

  廣東(dong) 警方提醒消費者,如遇類似銀行賬戶突然多出一筆錢,對方要求退還的情況,一定要冷靜!不要自己操作,直接向銀行說明情況或直接報警。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保護個(ge) 人信息,避免個(ge) 人信息泄露,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個(ge) 人信息進行非法活動。遇到被詐騙的情況,請保留完整的電子證據(如聊天記錄、短信、銀行賬號等),並撥打反詐專(zhuan) 線96110谘詢。總之,凡事多留個(ge) 心眼,遇到疑惑不要怕麻煩,一定要向多方求證,必要時撥打110報警。

  銀行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指出,這類騙局的一個(ge) 重要環節是騙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取了消費者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重要個(ge) 人信息,否則無法成功申請網貸行騙。所以,消費者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個(ge) 人信息。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點開不明鏈接,切勿在不明網站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填寫(xie) 、告知他人自己的個(ge) 人金融信息,尤其是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手機號碼等關(guan) 鍵信息。

  同時要掌握金融基礎知識,切勿輕信他人。銀行轉賬不同於(yu) 電話號碼充值,一般不會(hui) 發生轉錯卡號的事情。銀行卡號和持卡人姓名是對應的,一旦轉賬匯款時輸入的卡號和賬戶所有人姓名不匹配,就會(hui) 導致轉賬不成功,一般會(hui) 退回原匯出賬戶。所以,一般不會(hui) 發生姓名和賬戶號碼不匹配還能轉賬成功的情況。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學習(xi) 、掌握此類基礎金融知識,提升識騙防騙能力。

  文/本報記者 程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