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近半年123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逾25% 專家:促使新股收益回歸理性

發布時間:2022-03-28 14:0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邢萌

  Wind資訊數據顯示,最近兩(liang) 周(3月14日至3月27日),15隻采用詢價(jia) 方式發行的科創板、創業(ye) 板新股上市,8隻上市首日破發,占比達53%。過半數新股“打新賠錢”,引發投資者擔憂。

  多位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近期多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是個(ge) 例,主要受股市低迷、疫情反複等因素影響。新股大規模破發不會(hui) 成為(wei) 常態。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新股定價(jia) 權交回市場,定價(jia) 逐步回歸理性,回歸價(jia) 值。

  頻繁破發不會(hui) 成為(wei) 常態

  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截至今年3月27日,123隻采用詢價(jia) 方式發行的上市新股中,上市首日破發的達31隻,占比逾25%。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yu) 25%的均值,近兩(liang) 周53%的破發概率較為(wei) 極端。

  聯儲(chu) 證券投資銀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裴娟認為(wei) ,近期多隻新股破發,首要原因在於(yu) 整體(ti) 市場環境低迷。今年以來,滬深兩(liang) 市跌幅較大,這對新股上市表現產(chan) 生了較大的負麵影響。尤其是3月份以來,受疫情及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影響,A股市場短期內(nei) 較為(wei) 低迷,新股破發和市場情緒有很大關(guan) 係。

  “在多種因素作用下,二級市場近期振幅較大,部分新股和次新股不再受到熱捧。”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新股發行定價(jia) 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港股市場,202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高達44.8%。”五礦證券資本市場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新股定價(jia) 進一步市場化,新股破發將促使新股收益回歸理性,新股定價(jia) 由博弈行為(wei) 轉變為(wei) 對新股真實價(jia) 值的判斷。

  上述負責人表示,新股破發是最好的試金石,體(ti) 現了注冊(ce) 製下的市場化定價(jia) ,打破了“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

  “大規模破發是短期現象。”裴娟認為(wei) ,市場有自我平衡能力,會(hui) 動態調整,長期來看,新股定價(jia) 將回歸理性。

  田利輝認為(wei) ,隨著一級市場估值的調整以及二級市場狀況好轉、經濟複蘇實現,大規模破發不會(hui) 成為(wei) 常態。

  網上打新趨於(yu) 理性

  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打新穩賺不賠的“神話”被打破,個(ge) 人投資者和詢價(jia) 機構的投資策略發生明顯變化。

  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1月份至詢價(jia) 新規實施前,采用詢價(jia) 方式發行的新股中,125隻科創板新股的網上定價(jia) 發行有效申購戶數平均值為(wei) 554萬(wan) 戶,98隻創業(ye) 板新股的有效申購戶數平均值為(wei) 1417萬(wan) 戶。對比來看,新規實施後至今,59隻科創板新股網上打新戶數的平均值為(wei) 533萬(wan) 戶,65隻創業(ye) 板新股的這一數據為(wei) 1339萬(wan) 戶,較新規前分別減少21萬(wan) 戶和78萬(wan) 戶。

  從(cong) 網上棄購規模來看,詢價(jia) 新規實施前,科創板新股平均棄購數量為(wei) 2.83萬(wan) 股,新規實施後這一數據升至22.74萬(wan) 股,增長704%;創業(ye) 板新股的這一數據為(wei) 2.51萬(wan) 股,新規後增長457%至13.97萬(wan) 股。

  對此,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網上打新規模下降與(yu) 棄購量增加,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投資策略變化,打新不再盲目,而是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投資新股。“投資者應理性打新,仔細分析新股信息,不能隨意申購。鑒於(yu) 中小投資者的時間和專(zhuan) 業(ye) 能力,可通過購置打新基金的方式實現‘專(zhuan) 家打新’、理性打新。”田利輝表示。

  此外,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詢價(jia) 機構也趨於(yu) 理性,更加注重新股質量,“抱團報價(jia) ”現象得到改善。

  上述五礦證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總體(ti) 上來看,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機構詢價(jia) 變得更加審慎、理性。機構投資者考慮到“破發”的可能性,不再專(zhuan) 注於(yu) 新股申購數量,將側(ce) 重點放在了以估值為(wei) 核心的“質量”層麵。

  “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機構報價(jia) 集中度顯著降低。部分機構投資者退出了新股詢價(jia) 業(ye) 務。”裴娟表示,“博入圍”策略已不再有效,這將倒逼機構投資者重視新股基本麵研究,提升研究及估值能力。同時,在部分新股首日破發、打新預期收益下滑的背景下,研究定價(jia) 能力較為(wei) 欠缺、一味報高價(jia) “博入圍”的報價(jia) 機構開始逐步離場,有利於(yu) 報價(jia) 機構的優(you) 勝劣汰。(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