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綠林派武術傳承人:做傳統武術承上啟下的“繼承者”
【解說】動作短小精悍,軟硬相兼,擅長貼身短打……3月27日,一堂麵向青少年兒(er) 童的四川拳法“綠林武術”課堂正在綠林派武術第六代傳(chuan) 承人李陽冉的帶領下進行。據悉,起源於(yu) 四川青城趙公山的綠林派武術距今約有130年的曆史,在四川武術界也享有“綠林小手”的盛名。
【同期】綠林派武術第六代傳(chuan) 承人 李陽冉
封建時期的末尾,冷兵器的終結的一個(ge) 時期,那個(ge) 時候民間的大批習(xi) 武的人士,他通過一種聚義(yi) 的形式,包括清末的一些農(nong) 民起義(yi) 的這種形式,然後它就形成了門派。所以它(綠林派武術)逐漸地在那個(ge) 時候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ge) 拳術風格,多拳少腿、貼身短打,它的整個(ge) 動作的話就屬於(yu) 是一種小手連環。就是它的動作比較連貫、緊密、小巧,然後打一些要害部位。
【解說】從(cong) 小就對傳(chuan) 統文化情有獨鍾的李陽冉自10歲左右開始習(xi) 武,13歲左右正式拜入四川雅安綠林派武術門下。從(cong) 學徒到傳(chuan) 承人,李陽冉希望能將看到的、學到的真功夫傳(chuan) 承下去。
【同期】綠林派武術第六代傳(chuan) 承人 李陽冉
因為(wei) 我看到過通過這個(ge) 練習(xi) 能夠達到一個(ge) 什麽(me) 高度,然後我當年就是通過練習(xi) ,包括我們(men) 出去交流,它能產(chan) 生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效果,其實我心裏還是比較清楚。所以我就覺得我們(men) 從(cong) 清末明初一直到今天,一直能代表四川本土的一個(ge) 傳(chuan) 統武術的流派,特別是代表四川傳(chuan) 統武術文化特點的一個(ge) 武術流派。如果能把它發展起來,我覺得應該也是對四川本土的這種體(ti) 育武術文化的也是一個(ge) 很好的傳(chuan) 承。
【解說】2009年,綠林派武術被列為(wei)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但對於(yu) 綠林武術的傳(chuan) 承發展,李陽冉仍有些憂心。在李陽冉看來,武術分為(wei) 傳(chuan) 統武術和競技武術,如今更多人選擇練習(xi) 競技武術,也讓大部分傳(chuan) 統武術處於(yu) “無人問津”的式微狀態。
【同期】綠林派武術第六代傳(chuan) 承人 李陽冉
因為(wei) 競技武術它可以比賽,可以有表演,而且這個(ge) 比賽的話,今後對他通(過)運動員等級,然後往上一點晉升,就是晉升運動員等級、升學,甚至是考大學,甚至是作為(wei) 一個(ge) 運動員去發展他的職業(ye) 生涯,它都是有一個(ge) 整個(ge) 的很清晰的脈絡,但傳(chuan) 統武術沒有。傳(chuan) 統武術可能在高校或者說是一些學校裏麵,它可能作為(wei) 非遺文化的一個(ge) 普及,作為(wei) 一個(ge) 文化項目,它可能會(hui) 去推廣,會(hui) 去引進,但是它其實在整個(ge) 人的一個(ge) 求學生涯和求職生涯當中,它並沒有一個(ge) 很好的脈絡。
【解說】同時,李陽冉直言,對外交流的機會(hui) ,也決(jue) 定了文化的生存空間。雖然他也曾多次帶領綠林派弟子前往各地展示綠林派武術並傳(chuan) 授武術健身套路,還曾為(wei) 英國前首相切利·布萊爾做壓軸表演,但四川傳(chuan) 統武術的流派在交流方麵還有欠缺。如何“升級轉型”,讓本土的傳(chuan) 統武術“打”出特色從(cong) 而更好地流傳(chuan) 下去,始終是李陽冉最在意的問題。為(wei) 此,李陽冉展開了許多嚐試,但李陽冉坦言,傳(chuan) 承是一個(ge) 很長的過程,未來他也會(hui) 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傳(chuan) 統武術的傳(chuan) 承發展上。
【同期】綠林派武術第六代傳(chuan) 承人 李陽冉
傳(chuan) 統武術的話,其實現在作為(wei) 文化去保留可能更確切一些。現在的話我們(men) 其實主要的一個(ge) 方法就是青少年的傳(chuan) 習(xi) ,一方麵是我們(men) 武術進校園,非遺進校園,我們(men) 把綠林武術的幾個(ge) 套路把它編撰成一個(ge) 綠林武術的叫做武術操也可以,或者是武術套路也可以,讓他們(men) 在課間去練習(xi) 。有一些武術的社團,然後我們(men) 去學校的武術社團我們(men) 去教,然後我們(men) 自己的武館,然後去傳(chuan) 承去傳(chuan) 習(xi) 一些東(dong) 西。
楊予頔 四川成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