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資企業助力歐盟經濟複蘇

發布時間:2022-04-01 14:49: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布魯塞爾3月31日電(記者 鄭彬)近期,中國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與(yu) 歐盟進出口總額達828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7.5%,創曆史新高。另據相關(guan) 機構統計,去年中國對歐直接投資繼續穩步增長,同比漲幅達21%。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歐經貿領域合作逆勢上揚,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與(yu) 此同時,在歐廣大中資企業(ye) 也為(wei) 歐盟經濟複蘇、發展轉型提供了重要動力和保障。

  中歐經貿合作前景廣闊

  近年來,中資企業(ye) 不斷加大在歐盟市場的本地化布局,為(wei) 歐盟帶來經濟產(chan) 值、稅收、就業(ye) 和創新技術等多方麵貢獻。據歐盟中國商會(hui) 統計,目前中國在歐盟設立的直接投資企業(ye) 近2800家,雇傭(yong) 外方員工近25萬(wan) 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資企業(ye) 持續為(wei) 歐盟帶來穩定財稅收入和就業(ye) 崗位,為(wei) 歐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與(yu) 此同時,中企還有效助力歐盟在綠色和數字經濟領域實現轉型,推動歐盟技術創新。中企在歐盟設立的汽車製造業(ye) 、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行業(ye) 實驗室,通過資源共享和技術合作研發,為(wei) 幫助歐洲企業(ye) 與(yu) 中國開展深層次合作搭建了良好橋梁。

  據統計,當前90%以上的在歐中資企業(ye) 看好中歐經貿合作的前景,近半數企業(ye) 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在歐盟的投資。對此,歐盟中國商會(hui) 會(hui) 長徐海峰表示,近年來,中歐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依存度不斷提高,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優(you) 化。除傳(chuan) 統領域外,當前中歐經貿合作緊隨雙方經濟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覆蓋了數字、綠色、金融、能源、航空、生物醫學等多個(ge) 領域。中國企業(ye) 在當地的不斷發展,有力的支持了歐盟以綠色、數字、智能為(wei) 主要特征的產(chan) 業(ye) 轉型,推動了歐盟貿易和經濟的快速複蘇。“我們(men) 期待中歐在遠景領域的進一步增進理解、加強互信,充分挖掘雙邊合作潛力,共同維護開放商業(ye) 環境,打造橫跨歐亞(ya) 大陸東(dong) 西兩(liang) 端的投資循環圈,有效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與(yu) 複蘇。”

  中企為(wei) 歐洲抗疫做出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歐在病毒基因測序、防疫物資援助、疫苗開發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中國企業(ye) 不斷為(wei) 歐盟當地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疫情以來,華大集團與(yu) 多個(ge) 歐洲國家開展了相關(guan) 領域合作。旗下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遠銷歐洲多國。“火眼”實驗室以及華大智造的基因測序設備、自動化樣本製備係統等,在瑞典、意大利、法國、德國、拉脫維亞(ya) 等地相繼投入使用。有效助力提升了當地的核酸檢測通量,保護了實驗室人員安全,並在病毒學研究、變異株鑒別和新變異監控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當地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拉脫維亞(ya) 國立科學研究所引進了華大智造的自動化核酸提取設備,使當地核酸檢測能力大幅提高。2021年11月,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國家疫情中心使用華大智造建庫試劑盒和高通量自動化設備,為(wei) 瑞典第一時間鑒別了當地首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拉脫維亞(ya) 國立科學研究所實驗室事務副總監奧爾加·瓦爾齊尼亞(ya) 表示,華大智造提供的設備檢測精準度高,有效避免了人為(wei) 因素帶來的誤差,為(wei) 當地病毒防控帶來較大幫助。

  華達集團首席執行官尹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所做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認可。未來,中歐在生命科技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並將帶動多學科、多技術、多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集成發展。中歐間的合作將有利於(yu) 提升雙方人民生活福祉,有利於(yu)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的建立。

  中企助力歐盟經濟綠色轉型

  作為(wei) 世界前三大經濟體(ti) ,中歐都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路線,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綠色合作正成為(wei) 中歐經貿關(guan) 係中的新亮點。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等領域,中國企業(ye) 不斷發揮自身的技術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推動歐盟加快經濟轉型步伐。

  作為(wei) 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的代表,比亞(ya) 迪在歐洲市場已深耕了20多年,將領先的電動車技術介紹到歐洲,為(wei) 歐洲多國帶去了綠色環保解決(jue) 方案。目前,比亞(ya) 迪純電動大巴在歐洲銷量已超過2500台,在20個(ge) 國家逾100個(ge) 歐洲主要城市運營,累計行駛裏程已超過1.5億(yi) 公裏,幫助當地公共交通係統減少碳排放量超過16萬(wan) 噸。

  2021年11月,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hui) 舉(ju) 辦期間,比亞(ya) 迪零排放純電動大巴多次亮相,作為(wei) 與(yu) 會(hui) 全球領導人及公眾(zhong) 官方指定接駁車輛和主會(hui) 場展車,向前來參會(hui) 的各國政府領導人及與(yu) 會(hui) 代表們(men) 提供了高效快捷的零排放出行服務。

  比亞(ya) 迪長期合作夥(huo) 伴、北歐最大的公共交通運營商NOBINA集團發言人表示,比亞(ya) 迪純電動大巴為(wei) 當地提供了更清潔、舒適、可持續的出行方案,完全滿足了我們(men) 對高品質公共交通運輸的要求。英國當地知名巴士製造商ADL方麵則表示,對與(yu) 比亞(ya) 迪電動大巴的未來合作充滿信心,未來雙方合作會(hui) 持續帶來革命性的零排放大巴新產(chan) 品。

  比亞(ya) 迪歐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一鵬表示,未來比亞(ya) 迪將繼續吧國內(nei) 先進的電動車技術和經驗帶到歐洲,進一步完善產(chan) 品組合,與(yu) 當地夥(huo) 伴在整個(ge) 新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上尋求新的合作,引領新能源交通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造行業(ye) 新標杆。

  中歐科技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當前,中歐在科技領域的務實合作不斷走實走深,科技創新合作擁有巨大潛力。中國科技企業(ye) 小米集團自2017年正式進入歐盟市場後,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業(ye) 務增長勢頭。據當地相關(guan) 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在歐洲市場以2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同比增速高達30%。小米正在成為(wei) 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當地消費者所熟悉的中國科技品牌。“年輕、創新、親(qin) 民、充滿科技感、回應用戶需求”,這些已成為(wei) 歐洲用戶對小米產(chan) 品最常見的評價(jia) ,使當地民眾(zhong) 切實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魅力。

  據小米集團西歐區總經理歐文介紹,近年來,小米在科技領域與(yu) 歐洲的合作不斷深化。集團已經在法國和芬蘭(lan) 建立了兩(liang) 個(ge) 研發中心,歐洲第三個(ge) 研發中心目前也在建設中,與(yu) 歐洲當地科學家團隊一同投入產(chan) 品的研發工作。此外,小米還與(yu) 歐洲多家核心運營商在5G通訊技術等領域不斷開展合作。2021年6月,德國電信公司與(yu) 小米等合作夥(huo) 伴成功實現了5GVoNR通話,這也是全球首次在端對端多供應商環境下的5GVoNR通話。

  歐文表示,中歐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和歐洲都擁有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雄厚的人才儲(chu) 備和技術積累,以及充滿活力的廣闊市場。中歐都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企業(ye) 。雙方無論是政府機構層麵的合作,還是科技企業(ye) 間的交流,都會(hui) 促進技術的進步和產(chan) 業(ye) 的升級,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中國和歐洲的發展,也會(hui) 造福全世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