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蘇州發現新冠病毒新變體? 專家表示無需恐慌

發布時間:2022-04-06 13:42:00來源: 科技日報

  4月2日,蘇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發布會(hui) 上介紹,該市發現奧密克戎BA.1.1進化分支,在多個(ge) 數據庫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序列。

  國內(nei) 出現了此前未有的奧密克戎新變異?這個(ge) 變異如何出現?新冠病毒是不是又進化了?疫情還防不防得住?

  盡管蘇州市疾控中心強調,需要一定時間來分析比對才能公布進一步信息。但這個(ge) 新變異仍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和不少猜測,登上熱搜。帶著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連線采訪了國家級數據平台的一位病毒學專(zhuan) 家。

  僅(jin) 憑測序相似程度判斷為(wei) 時過早

  “‘未發現高度同源的序列’,這樣的說法不夠科學。”該專(zhuan) 家表示,首先,該報道想表述的意思應該是“高度相似的序列”,在生物進化研究中,“同源”隻能被描述為(wei) “是”或者“否”;其次,“高度”的含義(yi) 不夠精確,99.9%和99%都可能被認為(wei) 是“高度”,但是這兩(liang) 個(ge) 相似性之間的差異引起的序列數量變化高達200多個(ge) 核苷酸;最後,基因組序列變化並不意味著病毒的傳(chuan) 播力、感染力、致病力等必然會(hui) 發生變化,不能僅(jin) 僅(jin) 根據序列差異數量判斷是否出現新的流行變異株,而應進一步分析序列變異有沒有引起對應氨基酸的變化,這個(ge) 變異又發生在哪個(ge) 蛋白上,如果是重要蛋白是否在關(guan) 鍵區域。隻有這些都研究清楚了,才能夠知道新的毒株可能產(chan) 生的後果。所以在披露奧密克戎“新分支”時,必須同時將變異位點公布出來。

  是否為(wei) “新分支”目前尚不確定

  蘇州市疾控中心通報中提到,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BA.1.1進化分支,是不是說明已經變異到一定程度了呢?

  “對於(yu) 新冠病毒的新分支,國際上有不同的定義(yi) 。”該專(zhuan) 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有的定義(yi) 比較粗放、有的比較細致。學術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設立了不同的標準。

  科技日報記者查詢文獻資料了解到,有學者在分析了35000多條新冠病毒基因組信息後,在2020年7月提出了動態命名的方法 “PANGO”,其他學者也提出過不同的分類方法。

  以較為(wei) 廣泛應用的“PANGO”法為(wei) 例,該方法規定:一個(ge) 新的子分支,必須有充分係統發育證據,證明後代譜係在某個(ge) 不同地理區域人群中的流行過程中從(cong) 祖先譜係向後代譜係的進化過程,也就是說子分支必須有實質性地向前傳(chuan) 播。目前而言,僅(jin) 從(cong) 一位感染者中檢測到該變異序列,難以證實其有實質性地向前傳(chuan) 播,因此不一定能被定義(yi) 為(wei) 新分支。

  “新分支”不足為(wei) 奇 有可能“自生自滅”

  “此輪本土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個(ge) 多月了,按照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出現2個(ge) 左右的變異是正常的。”該專(zhuan) 家表示,但並不是說新冠病毒一出現新分支就都會(hui) 變成厲害的變異株,隻有比較“適應”的病毒才有可能存活下來,即便存活下來,也未必會(hui) 發展成為(wei) 主流毒株。

  “如果你去回溯德爾塔毒株,會(hui) 發現它有很多分支AY.1、AY.2……AY.133,但最後成為(wei) 主流的隻有幾個(ge) 。”該專(zhuan) 家解釋,大量的分支在流行的過程中“自生自滅”。因此,即便是出現一個(ge) 新的分支,那也無需過度恐慌,分支最後未必會(hui) 形成主流,也很少會(hui) 發展為(wei) 更具感染力和致病性的毒株。

  重要的是大量采集當前各地新冠陽性人員樣本進行病毒基因組測序,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密切監測變異情況,及時發現主流毒株,研發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藥物和檢測試劑,實現對疫情的防控。

  本報記者 張佳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