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捐款1元被扣了3元 多家互聯網平台開始收取“支持費”

發布時間:2022-04-07 11:07:00來源: 北京日報

  捐款1元被扣了3元,多家互聯網平台開始收取“支持費”

  大病籌款告別免費時代?

  本報記者 潘福達

  近期不少網友反饋稱,多家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向捐款者收取“支持費”,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此外,水滴籌近期在部分城市開始試點收取服務費,向籌款者收費。為(wei) 何帶有公益色彩的各家大病籌款平台,紛紛開啟商業(ye) 化收費舉(ju) 措?水滴公司為(wei) 什麽(me) 會(hui) 打破從(cong) 上線以來堅持已久的“大病籌款0服務費”模式?這對互聯網個(ge) 人大病求助行業(ye) 會(hui) 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試水 水滴籌試收3%服務費

  “莫名其妙就被扣了3塊錢,很不爽!”近期多名網友在投訴平台爆料,在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上捐款時,一不小心就多交了3元費用,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多名網友吐槽道:“我隻是想捐點兒(er) 錢,誰還有時間去研究平台規則呢?”

  記者在多個(ge) 大病籌款平台測試發現,收取“支持費”逐漸成為(wei) 行業(ye) 慣例,用戶不勾選相關(guan) 選項就可以避免扣費,費用可退。但部分平台默認收取該項費用,用戶不仔細閱讀規則就會(hui) 被多扣款。

  除了從(cong) 捐款方收“支持費”,也有平台從(cong) 籌款人募集到的款項中抽取一定費用。水滴籌於(yu) 今年1月17日起在全國十餘(yu) 個(ge) 城市試點收取服務費,包括廣西百色、江蘇徐州、山東(dong) 臨(lin) 沂等。除此前第三方收取的0.6%支付渠道費之外,水滴籌在試點城市對每筆籌款收取3%的平台服務費,單個(ge) 項目服務費上限封頂5000元。

  在此之前,水滴公司財報顯示水滴籌並不貢獻任何收入。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的0.6%渠道手續費自水滴籌上線時就一直存在,2020年1月以前,這筆費用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擔。據了解,水滴籌方麵目前還沒有考慮大範圍鋪開,還是以獲取更多的建議為(wei) 目的。

  記者谘詢輕鬆籌相關(guan) 負責人獲悉,輕鬆籌平台目前在大病籌款業(ye) 務上不收取任何費用;安心籌客服人員介紹,籌款提現時,平台扣除2%手續費,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0.6%費用。

  探因“導流變現”生意難做

  “我們(men) 並不希望通過收取服務費來實現盈利,而是希望能夠維持合理的運營成本,保證平台正常運營下去。”水滴籌業(ye) 務負責人郭南洋表示,水滴籌常常被認為(wei) 是公益組織,實質上平台自身是一家商業(ye) 公司。

  在水滴籌發展早期,零服務費和籌款顧問團隊是水滴籌規模迅速擴大並趕超同行的“利器”。水滴籌上線即宣布不收取服務費,為(wei) 平台贏得了大量用戶,其他籌款平台紛紛跟進,不收服務費成為(wei) 行業(ye) 慣例。水滴公司將“籌款+互助+保險”導流變現的商業(ye) 模式發揮到了極致,隨著去年水滴互助關(guan) 停,籌款成為(wei) 保險業(ye) 務的主要流量入口。

  “大病籌款場景能激發用戶購置保險的意願,用戶在捐款後往往會(hui) 收到保險產(chan) 品推薦內(nei) 容,保險業(ye) 務依賴籌款帶來的流量。”一位大病籌款平台從(cong) 業(ye) 者和記者透露。為(wei) 了快速、大規模地獲取流量就得“燒錢”,業(ye) 內(nei) 通常用賣保險的收益來支撐籌款團隊的運營成本。這位從(cong) 業(ye) 者表示,去年8月,銀保監會(hui) 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互聯網保險亂(luan) 象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導流變現”的生意難做了,籌款業(ye) 務必須要考慮“造血”補貼運營成本,多家平台開啟收費模式。

  觀點 平台應設服務費標準

  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是近年來我國大病救助社會(hui) 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醫保、商保之外形成了一條醫療資金供給的有效補充渠道。它一開始就頂著“公益慈善”的光環,實際上卻是一種商業(ye) 服務,在公益和商業(ye) 邊界間,作為(wei) 新生事物的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亟須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秘書(shu) 長宋占軍(jun) 表示,目前無論是《慈善法》還是相關(guan) 監管文件,並沒有禁止互聯網個(ge) 人大病求助模式,國家層麵無論是民政部門還是醫保部門都在密切關(guan) 注網絡大病籌款平台的規範發展。這一類平台關(guan) 乎千百萬(wan) 弱勢群體(ti) 的救助,目前仍主要依靠公司自律來約束。他建議,下一步在各平台進一步擴大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基礎上,應通過修改《慈善法》等法律法規,將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納入監管範疇。

  “免費的服務方式不足以支撐業(ye) 務可持續發展,對平台進一步發揮社會(hui) 力量救助作用形成掣肘。”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表示,作為(wei) 具有效率優(you) 勢的互聯網平台,可以參照現行基金會(hui) 管理費標準,設立合理的行業(ye) 服務費標準,從(cong) 而促使行業(ye) 良性持久發展。北京師範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謝瓊同樣認為(wei) ,收取服務費用一定程度上比“商業(ye) 反哺”的模式要有益,但要謹慎規定收費費率,確保可持續發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