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鄉客運站關閉背後 汽車客運出路在哪?
一座城鄉(xiang) 客運站關(guan) 閉背後 旅客出行方式多樣化 汽車客運出路在哪?
“1997年就開始跑這條線,那時還沒結婚,現在娃娃都22歲了。”
在簡陽到三岔這條客運線上,餘(yu) 平已跑了整整24年客車。他清晰地記得,生意紅火時,有58台車在這條熱門線路上往返,但如今,隻剩下了16台車。
3月31日下午,三岔客運站,他最後一次在這裏發車——4月1日,客運站將正式關(guan) 閉,不再始發車輛。
站裏張貼的一份通知說明了客運站關(guan) 停的原因:受地鐵及多條公交線路等因素的影響,車站參運車輛和參營線路大幅減少,經營虧(kui) 損,無法正常運轉。這個(ge) 位於(yu) 現成都東(dong) 部新區三岔街道,曾經的簡陽西部片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記者調查發現,三岔客運站關(guan) 停的背後,是城市公共交通快速發展和市民出行方式的多樣化。
來自四川交通運輸行業(ye) 的數據顯示,從(cong)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公路旅客總運量腰斬一半。客運站和客運企業(ye) 亦麵臨(lin) 轉型壓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攝影報道
閉站
一個(ge) 客運站的無奈之舉(ju)
運營車輛和線路大幅減少,三岔客運站正式關(guan) 停
三岔客運站關(guan) 停的通知是幾天前發出來的。通知稱,受地鐵及多條公交線路等因素的影響,三岔客運站參運車輛從(cong) 68台減少到了20餘(yu) 台,參營線路從(cong) 8條減少到4條,經營虧(kui) 損,已無法正常運轉。車站決(jue) 定於(yu) 4月1日起正式關(guan) 閉,不再始發車輛。
三岔客運站位於(yu) 現成都東(dong) 部新區三岔街道,曾經是簡陽西部片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此前,這裏運營這多條客運班線,主要發往成都、華陽以及簡陽周邊,最遠到內(nei) 江。
2020年9月,成都地鐵18號線開通運營,“三岔”是其中一個(ge) 站點,為(wei) 了方便市民出行,當地同時還開通了“東(dong) 11路”公交,接駁地鐵站到三岔城區。
“現在發往成都的車一輛也沒有,華陽也沒有,都去坐地鐵了。”客運站工作人員老李無奈地說,在車站的運營線路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發往成都、華陽的班車,以前到華陽每天有8台車滾動發車,到成都每天有14班車。地鐵開通後,跑成都和華陽線路的車主也不願繼續參營了。
參營線路的減少,直接影響著客運站的經濟效益。三岔客運站是一個(ge) 三級車站,不具有售票的資質,主要收益是靠收取每台車進站的站務費。
“進站的車少了,車站收的站務費就少了,現在車站的總收入隻夠發一名員工的工資。”老李說,目前站裏共有6名員工,已入不敷出。車站關(guan) 停,屬無奈之舉(ju) 。
萎縮
一條“獨門線路”的現狀
高峰時58台車同跑,現在有時一趟才掙幾十元
3月31日下午,餘(yu) 平坐在駕駛室內(nei) 等候著發車。從(cong) 21歲起,他就開始跑簡陽到三岔這條線。
他清晰地記得,在鼎盛時期,最多時車站有58台車同跑這條線路,“一條‘獨門線路’,沒有任何車子競爭(zheng) ,中途還可以‘撿客’,每天收入可達到幾千元。”眼下,地鐵、公交來了,“生意一下就差了。隻剩下16台車。”
“每半小時發一班車,經常出站時才幾名乘客,有時甚至一名也沒有。生意好點一趟能收約200元車費,生意差時隻有幾十元,連成本都不夠。”餘(yu) 平介紹,曾經的“獨門線路”已被多條公交線路覆蓋,市民出行更願選擇公交車,客運班線的客流大幅減少。
餘(yu) 平介紹,目前從(cong) 三岔到地鐵站已有公交線路,地鐵可直達天府機場,而簡陽又開通了到天府機場的快速公交線路,“這條線路的大半路程都基本被公共交通覆蓋了,現在整條線16台車一天的總收入可能才幾千元。”
對於(yu) 三岔客運站關(guan) 停的消息,已經46歲的餘(yu) 平有些無奈,他不知道客車還能開多久,“大趨勢就是這樣,經營一天算一天吧。”
轉型
成都東(dong) 站的一次嚐試
推定製客運、自主擇站,行業(ye) 或將迎來“大洗牌”
事實上,客運站紛紛關(guan) 停的背後,是城市公共交通快速發展以及市民出行方式的多樣化,成都周邊多個(ge) 客運站也麵臨(lin) 同樣的經營壓力。
《2020年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ye) 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從(cong)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公路旅客運量平均每年下滑百分之十幾,總運量從(cong) 2016年的10.9億(yi) 人減少至2020年的4.5億(yi) ,可謂“腰斬”。
據成都東(dong) 站汽車客運站副總經理袁文軍(jun) 介紹,該客運站作為(wei) 成都綜合交通樞紐,2019年全年客流量達500多萬(wan) 人次,排名居前。然而,如今客流量僅(jin) 約200萬(wan) 左右。
“客運市場萎縮是不爭(zheng) 的事實,我們(men) 也做了大量工作去轉型。”袁文軍(jun) 表示,他們(men) 曾試圖去發揮公路客運原有的快捷、靈活、門對門的優(you) 勢,但在實際運營中未能做到,隻得另辟蹊徑。
成都市民何女士在南充工作多年,動車是她周末往返的主要交通公交。最近,她有了“私家車”,隻需在小程序上選好時間、往返地點,就有一輛7座專(zhuan) 車將她從(cong) 南充直接送到成都家門口,通常隻需花費2.5小時左右。這正是客運站和客運企業(ye) 推出的定製客運。
“定製客運是未來客運市場發展趨勢。”袁文軍(jun) 介紹,從(cong) 2020年開始,站裏引進定製客運,讓客運企業(ye) 開通7座以上小型客車,根據旅客需求通過平台軟件進行網絡預約,點對點服務,滿足旅客個(ge) 性化需求。目前,定製客運發展非常快,從(cong) 最初引進的2條線路增加到現在的22條,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
定製客運以外,是自主擇站。袁文軍(jun) 說,根據新出台的《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客運企業(ye) 可根據班線服務需求,自主選擇起訖站點開展經營。“目前,已經有幾十家客運企業(ye) 將運營線路調整到成都東(dong) 站汽車客運站,將帶來一定客流量。”袁文軍(jun) 表示,若客運線路開始市場選擇後,未來客運行業(ye) 將重新洗牌,迎來新布局。
此外,記者發現,客運站也開始其他行業(ye) 跨界,如在周末推出前往周邊旅遊景區的短途旅遊項目;提供客運班車空置行李區的利用率推出小件快遞運送服務等。而在場站內(nei) ,則在閑置場地設置車輛停放和充電也業(ye) 務,提高利用率。
業(ye) /界/支/招
滿足旅客個(ge) 性化需求
挖掘“門到門”市場空間
作為(wei) 有著39年從(cong) 業(ye) 經曆的“老客運”,熊業(ye) 曾在成都國際商貿城客運站身兼數職,還曾擔任四川富臨(lin) 運業(ye) 集團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表示,2015年左右是整個(ge) 客運市場的頂峰,從(cong) 2016年開始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在下滑,疫情後,下滑更厲害,連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大型客運站都關(guan) 閉了。
對於(yu) 客運企業(ye) 和客運站的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出需要往定製客運轉型,比如,車輛小型化,利用7座車輛提供門到門的服務,覆蓋高鐵、公交到不了的地方,比如短途、鄉(xiang) 村等。客運站的運營則需要走向多種經營(比如物流等),來減少虧(kui) 損。
以四川最大的客運企業(ye) 富臨(lin) 運業(ye) 為(wei) 例,它在全川經營20多個(ge) 客運站,其中三分之一處於(yu) 虧(kui) 損或虧(kui) 損邊緣。“富臨(lin) 主要往定製客運、物流和網約車轉型。”
西南交通大學運輸與(yu) 物流學院副教授霍婭敏也表示,現在,遠距離出行有航空,中長途有軌道交通,到達目的地後還可通過公交、地鐵,網約車、租賃車等進行轉換,因此整個(ge) 客運市場萎縮是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
那麽(me) 公路客運或者客運站會(hui) 消失麽(me) ?“不會(hui) ,隻是總體(ti) 規模縮小。”在霍婭敏看來,“最大生存空間就是‘門到門’,而不是傳(chuan) 統的將旅客集中到站裏,那樣反而增加了旅客的出行時間,喪(sang) 失了自身優(you) 勢。”霍婭敏認為(wei) ,客運站的營運要從(cong) 集中式運營變為(wei) 分散式,客流組織方式要更加靈活,上客點、下客點要更加分散,深入到居民區。“比如,國外大巴在市內(nei) 有很多停靠點,旅客可以選擇點位上下車,提前在網上約好,不需要很集中式的大巴,這對國內(nei) 運輸企業(ye) 來說是有借鑒意義(yi) 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