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痰”出結果?核酸檢測不挨“捅”行不行?

發布時間:2022-04-08 11:14:00來源: 科技日報

  多輪核酸檢測正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反複開展。

  進行核酸檢測,需要用拭子在咽部反複刮擦,不少人挨“捅”了好多次。有熱心網友發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中提到可以通過測痰液進行核酸檢測。如果“咳痰”也能出結果,不就可以不挨“捅”了嗎?

  那麽(me) ,究竟取自哪個(ge) 部位的檢測標本更有效?這招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呢?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連線采訪了核酸檢測領域專(zhuan) 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天隆科技創始人彭年才。

  哪個(ge) 部位的檢測標本最有效

  “無論選取什麽(me) 部位的標本,隻要能從(cong) 中獲得核酸,通過核酸的富集、純化、擴增,檢測出裏麵究竟有沒有病毒,進而反映一個(ge) 人有沒有攜帶病毒,就是合格的樣本。”彭年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於(yu) 呼吸道傳(chuan) 播的新冠病毒而言,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痰和肺泡灌洗液等都可以是有效樣本。

  以咽拭子為(wei) 例,在刮擦時除獲得咽部分泌物之外,還要刮出足夠的、包裹著病毒的上皮細胞。而痰液不僅(jin) 包含支氣管黏膜上皮的黏液分泌物,還包括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炎性細胞等,感染者的這些脫落細胞中會(hui) 裹挾病毒,在進行核酸提取後可檢出陽性。

  此外,不同的采樣部位往往有不同的代表性。有專(zhuan) 家表示,鼻咽拭子代表上呼吸道感染,痰液代表下呼吸道感染,肛拭子代表機體(ti) 核酸存在的負荷。例如此前臨(lin) 床上發現,有的確診病例隻有消化道症狀,呼吸道檢測可能漏診。因此,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不同部位的樣本檢測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印證。

  痰液作為(wei) 檢測標本由來已久

  “兩(liang) 年前的疫情初期,新冠病毒主要引起肺部炎症,因此對肺泡灌洗液進行核酸檢測。”彭年才說,隨著人們(men) 對新冠病毒的科學認知,例如在感染者糞便中分離出了活病毒,提示肛拭子也可以探測到病毒,檢測樣本逐漸豐(feng) 富。

  科技日報記者查詢資料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籠統地將樣本分類為(wei) 呼吸道標本和血液標本。到第六版才將呼吸道標本分為(wei) 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而且還特別提出,為(wei) 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盡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釆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采集後盡快送檢。

  可見,針對當時的新冠病毒而言,痰液檢測優(you) 於(yu) 鼻咽拭子檢測,有助於(yu) 降低核酸檢測的假陰性率。

  痰液檢測未必更好

  “核酸檢測的采樣就像‘剪豆芽’,與(yu) 感染病程和病毒載量等都有關(guan) 係,要選對‘豆芽萌發’的時機和地方,來上‘一剪刀’,才能檢出陽性或陰性。”彭年才說,因此,想在取樣時獲得有效樣本,這“一剪刀”應剪對地方。

  “隨著人們(men) 對奧密克戎變異株認知的深入,發現它感染上呼吸道較多。理論上講,檢測奧密克戎變異株選取上呼吸道標本將獲得病毒核酸檢測的陽性率。”彭年才說,因此,現在痰液作為(wei) 下呼吸道樣本和鼻咽拭子相比,哪個(ge) 檢出率更高、感染後幾天檢出率最高,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具體(ti) 指導原則在診療方案第九版中有所體(ti) 現。

  此外,對於(yu) 大規模的篩查而言,最優(you) 采樣方法不僅(jin) 要無創、便捷、檢出率高,還要便於(yu) 收集、避免接觸、避免形成氣溶膠等引發交叉感染。

  資料顯示,留取痰標本的方法有自然咳痰、氣管穿刺吸取、經支氣管鏡抽取等方法。有的方法操作複雜、痛苦。自然咳痰相較於(yu) 取拭子也較複雜,需用清水漱口數次,用力咳出氣管深處痰,留於(yu) 玻璃、塑料小杯或塗蠟的紙盒中,不便於(yu) 進一步收集、檢測。因此,通過咽拭子的采集進行核酸檢測,更有利於(yu) 整個(ge) 過程的規範采樣。

  為(wei) 了確保核酸檢測安全、有效、規範,在4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hui) 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建議,公眾(zhong) 在核酸檢測前兩(liang) 小時內(nei) 不吃東(dong) 西,避免采樣過程中出現嘔吐、反胃;30分鍾內(nei) 不要喝水,不吃口香糖,避免喝酒。

  本報記者 張佳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