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懸崖上的鐵路人:攀岩走壁搜山掃石保鐵路運輸安全

發布時間:2022-04-12 15: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4月12日電 (阿琳娜 晁振剛)“攀岩走壁,搜山掃石,主汛期來臨(lin) 前,我們(men) 要對山體(ti) 進行‘地毯式’檢查,對有可能發生崩塌剝落砸向鐵路的危石及時進行妥善處理。”周國培說,他們(men) 會(hui) 采取各種措施把極端天氣對鐵路運輸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周國培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以下簡稱“寶雞工務段”)東(dong) 口橋隧車間副主任。寶雞工務段承擔著隴海鐵路茂陵至天水間上下行近六百公裏的鐵路線路養(yang) 護維修工作。其中,該段管轄的寶雞至天水段鐵路沿渭河峽穀溯源而上,沿線山勢陡峻,地質構造複雜。主汛期前,要對全段管內(nei) 二百餘(yu) 座山體(ti) 進行檢查。

  8日,寶雞工務段人員對隴海鐵路老柴窩二號隧道進口上方的山體(ti) 進行了防洪隱患排查作業(ye) 。9時許,在隧道口,周國培正手持遙控器采用無人機對山體(ti) 進行航拍輔助檢查。“無人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們(men) 的工作效率,可以直觀看到山體(ti) 全貌,通過無人機發現安全隱患後點對點處理。”周國培介紹道。

  “隧道口右上方175米處的主動網裏麵有一塊落石,其他沒有發現異常。”不一會(hui) ,周國培通過無人機發現了一處危石。在對這座山頭進行整體(ti) 測繪後,周國培收回無人機,和其他人一起上山準備進行更細致的檢查。

  雖說還在四月,可氣溫已經直逼30℃。他們(men) 背上包扛著工具向山頂出發。山上通向每一處危石的小路,都是他們(men) 長年累月披荊斬棘開辟出來的。一路上走走停停,直線距離200米的山路用了近一個(ge) 小時。他們(men) 要逐處對前期發現的危石進行外觀檢查、位移觀測、噴漆編號。

  如果發現危石群產(chan) 生位移,就要采取相應措施。“一般來講,岩體(ti) 如果沒有位移的話我們(men) 也會(hui) 進行加固。加固有很多方式,如果危石的整體(ti) 性較好,我們(men) 會(hui) 用混凝土為(wei) 它做一個(ge) ‘底座’,或者用鋼索牽拉捆綁。如果岩體(ti) 鬆散容易發生剝落掉塊,我們(men) 就要對它進行破碎或爆破。”周國培說。

  在對山上所有危石排查完畢後,所有人集結在位於(yu) 山頂的主動防護網前。主動網由各種粗細疏密的鋼絲(si) 網構成,把裸露的山體(ti) 嚴(yan) 嚴(yan) 實實包裹起來,避免落石墜向下方的鐵路。一塊長約60厘米,寬高約40厘米的落石卡在主動網與(yu) 岩體(ti) 之間。如果沒有主動網,它從(cong) 陡峭的山坡上滾落到下方的鐵路上,後果不堪設想。

  胡曙光和張豪自告奮勇,係好安全繩爬了上去。他們(men) 利用鋼釺和大錘將石塊敲碎,其他人也沒有閑著,在附近找到一塊平坦處所挖坑。半小時後,剛才的大石頭已經變成一個(ge) 個(ge) 小塊被轉運下來,埋在了挖好的坑裏。

  處理危石說起來容易,卻很考驗耐心。在破碎的整個(ge) 過程裏,任何一塊細小的碎屑都不能滾落下去,必須仔細收集起來妥善存放。“高空墜物的道理大家都懂,哪怕一枚雞蛋從(cong) 高樓上掉下來都很危險,更何況這麽(me) 一塊石頭從(cong) 近200米的高度砸到列車上呢?”胡曙光介紹道。處理完這塊危石後,他倆(lia) 又對附近的岩體(ti) 敲敲打打,仔細排查一遍後才放心地爬了下來。

  兩(liang) 人接過工友遞過來的水一飲而盡,把空瓶子放回包中。山頂的任務完成後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他們(men) 帶上工具利用剩下的時間邊下山邊修整一下道路。“到了夏季,植被生長迅速,我們(men) 每次下山時都要將小路旁的樹枝清理一下,還要在陡峭的地方挖一些台階,方便下次上山檢查。”張豪一邊說著,一邊向兩(liang) 側(ce) 的樹枝揮舞著鐮刀。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們(men) 迎著晚霞返回工區,明天還有新的任務在等著他們(men) 。(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