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鐵集團:最大限度停開或減開涉疫地區始發列車

發布時間:2022-04-12 15: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中國鐵路官方微信消息,在保證全國鐵路網暢通、重點地區通達的前提下,鐵路部門最大限度停開或減開涉疫地區始發列車,停售或限售通過列車車票,限製風險人員購票,出台免費退票措施,將鐵路客票預售期從(cong) 15天調整為(wei) 5天,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通過鐵路外溢風險。

  鐵路部門具體(ti) 做了以下四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調整運輸組織和加強站車防控雙管齊下,堅決(jue) 防止疫情通過鐵路傳(chuan) 播。配合各地政府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旅途風險、減少人員聚集的防控政策,在保證全國鐵路網暢通、重點地區通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停開或減開涉疫地區始發列車,停售或限售通過列車車票,限製風險人員購票,出台免費退票措施,將鐵路客票預售期從(cong) 15天調整為(wei) 5天,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通過鐵路外溢風險。按照首都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製要求,嚴(yan) 格管控和防止中高風險地區人員通過鐵路進京。目前,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3000列左右,不到正常水平的30%。從(cong) 嚴(yan) 落實測溫驗碼、分散候車、通風消毒、預留隔離席位等各項站車防控措施,嚴(yan) 控列車載客率,盡可能采用無接觸式服務,努力營造平安健康的出行環境。按照疫情防控區域協查要求,快速精準推送相關(guan) 人員乘車信息。協同各地防疫部門,嚴(yan) 格落實應急預案,做好列車運行途中涉疫旅客應急處置工作。

  二是加強鐵路口岸站防控,嚴(yan) 把外防輸入的鐵路關(guan) 口。創新交接方式,對阿拉山口、二連、滿洲裏、磨憨、憑祥等9個(ge) 鐵路口岸站,實行非接觸、信用交接模式,避免中外方作業(ye) 人員直接接觸;調整作業(ye) 流程,對口岸站內(nei) 進口貨物與(yu) 非進口貨物不混裝混運,一律堅持“先檢測、再消毒、後作業(ye) ”,前置檢測消毒措施;改進服務方式,加強與(yu) 海關(guan) 、邊檢等部門的協調聯係,充分運用信息係統,推行無接觸式服務;嚴(yan) 格貨場管理,杜絕無關(guan) 人員進入,嚴(yan) 格查驗承運貨物的檢疫、消毒等相關(guan) 證明,強化貨場環境、場所、設備、工具、車輛的預防性消毒;采取駐站作業(ye) 、周期輪換和增派支援力量等方式,優(you) 化調整作業(ye) 班次和人員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國鐵路口岸站共接入國際貨物列車4953列,對個(ge) 別入境貨物攜帶病毒進行了及時有效處置。

  三是加強鐵路單位和職工隊伍健康管理,確保鐵路運輸生產(chan) 安全有序。實施國鐵集團內(nei) 部單位和職工隊伍分級分類管理措施,提高精準化防控水平。對所處不同疫情風險地區的鐵路單位,實施一、二、三級分級管控,分別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對不同崗位性質和感染傳(chuan) 播風險的鐵路從(cong) 業(ye) 人員,區分社會(hui) 麵接觸人員、關(guan) 鍵崗位人員、內(nei) 部管控人員三種情況,實施分類管理。針對跨區域、流動性大的鐵路機車、車輛、客運乘務人員,嚴(yan) 把出乘、值乘、折返、退乘關(guan) ,實行固定交路、固定作業(ye) 進出通道管理措施。對全國100餘(yu) 個(ge) 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實行工地封閉管理。進一步加強職工8小時以外管理,要求所有員工和家屬嚴(yan) 格遵守當地政府疫情防控規定,盡可能采取“兩(liang) 點一線”的工作生活方式,減少感染幾率,確保鐵路運輸生產(chan) 和服務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四是統籌疫情防控和運輸生產(chan) ,為(wei) 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和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運輸保障。集中力量開展“守底線、補缺陷、除隱患、防風險”安全專(zhuan) 項整治行動,進一步提高設備質量,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綜合考量停開減開列車的疫情防控要求和低風險地區旅客群眾(zhong) 出行需求,精準安排運力及服務保障。對防疫人員、物資運輸,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力做好支援香港、上海、吉林等地區醫護人員、防疫和生活物資運輸。利用停開減開客車騰出的運輸能力,加大電煤、春耕物資、工程建設原材料等國計民生和重點物資運輸力度,全力服務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今年3月以來,全國鐵路共開行援港物資列車39列;運送支援上海等地抗疫醫護人員8000餘(yu) 人;運送抗疫保供重點物資3萬(wan) 餘(yu) 噸;目前,貨物運輸日均裝車保持在18萬(wan) 車以上,單日裝車數多次連創新高。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