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各地這樣幹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地這樣幹
草木萌動,沃野複蘇。千裏平疇之上,一台台農(nong) 機奔馳,一壟壟良種播撒,奏響華夏大地春耕備耕的“交響樂(le) ”。
農(nong) 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是新世紀以來,黨(dang) 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九個(ge) “一號文件”。
如何將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到實處,是各地“必答題”。
截至目前,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黑龍江、河南、湖南、四川、福建、青海、寧夏等不少省份已發布實施意見。為(wei) 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農(nong) 民穩步增收、農(nong) 村穩定安寧,多地出台相應政策,濃墨重彩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好風景。
堅守底線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之於(yu) 國家安全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分量。
為(wei) 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確保2022年糧食播種麵積穩定、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目標如何實現?多地將糧食生產(chan) 列為(wei) 重要任務,並對糧食產(chan) 量與(yu) 播種麵積提出具體(ti) 明確要求。
水稻主產(chan) 區湖南省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7135萬(wan) 畝(mu) 以上、產(chan) 量600億(yi) 斤以上;四川省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9500萬(wan) 畝(mu) 以上、總產(chan) 量穩定在710億(yi) 斤以上;產(chan) 糧大省河南省提出,全年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6億(yi) 畝(mu) 以上,糧食產(chan) 量穩定在1300億(yi) 斤以上……
為(wei) 抓好糧食生產(chan) ,不少省份因地製宜,前瞻布局。湖南省提出,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滲漏田和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嚴(yan) 格管控區等發展旱雜糧生產(chan) ;湖北省提出,將支持京山橋米、潛江蝦稻、孝感糯稻等優(you) 質稻米產(chan) 業(ye) 鏈發展,規範發展稻田綜合種養(yang) ;福建省提出,推進800萬(wan) 畝(mu) 水稻生產(chan) 功能區建設,加強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郭沛表示,各地將糧食安全視為(wei) 頭等大事,此舉(ju) 非常必要。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在黃淮海和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東(dong) 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範。支持擴大油茶種植麵積,改造提升低產(chan) 林。
眼下,相關(guan) 地區已開始行動。黑龍江省計劃實施米豆輪作,在三江平原適宜旱作的地下水超采區探索開展水稻改種大豆試點;河北省加快發展大豆和油料產(chan) 業(ye) ,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範;雲(yun) 南省將大力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積極抓好核桃、油茶、澳洲堅果等木本油料的開發利用……
糧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糧,耕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隻有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才能守牢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
今年,黑龍江全麵推行“田長製”,建立省、市、縣、鄉(xiang) 、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ti) 係,確保黑土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如今,家在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海北鎮長安村的杜振濤有了一個(ge) 新頭銜——田長。作為(wei) 長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杜振濤成了全村2萬(wan) 多畝(mu) 耕地的村級田長。
“堅持秸稈還田,給黑土地補充營養(yang) ,確保在合適時機高質量地完成播種。”杜振濤說,對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打擊盜采黑土等製度措施進行廣泛宣傳(chuan) ,是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根據計劃,河北省也將全麵建立“田長製”,6月底前全省所有縣(市、區)完成“田長製”建立;湖南省要求所有市州和縣(市、區)出台“田長製”實施文件,形成網格化、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組織體(ti) 係和責任體(ti) 係……
鞏固成果 防止規模性返貧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如何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就需要完善監測幫扶機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
多地製定精準監測機製。福建省提出實施分層分類社會(hui) 救助,加強社會(hui) 救助資源統籌;寧夏回族自治區完善“四查四補”常態化防返貧監測幫扶機製,建立健全監測、幫扶、責任、考核機製;河北省完善落實監測幫扶機製,統籌用好農(nong) 戶申報、基層排查和部門預警三種監測方式……
如何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多地提出對策。
河北省提出,對脫貧人口就業(ye) 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抓好職業(ye) 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叫響“燕趙家政·河北福嫂”品牌。4月1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家政·河北福嫂”培訓班正式開班,涉及家政服務、養(yang) 老服務、收納整理等多項專(zhuan) 業(ye) 課程。
“這是一項很好的民生工程,大家都積極踴躍地報名。”正定縣南樓鄉(xiang) 婦聯副主席孫琳毓對於(yu) 這次活動開展十分有信心。在場的學員也表示,一定會(hui) 珍惜機會(hui) ,學好技能。
黑龍江省鼓勵統籌用好鄉(xiang) 村公益崗位,實行動態管理;雲(yun) 南省製定實施農(nong) 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計劃;河南省延續支持幫扶車間發展優(you) 惠政策,發揮以工代賑作用,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搬到這裏以後,我們(men) 不僅(jin) 都住上新房子,還擁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ye) ,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從(cong) 偏遠山村搬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八仙安置新區,脫貧戶石高波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特殊群體(ti) ,需不斷強化後續扶持。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完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加大安置區產(chan) 業(ye) 培育力度,開展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幫扶專(zhuan) 項行動。
對此,青海省提出,在有條件的集中搬遷安置區建設幫扶車間和產(chan) 業(ye) 園,鼓勵易地搬遷群眾(zhong) 在經營現有土地、草場增收的基礎上,就地就近參與(yu) 二三產(chan) 業(ye) ,實現多元增收。貴州省提出,鞏固提升搬遷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ye) 質量,確保零就業(ye) 家庭動態清零。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不能掉頭就走,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ti) 穩定,政策力度不減,繼續扶上馬送一程。”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煥鑫說。
今年,多省份在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上持續下功夫。
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深化新階段閩寧協作和定點幫扶。大力實施“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緊盯“一區一鎮十園百村萬(wan) 企”目標,優(you) 化縣(區)結對關(guan) 係,推動閩寧協作由政府主導向發揮市場主體(ti) 轉變、由單向援助向雙向互動轉變、由扶貧協作向全麵合作轉變。
湖北省提出,加強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溝通銜接,深化37個(ge)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幫扶,堅持省級領導聯係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推進省內(nei) 區域協作和省直單位定點幫扶。
河南省提出,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精準扶貧企業(ye) 貸款工作,推動金融機構對有資金需求的脫貧人口、監測人口應貸盡貸。
提質轉型 既“清”麵子又“美”裏子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重點任務,對紮實有序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作出部署。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特色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4月7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牧豐(feng) 合作社,一排排標準化圈舍內(nei) ,毛色微紅、體(ti) 型健壯的“平涼紅牛”低頭食草,養(yang) 殖戶們(men) 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家家戶戶以牛為(wei) 業(ye) ,廣做牛生意是我們(men) 當地的傳(chuan) 統。”合作社負責人馬孝忠驕傲地說,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轉、訂單飼草、吸收務工等長效機製,每年能帶動周邊5個(ge) 鄉(xiang) 鎮的26個(ge) 行政村村集體(ti) 經濟增收30多萬(wan) 元。
據悉,2022年,甘肅省繼續聚焦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做大規模,在牛、羊主產(chan) 大縣開展抓點示範,帶動形成肉牛產(chan) 業(ye) 示範片帶。持續抓好平涼紅牛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推動從(cong) 養(yang) 殖到加工營銷全產(chan) 業(ye) 鏈集群化發展。
大力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加快縣鄉(xiang) 村三級電商和寄遞物流服務體(ti) 係建設、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等建設……在陝西、河北、四川等地,一係列加快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部署清晰可見。
廣大鄉(xiang) 村,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生活家園。良好環境,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深情期盼。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鄉(xiang) 村建設是重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作出部署,要求“接續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水清了,環境美了,空氣好了。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大馬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於(yu) 濤說,生活汙水全麵達標排放後,村裏遊客越來越多,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商機”。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guan) 負責人此前表示,當前,中國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任務艱巨,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
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已建設施排查整治,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42%,納入全國采集與(yu) 監管平台的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整治率達70%。
就建設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多地提出具體(ti) 要求。例如,北京市提出每年解決(jue) 300個(ge) 左右村莊生活汙水治理問題;河南省提出開展“十縣百鎮千村”示範建設,打造10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縣、100個(ge) 美麗(li) 小鎮、1000個(ge) “四美鄉(xiang) 村”;海南省提出完成廁所防滲漏改造5萬(wan) 座以上,整村推進495個(ge) 村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
從(cong) “外在美”向“內(nei) 在美”提質轉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僅(jin) 要“清”麵子,還要“美”裏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健全現代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讓鄉(xiang) 村社會(hui) 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選了好一會(hui) 兒(er) ,村民陸進女提著一大袋生活用品,從(cong) 勵誌超市走出來。“今天換了洗衣粉、洗潔精、香皂,用了15分,劃算!”
“小積分”匯聚鄉(xiang) 村治理“大力量”,這樣的場景在貴州省黎平縣肇興(xing) 鎮堂安村已成常態。近年來,該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大力推行“積分製+勵誌超市”的基層治理模式,發動村民積極參與(yu)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今年,貴州省計劃加快推廣運用積分製、清單製,擴大覆蓋麵。
對切實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平安穩定,多地對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陝西省擬創建具有陝西特色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楓橋式人民法庭”;寧夏回族自治區加大鄉(xiang) 村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社會(hui) 心理服務和危機幹預;河北省計劃推進應急管理與(yu) 鄉(xiang) 村治理資源整合,加快農(nong) 村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
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歸根結底要靠黨(dang) 的領導。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三農(nong) ”工作的全麵領導,各地積極響應,努力將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的政治優(you) 勢進一步轉化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強大動力。例如,福建省提出,強化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江西省提出,加強黨(dang) 委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黑龍江省提出,深入推進“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按規定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表彰激勵製度等。
此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對深化農(nong) 村改革作出再部署,強調要加大政策保障和體(ti) 製機製創新力度。多地以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為(wei) 著力點,擴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投入、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加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nong) 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全力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