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商家設置霸王條款 網購超長預售暗藏消費陷阱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4:00來源: 工人日報

  網購超長預售暗藏消費陷阱

  本報訊 (記者楊召奎)網購時商品頁麵未標注或明確說明是預售,付款後才顯示發貨時間;過了預售期商家隨意更改發貨日期,一再拖延發貨;還有商家設置霸王條款,比如預售商品不予退換、預付款不退、對預售商品發貨時間進行投訴以後將禁止下單……《工人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網購超長預售亂(luan) 象多, 不僅(jin) 降低網購效率還暗藏消費陷阱。

  “我3月10日下的單,店鋪頁麵顯示最晚3月27日前發貨,當時想著17天雖然長,忍一忍就過去了。但3月15日發現宣傳(chuan) 頁麵又改成了最晚4月10日前發貨。隨便更改發貨期,商家的行為(wei) 沒人管一管嗎?”江蘇消費者趙女士向當地消保委投訴稱。

  “我是3月26日交的定金,29日付的尾款,平台顯示4月3日送達。但發貨時間一拖再拖,我想取消訂單,但商家說預售商品定金不退。”4月11日,河北消費者王先生對記者說。

  像這樣受超長預售困擾的消費者還有很多。江蘇消保委近日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各大網購平台均存在預售行為(wei) ,時間為(wei) 8天~45天不等。

  除了發貨時間不確定、設置不退不換等霸王條款,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預售領域存在的問題還包括:在直播間以活動價(jia) 誘導消費者下單,一段時間後告知沒有貨,單方麵取消訂單;有的預售商品貨不對板。

  “預售模式,特別是超長預售期限,將銷售處於(yu) 不確定狀態,這是一種不公平交易行為(wei)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正常消費購物是先有產(chan) 品後有銷售,生產(chan) 在市場之前;而預售模式是將產(chan) 品先推向市場,而實際上可能尚未生產(chan) ,所有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

  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在預售模式大行其道的服裝領域,一些網紅店100款新款中隻有20款是現貨。更有甚者,連服裝樣品都沒有,僅(jin) 僅(jin) 展示出一張設計效果圖,就在店鋪內(nei) 掛出預售鏈接。而且,商家又未按照訂單時效統籌安排生產(chan) ,受產(chan) 能和交付能力所限,極易導致訂單大量積壓而無法按時發貨。

  “商家希望實現成本風險最小化可以理解,但不能跟消費者玩套路,不能透支品質和服務,更不能淩駕在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之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特約高級研究員陸澤倩表示,商品可以預售,但商家應合理安排生產(chan) ,履行告知義(yi) 務,嚴(yan) 格按照約定時間發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